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裡解讀最新入會細則

採訪人:胡立輝

採訪地點:中國美術家協會

採訪時間:2018年8月28日

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徐裡接受《中國美術報》專訪

(張慧芹、車星璇對本文亦有幫助)

原標題《積分制:中國美術家協會改革的新嘗試》,內容來源《中國美術報》

《中國美術報》:請介紹下最新修訂的《入會細則》的創新之處。

徐裡:最新《入會細則》的重要轉變即申報人業績條件首次啟用積分制。就操作性而言,積分制實行後,申請人自己就可以明確計算出自己的業績條件是否滿足入會所需的9分制,也利於申報人、中國美協和公眾三方更直觀地認識到申報人的優長與短板。可以說,積分制藉助更為科學合理的量化計算,為專注於藝術創作及美術事業發展的藝術家與從業人員提供了更多入會的可能性。

因為,根據最新《入會細則》,除了保留以往對申請人的要求外,還增加了許多其他的加分項,如:在省、市以上重要場所裝置,且在美術界產生良好影響的壁畫、城市雕塑作品;在各省市區舉辦的大型綜合性展覽獲得最高獎;從事裝置、影像、行為以及其他當代藝術形式創作的人員,參加國際、國內知名藝術展等情況,均可獲取相應的積分。

此次修改細則的時候還特別關注到了合作作品。以往所有的合作作品不分排名先後都是算半次資格,但是,新的《入會細則》根據合作作品的排名順序給予不同的分值,並將署名第五位(含)以後的作者不計分,主要是為了鼓勵原創、鼓勵獨立創作,也有效避免作品“掛名”參展的現象。

尤其最新《入會細則》對於參與入會相關展覽但沒能達到展覽規定的入會資格的畫家,也有加分。例如,按照原細則規定,經評選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與入會相關展覽,必須要進入前50名或60名,在此名次之外的入選不能計入入會資格。可能很多作者非常用功,入選相關展覽10次,卻因排名問題仍然不具備一次有效記錄。但其實能夠入選國家級的美術展覽已屬不易,因此,通過積分的制度考核會更加合理。只要能夠入選與入會相關的美術展覽,即使沒有獲獎或取得靠前的名次,也可積一分。即入選9次與入會相關的美術展覽與在全國美展上獲得一次金獎一樣具有申報入會的資格,這是較為突出的亮點。

《中國美術報》:坦白說,希望成為美協會員的藝術家固然很多,但以往對於美協會員的質疑卻一直存在,尤以“申請過程不夠透明、可能有‘暗箱操作’現象”一說最具代表性。對此,如何回應?請結合最新《入會細則》修訂的初衷,談下您的理解。

徐裡:修訂《入會細則》,初衷是為了推進落實中國美協深化改革,在新時代文藝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通過我們的改革,更好地服務美協會員。為了能讓美術從業者真正感受到中國美協在改革探索方面的努力,最新修訂的《入會細則》從多方面入手,嚴厲杜絕了其中任何環節所涉及的權力問題、人情問題。

希望公眾可以知曉,網上申報是目前唯一的入會申報途徑。申請人登錄中國美協官網申報平臺自行申報,改變了過去各省、市、自治區美協初審及推薦後,由中國美協最終審核批准的自下而上的兩級審批程序。並且,初審通過後,申報人的申報材料將全數進入中國美協官網申報公示平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此外,初審公示期間,如有對申報人通過初審的原因提出質疑,初審單位須作出相應解釋;如有人對申報人申報材料的真偽、抄襲、侵權等現象投訴並提供相關證據,無一例外,中國美協將調查並作出相應處理,包括取消當次申報資格,通知申報人所在初審單位備案,並在中國美協官網及微信平臺公示,即使條件合格,也須延遲三年申報。情節特別惡劣,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將終身不得申報。

所以,當前美協會員的申報、審批程序完全透明化,任何個人在會員入會問題上都做不了手腳,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這些舉措,全面解決了過去由於會員入會申報、審批程序的非公開化帶來的失信弊端,這也是中國美協直面外界對會員入會申請、審批程序質疑的體現。

《中國美術報》:有論者曾指出,“美協會員熱”居高不下,但在美協體系中,卻出現了一些平庸畫家,也有部分藝術家原有的創作水平不錯,但也許是常年待在體制裡的原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越來越弱,令人惋惜。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徐裡:平庸與不平庸是一個相對概念。某一個歷史時期,能成為大師的美術從業者本來就是極少數,而水平相當的才是大多數。如果入了美協會員,就要求大家都是天才、都是大師,反而不符合藝術規律。雖然對創作者而言,只有在藝術技巧、表現形式、內容格調等方面體現出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水準才可成為美協會員,但入會並不等於他們成為大師,這只是一個相對的標準,是他們藝術生涯中的第一道門檻。社會公眾與行業內都應該對“美協會員”抱有客觀的認識。

至於“常年待在體制裡,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越來越弱”的觀點,更是一種個人化而非普遍性的問題。新中國成立至今,現當代美術史上令人敬佩的前輩藝術家很少有哪一位不是美協會員,他們的經典作品可以直接說明所謂“體制”是否影響了他們的藝術成就。甚至對於“美協會員熱”,我認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畫家就是要有目標。一定程度上,入選會員就說明藝術家的創作得到了基本的認可。中國美協近70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全國龐大的美術領域內,美協會員也只有團體會員32個,個人會員約1.7萬人次,這足以說明美協會員的學術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對美術家來說,創作活動不是屬於某個時期的,而是終身的。即美協會員的身份並不是一個藝術家要達到的終點,反而是個起點。對於渴望突破自己的藝術家而言,中國美協所提供的恰恰是幫助他們去實現這種突破的平臺。

《中國美術報》:您剛才提到中國美協為會員提供發展平臺,從最新《入會細則》中也可以看出,中國美協在對會員的挖掘、培養及有效管理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請問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徐裡:中國美術家協會始終堅持以 的講話精神為引領,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創作導向。我們主張藝術家到生活當中去,從生活中汲取靈感,而不是閉門造車,表現自己狹隘生存空間裡的“小生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藝術家需要記錄並影響這個時代,比如表現重大的歷史事件及人物。我們主辦諸多主旋律的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就是為了給歷史留下一些經典,畢竟藝術家及藝術作品是需要經過歷史檢驗的。

因此,中國美協除每年定期組織會員深入生活、採風創作,還與全國有條件的各地方創作中心或基地簽約,並不向簽約掛牌的創作中心或基地收費,只是要求根據創作中心或基地的具體規模,每年免費接待一定量美協會員採風寫生,讓他們把經費花在會員接待上。

此外,中國美協為會員提供海外研修機會,組織會員培訓,專門拿出經費,培養少數民族、老少邊窮地區的年輕藝術家和長期在基層為美術事業服務的美術工作者,對他們入會有政策上的傾斜。僅2016—2017年,中國美協就以 的治國理政思想和一系列關於文藝的論述為主題,共計舉辦會員培訓班25期,面對面培訓會員5387人,同時對未參加培訓研討的會員進行核實,郵寄了培訓教材,確保每一位中國美協會員都得以接受培訓。中國美協每年還組織評獎辦節、成果展示、理論研討、出版宣傳、文藝志願服務、對外交流和權益保護等各項工作,旨在努力成為廣大美術工作者的溫馨之家。

在會員管理方面,中國美協專設會員工作處,出版《美術家通訊》聯繫會員。

今年,為深化中國美協的改革,實現中國美協對美術從業者的全覆蓋,中國美術家協會新文藝群體(組織)展覽與推廣中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青少年美術展覽與推廣中心相繼成立,並陸續開展學術活動,為體制外的優秀藝術家免費辦展覽、出畫冊,並致力於青少年美育的推廣。

《中國美術家協會入會細則(試行)》大討論

【編者按】近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官方網站上公佈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入會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入會細則》),與以往相比,此次《入會細則》第一次採用積分制,對入會條件的要求更加細化,對入會申報群體更加開放和包容。例如,對符合入會條件的合作作品,明確規定了根據作者的署名順序獲得不同分值;美術專業根據不同的學歷獲得相應分值;在各省級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展覽中獲最高獎的獨立作品,也可以獲得入會積分等。從中國美術家協會官網公佈的《2017年度中國美協會員的申報情況通報》來看,專業教育類、組織管理類、新聞出版類終身合格者僅佔1%、2%和1%,因此,最新《入會細則》對專業教育類、組織管理類以及新聞出版類的關注度與以往相比也有顯著提升,分類不僅更加細化,而且詳細羅列出了申報者的職稱、工作年限、獲獎榮譽等所對應的不同分值。此外,《入會細則》對於申報者的社會貢獻與影響力依然十分重視。例如,壁畫、城市雕塑作品在省、市以上重要場所裝置,並在美術界產生良好影響,根據作品情況計1—3分;從事文物修復、壁畫臨摹等專業的技術人員,工作時間15年(含)以上計3分,在全國範圍內作出重要貢獻、學術成就較高、社會影響較大的,根據其成就和影響計1—5分……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最新的《入會細則》規定的申報、審批流程中再次明確:網上申報成為唯一的入會申報途徑。每年網上申報開放時間為9月1日至 12月30日。申報人可自行登錄中國美術家協會網,按照要求填寫上傳相關資料。

此《入會細則》一經公佈,對於入會積分制、網絡申報和“會員熱”的討論又掀熱潮。可以看出,最新《入會細則》旨在進一步強化公平、公正、公開的入會原則,在藝術市場利字當頭的今天,細則的更新能否規避美術界長久以來對“會員”的詬病,對青年美術家群體創作水平平庸的現狀能否起到改善的作用?本報記者就此問題對該領域的藝術家、批評家進行了採訪,並廣泛徵集了廣大美術愛好者的看法。

王鏞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華書畫家》雜誌主編

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合情,但亦有不合理之處

《入會細則》的總體規劃體現了改革精神,具體規定比較客觀且合理,釆用量化積分的標準細化入會條件,可操作性較強,有助於避免主觀隨意性,杜絕託人情、走後門等不正之風。不過,規定應該是硬性規定,帶有準法規性質,不能通融或酌情處理。其中“可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相關專業藝術委員會酌情照顧”等提法,似乎仍給使用人情關係留下了空隙。此外,細則中理論研究類把“教材”列入非學術專著,這值得商榷,因為嚴謹的專業教材其學術性未必低於一般的學術專著。

《入會細則》在細化創作類、理論類的同時,對於新聞出版類、專業教育類、組織管理類也詳列了入會的積分標準,這是合情合理的創新之舉,不僅使這些美術從業人員實至名歸,而且有利於加強他們對美協工作的認同感、責任心和積極性。但其中有些條例還是值得商榷,例如相關從業人員須工作15年方可計分,年限是否過長,這點並不利於及時吸收有成績的中青年人才入會。

何加林

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

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為真正有成就的美術工作者打開了通道

中國經濟經過近20年的繁榮發展,美術與市場結合得愈發緊密,有些美術愛好者為了加入中國美協甚至不擇手段託人情、走關係。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不少為迎合展覽而開設的“國展班”,學員通過“國展班”機械、概念、圖式化的訓練,將不同畫種的優點整合到一件作品之中,形成一件看似完整的藝術創作。這種現象最早出現時,參與者確實得到些實惠,比如藉助投影畫照片的工筆畫,評委乍看之下認為畫風新奇且下功夫,但之後就發現這類作品的創作方式並不符合美術創作的規律,對美術的發展也不會起到積極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美術界的功利之風。他們並不是為了藝術而創作,培訓班也不是以培養真正的藝術家為目的,而是為了拿取入會資格,這種套路化、一稿多投甚至請人代筆的拙劣手段,使加入美協變成功利渠道,一定程度上對真正有創造力的優秀作者形成侵害。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美術家協會考慮到有作為而恥於以此形式撈得入會便利的藝術家、教育家,他們畫了一輩子畫,卻因工作失去了大量的創作時間,讓真正有成就的美術工作者失去入會機會,對他們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入會細則》加強了對專業教育、組織管理、新聞出版工作等幾個方面的重視,這為真正有研究、有成績、有貢獻的藝術家、學者以及管理、宣傳等與美術相關的工作者打開一個入會的渠道,公平、公正且有實效。另外,採用積分的方式對鼓勵美術創作者以及相關工作者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體現其水平、價值也是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新《入會細則》能夠全面代表中國美術的現狀,能夠使各類別的美術工作者都參與到中國美術的發展進程中,在各自的領域潛心鑽研,發揮各自的優長。對於中國美術界目前的不良風氣也能起到積極的矯正和引導作用,為中國美術健康、蓬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吳笠谷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新規必然對工美行業造成衝擊

《入會細則》考慮到工美行業從業者,例如:從事工藝美術等行業根據其藝術成就及社會影響,計1-6分。與此同時,中國美術家協會與上海文聯近期主辦的“首屆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也被作為具備入會資格的展覽之一,這些行為已經對工美行業造成一定的衝擊,其後續效應還在持續發酵中。理論上,雖然工藝美術屬於“大美術”範疇,但實則工藝美術多專指民間手工藝,而“美術”則主要指國、油、版、雕等“純藝術”,這樣概念和現實之間就產生了衝突。從目前的反映來看,此細則對工美行業個體手工藝人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尤其兼及書畫怡情的手工藝人。因手藝人以書畫加入美協很難,但憑手工技藝參加美協組辦的工藝美術展覽則相對容易。此外,美協對工美行業從業者的吸納也會對工美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造成一定影響,因為“蛋糕”是有限的。

個人認為,有競爭是好事,水流則不腐,但鑑於“大美術”概念下的當代工藝美術與非遺手工藝高度重疊的客觀現實,從行業有序發展的角度考量,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工藝美術類展覽的遴選應更多地側重於當代設計、創新以及對時代感的體現,使之與傳統意義上民族的、民間的傳統工藝——非遺手工藝,能夠互補共生、和諧共進。

趙培智

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副主任

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網上申報更加公開透明

我是以參展的途徑於2006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的。對比多年前的入會辦法,新《入會細則》涉及的領域更廣,更開放包容,也更全面,這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根據新時代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作出的及時調整,能夠適應當前美術事業發展的需求。比如,採取詳細的積分制,甚至明確了合作者各自應得的分值比例,這些對基層美術工作者和年輕人來講都是十分有利的。《入會細則》還加入了裝置、影像等當代藝術門類,值得肯定,但對條件的設定似乎略顯模糊,為更加方便有效地執行,我認為可以進一步具體細化,例如,羅列出具有代表性、有含金量的國際展事,在分值方面對當代藝術門類的安排似乎也欠妥當。

另外,我認為《入會細則》的一大亮點就是對申報審批方式的強調,把網上申報作為唯一入會申報途徑。通過初審後申報人的信息將進入中國美術家協會的申報公示平臺公示,“公示期間,申報人的相關信息將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如有對申報人通過初審的原因提出質疑,初審單位須作出相應解釋;如有對申報人的申報材料的真偽、抄襲、侵權等現象投訴並提供相關證據,中國美術家協會將會調查並作出相應處理”,“抄襲他人作品,經證據證實的,取消當次申報資格,通知申報人所在初審單位備案,並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官網及微信平臺公示,即使條件合格,也須延遲三年方能重新申報。情節嚴重,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終身不得申報。”……這樣既充分發揮了網絡方便、快捷的傳播作用,而且可以真正做到公開、公正、公平,有效杜絕了過去靠人情關係入會的“潛規則”事件發生。

張瑞田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美術評論家

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理論金獎僅值3分,有失公允

《入會細則》讓熱愛美術的畫家、雕塑家、美術理論家、評論家、美術教育、出版工作者等,再一次明確了加入美協的條件。美術是藝術的一個類別,也是一個社會行業。中國美術家協會作為協調、組織、規劃美術工作的國家級人民團體,層級性、權威性不言自明,於此不難理解,中國美協公佈的《入會細則》,何以會讓人饒舌。社會在蓬勃發展,美術工作的邊界也在不斷拓展,老的《入會細則》免不了有一些陳規不能適應當前美術工作的需要,必須完善、修訂使之趨於公正、平等。

新的《入會細則》採取積分制,這是突破,也是創新。以往,我們僅以國家級美展入選的次數、專家推薦、已發表文章的多寡或者以專業職稱而論定,顯然簡單、粗放經不起推敲,以至於引起一些群眾不滿。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是群眾團體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入會的標準、規則不完善,最容易引起人們的詬病,理由簡單,這涉及每一位美術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制定合情合理的入會細則,是人民團體工作的重中之重。

積分制,這是大數據下開放程度強、量化標準高、結構穩定、易於理解、具有較高操作性的策略,值得提倡。美術創作在美術工作中佔比最大,申請入會的人數較多,不同的意見也多,可視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深水區。新的《入會細則》注意到這一點,事無鉅細地釐清每一位作者、合作者的權益和每一幅作品所能提供的分值。中國美術家協會重視創作無可厚非,但對理論研究似乎苛刻了一些。全國美展金獎獲得者以9分計,而“個人專著獲得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金獎計3分”,有失公允。一部理論研究著作,有時需要研究者耗費幾年、十幾年,甚至畢生精力完成,既然獲得金獎,只給3分難以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提高了對美術理論研究的重視,取得了重要的學術成果。但與文學、史學、哲學等學科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術史、美術理論、美術批評、美術教育等方面的發展也不平衡,為此,對美術理論的研究,要納入到戰略高度。

《入會細則》必須與時俱進。而細則能否經得起推敲,是衡量管理層水平高低的標誌。新的《入會細則》打破陳規,對每一位獻身美術工作的人予以必要的尊重,有的放矢,切實可行。

張渝

陝西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

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積分制”有其不可迴避的當下意義

“積分制”的好處是公平且科學。但藝術創作往往不是科學和理性能夠完全框限的,它可以是經驗的,也可以是“先驗或超驗的”。基於此,尼采說,在製作的種族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種族。就藝術和科學的關係而言,如果科學是那個“製作的種族”,那個“更高的種族”在我看來就是藝術或藝術家。任何時候,當我們試圖用自以為科學的方法來評估帶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事物,比如“三分人事七分天”中的“七分天”時,往往犯下這樣的錯誤:或者自不量力,或者費力不討好。故此,我不相信中國美術家協會最新公佈的“積分制”可以改進或提高中國美協會員真實的藝術水準。但是,把“積分制”視為一種認真的工作方法或新的工作姿態,則未嘗不可。當然,如果因其貌似科學而給予其過高的評價,也是不負責任的。

那麼,中國美術家協會新的入會“積分制”究竟暴露了什麼樣的學術或社會問題?我認為在貌似嚴密的科學管理以及表面上的繁花似錦中,中國美術家協會正面臨“知識短缺或有效知識供給不足”的問題。借用上個世紀80年代流行的一本書的書名,即“富饒的貧困”。由於缺少原創思想,表面上看,我們似乎什麼都有,實質上卻都是空的。

關於此,鄭永年先生曾說,“今天,中國學者也拼命到西方期刊發表文章,從數量上說成果顯赫,但有多少新思想呢?很多學者掌握了西方學術的技術,並在技術層面超越了西方學者,但思想是蒼白的。到現在為止,至少在社會科學,還是拿不出一箇中國學者創造的概念來,更不用說是理論了。即使西方所謂的頂級學術刊物,有多少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在那裡發表過文章呢?或者說這些雜誌在人們追求學術或思想的過程中,扮演了什麼重要角色嗎?在很多中國學者那裡,似乎能在這些雜誌上發表文章就有學問,就有思想了。要知道,一些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出現在講座、簡報等中國人根本看不起的平臺上的。”

注意,我這裡說的“學術或社會問題”,不是說僅僅中國美術家協會存在此類問題,而是指包括美協在內的當今中國知識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同鄭永年先生所指出的問題。

回到中國美術家協會,它所推出的作為入會門檻的“積分制”屬於針對“現實是個不治之症”的一種醫學意義上的介入療法。固然有其思想貧困的症狀,但在話語權、名譽崇拜以及市場利益方面,中國美協會員的身份,還不失為一塊一家獨大的“蛋糕”。它對於很多藝術家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意義。既是如此,所有針對這塊蛋糕的分配辦法都有其不可迴避的當下意義。至於它是否還有更久遠的歷史意義,我不說,但時間會告訴你一切。

鄭志剛

南京大學博士、青年美術評論家

積分制!畫家如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積分制”並非完美無缺

整體看,《入會細則》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並且比以往視野更寬、堂廡更大,更具包容性與凝聚力。長期以來,在中國大陸提起“美協會員”,一直是模糊而又倔強的概念,似乎就只是“畫畫的”。普羅大眾作如是想,尚情有可原。可悲的是,為數不菲的各級各類美協會員、理事、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顧問,也都成了這般荒謬而固執的認識的擁躉。所以,美術界的諸般怪象,才得以大搖大擺地滋生:畫國畫的看不起畫油畫的,畫油畫的看不起畫水彩、水粉畫的,版畫和雕塑則更處“邊緣”;搞“架上”(繪畫、雕塑等傳統藝術)的,看不起搞“非架上”(裝置、行為、影像、新媒體等)的;搞創作的看不起搞理論的,搞史論研究的看不起搞新聞出版的,搞專業教育的看不起搞組織管理的,等等。可謂一鍋亂燉、五味雜陳。眼下細則一出,若利刃之新發於硎。無論是畫家、雕塑家,還是史論家、出版家、教育家,統而言之都是“美術家”。在此面前,大家平等,彼此憑實力說話。只要依照相關條款拿到了“9分”,便具足了申請加入“中國美協”的資格。

儘管“美術家”絕不是錙銖必較的“分值”所能衡量的,但對一個實務在肩的專業團體而言,“條分縷析”或許比“雲遮霧罩”更能夠有效減少操作失誤、遏制腐敗滋生,從而更易令人信服。當然,我們奉《入會細則》為圭臬,並不等於承認其完美無缺。譬如,在我看來,“全國重點美術專業院校全日制本科計1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計2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計3分”“邊遠地區女性美術家計2分”等條款,便有可商榷的餘地。試問:“全國重點美術專業院校”的定義是什麼?八大公辦美院之外,還有哪些院校夠格,能不能來一份詳細的清單?為什麼非要強調“重點”“全日制”?此外,為“邊遠地區女性美術家”計分的理由是什麼?如果“邊遠地區”在計分考慮之內,那麼,“邊遠地區的非少數民族的男性美術家”是不是也有必要象徵性地計上1分?如果“女性”是計分的必要條件,那麼,繁華地區的女性美術家為什麼不計分?

毋庸諱言,“中國美協會員”的含金量有一部分源自其“官方價值認同”。這不僅關乎專業水準,更與現實名利相輔相依。但不管怎麼說,體現著中國美術家協會嚴謹作風與良苦用心的《入會細則》的出臺,是一件值得點讚的事情。

網友之聲

廣東傳世收藏: “酌情照顧”,易產生腐敗!

程樂靜:非常支持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決議。我也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搞美術創作,希望能早日成為一名美協會員!而我同時是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兢兢業業在崗位上教學20多年。我看到對大學教師以及一些職業有很好的政策,基層的美術教育工作者也是在傳播美,教育孩子們發現美、創造美,是不是也應考慮給予一些比較好的政策呢?

smh :建議將會員分為兩類,一種是終身會員,是歷年來為美術事業作出貢獻,並得到公眾認可的。這類會員宜少而精,要能真正代表中國美術或者至少是省市地區的最高美術水平。另一種是資格會員,也就是制定《入會細則》,如通過努力符合了就吸收入會。考慮到過去一段時期及當前的社會風氣,不排除部分人是弄虛作假混入的。但無論如何,只要他們沒有持續的成就,至多就只能是資格會員,以適當減低會員的功利性和投機性。

阿兵:總的來看,新規則比舊規則選拔人才的範圍更廣、更包容,但應避免過猶不及。如過多涉及與畫畫無關的職業類型,以後的會員必然是人數龐大且成分複雜,還有一部分人是不會畫畫的。特提出一些建議供參考:一、打破會員終身制,實行動態管理。一入協會門,終生是協會人。這樣會導致一部分會員喪失進取心,水平退步了還不自知。建議協會每5年考核一次,考核結果定時進行公示,對不合格會員給予提醒。在下一個5年考核中又不合格的,即2次考核不合格的,堅決清除出協會。以後水平進步了可以重新入會;二、對於和畫畫無關的職業,如文物修復等,以及目前定位不準、不夠成熟的藝術形式,如行為藝術、裝置藝術等,應該限制其入會。可以在以後條件成熟後再吸收其入會;三、對於經常在各級刊物上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的青年俊彥,應該打破論資排輩的思想,不看其職稱和工作年限,而重在考察其論文的學術性如何;四、對於會員中經常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的,可以根據其專業選拔為相應專業委員會委員,而不看其職稱、工作年限和頭銜。

王錄山中國畫館:不管是何種藝術形式,請讓作品講話!現在的很多會員已經成為“拷貝臺”和“投影儀”的奴隸了!通過描摹複製參展獲獎,成為美協會員,而其中有人在筆會現場連一頁三開的冊頁都畫不好,甚至很多近幾年批的美協會員都不敢動筆畫!希望中國美協會員能代表中國美術的一種高度,引領文化正能量。

(張現科)和風細雨:應該說美協的門檻更寬鬆了,為基層美術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美協會員標準將更包容、更廣泛。有志於加入中國美協的同志們加油!

吳京攀:中國美協,作為中國美術最大規模、最具標杆意義的專業組織,受到越來越多的美術愛好者關注。中國美協及時公佈了新的《入會細則》,這是對當下入會需求激增、美術隊伍急劇擴容的適時應對,也是美協愛惜自己品牌的體現。曾有人認為中國美協沒必要存在,但作為泱泱大國,沒有這樣一個以黨的領導核心為指導的全國性組織是不行的。這些年隨著文化發展,各種民間美術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對繁榮各地美術功不可沒,但它們能取代美協的作用麼?顯然不能。多年來,諸多美術愛好者對美協的嚮往,便是美協品牌含金量體現的所在。

李新衛:條件比以前放寬了,但還有很多酌情情節容易成為腐敗的溫床,喪失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權威。

東北風美風:取消條條框框,讓作品說話,讓觀眾評說,藝術是為大眾服務的,只有這樣,藝術才有生命力。

吳永江(江山水漢):現實告訴我們,真懂書畫者不一定就是會員,是會員也不一定真懂書畫。

漢子文偉:不但要注意藝術能力及貢獻,還要關注德行,敢於對炒作說不。如今美術界腐敗不堪,都是孔方兄惹的禍。

風之子:首先要確保展覽評選的公平、公正、公開,最好作者直接向中國美協投稿,以免省市級美協的暗箱操作。

宋晉:美協全民化是體制的進步。

劉晨曦:嚴把質量關,杜絕批量申報,彰顯國家級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