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的美國東北毫無存在感的馬里蘭州,爲啥東海岸居民那麼少?

眾所周知,美國的東北部沿海是美國開發最早的都市群,比如紐約、費城、華盛頓,其實在華盛頓和費城之間還有一個小州:馬里蘭,這個黑人遍地,存在感極低,而且在其東部海岸居民更是稀稀拉拉,這又是為何呢?

在繁華的美國東北毫無存在感的馬里蘭州,為啥東海岸居民那麼少?

馬里蘭州陸地面積的二分之一屬大西洋海岸平原,南部是沙地,北部土地肥沃,該州跨大西洋的切薩皮克灣,海岸線長達3200英里,切薩皮克灣是一條寬而長的大溺谷,由南向北伸入內陸,把馬里蘭州分為東西兩部分,切薩皮克灣南北長320公里,東西寬6-60公里,最深處可達105米,西岸波托馬克河是馬里蘭和西維吉尼亞、弗吉尼亞的界河。

在繁華的美國東北毫無存在感的馬里蘭州,為啥東海岸居民那麼少?

馬里蘭州最西界為阿巴拉契亞山脈,最高點海拔1024米,有許多河流從山地東側坡流下,注入切薩皮克灣,東部沿海平原,基底由沉積岩構成,切薩皮克灣以東在海拔30米以下;以西在海拔60米以下,理論上均適宜建造大型都市群。

然而2010年馬里蘭州有577.3萬人,大部份居民住在中部的巴地摩爾市區,而東部海岸居住人口較少,大多是農民居住!

在繁華的美國東北毫無存在感的馬里蘭州,為啥東海岸居民那麼少?

其實馬里蘭州的狀況跟中國的河北省很類似:在馬里蘭州的西部狹長的三個郡,阿雷格尼郡,格雷特郡和華盛頓郡,都是山區地形,人口也十分稀少。

造成這樣子的情況的源頭還要從華盛頓特區的設立開始說起:

在繁華的美國東北毫無存在感的馬里蘭州,為啥東海岸居民那麼少?

1790年,美國南北雙方為首都的選址而爭執不休,最後總統華盛頓建議在南方和北方交界的波多馬克河上規劃一個面積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區域作為首都,今天的華盛頓特區,在行政上由聯邦政府直轄,不屬於任何一個州,其所轄的市縣還包括馬里蘭州的2個縣。

在繁華的美國東北毫無存在感的馬里蘭州,為啥東海岸居民那麼少?

直到今天,馬里蘭州的人口都是聚集在巴地摩爾-華盛頓特區之間,尤其是很多黑人都寧願待在貧民窟,時常響起的“馬里蘭槍聲”或許就是為數不多的“刷刷”存在感,而廣袤的東海岸肥沃土地始終地廣人稀,成為風光秀美的“沿海農村”!

在繁華的美國東北毫無存在感的馬里蘭州,為啥東海岸居民那麼少?

當然如果換作在座的話,是否會立即開發成港口新區呢?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