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下一個關鍵詞:全屋智能

回顧智能家居的發展歷程,智能家居的入口之爭其實是個偽命題,場景不同需求也不一樣,智能家居的未來其實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分佈式控制給用戶帶來的是智能家居的下一個關鍵詞:全屋智能。

智能家居的下一個關鍵詞:全屋智能

回顧智能家居的發展歷程,入口一直是爭奪的焦點,似乎搶到了智能家居的入口就搶到了通往下一個時代的船票。從最早的智能網關,到帶顯示屏的智能家庭控制中樞、智能電視,到後來的“集大成者”智能手機,再到現在風頭正勁的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的入口一直風水輪流轉,誰也沒能真正把它牢牢抓住。

然而,智能家居的入口之爭其實是個偽命題,場景不同需求也不一樣,看似智能的音箱在臥室場景中就不那麼適用,智能家居的未來其實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意味著每一件智能家居單品都可能充當智能家居的入口。廚房場景中,入口可能是廚灶;客廳場景中,入口可能是電視;臥室場景中,入口可能是小夜燈。每一件智能單品之間互聯互通,同時也能單獨工作,去中心化的分佈式控制給用戶帶來的是智能家居的下一個關鍵詞:全屋智能。

為什麼是全屋智能?

全屋智能,顧名思義就是一套集智能照明、安防、影音、門鎖、窗簾、家電控制等於一體的整體家居解決方案,要實現單品的智能操作,更要實現智能單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但從實際應用來看,全屋智能帶來了更直觀感性、更個性化定製的家居場景的可能性。

在接受億歐家居採訪時,綠米聯創創始人遊延筠是這樣描述他眼中的智能家居的:

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回家開門、打開窗簾、開空調、起床關燈之類的動作,智能化實際上只實現了更高級的自動化控制,是基礎階段的智能家居。

在進階階段,智能家居實現了遠程控制,能幫你做你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在上班的時候隨時查看家裡的狀況,當老人摔倒的時候及時的提醒和救助。

到了高級階段,智能家居開始善解人意,在你發出指令之前就猜出你想做什麼,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提前準備好啤酒、播放舒緩的音樂,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會自動關門關燈關窗。很顯然,這樣的場景只有在實現全屋人工智能之後才能做到。

對於智能家居行業來說,全屋智能意味著更豐富的組合搭配、更多的定製化場景,能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而全屋智能的基礎是全屋智能單品的智能操作和互聯互通,這也是小米生態鏈領跑智能家居行業的護城河,其他行業玩家要麼另起爐灶,要麼屈居人下。

全屋智能離我們有多遠?

智能家居作為跨界交融整合的混合體,由於其滲透性強、帶動速度快、集成率高的特點,導致行業廠商品牌魚目混雜,規模大小不一,素質參差不齊。更糟糕的是,智能家居行業存在五大難點——安裝、配置、使用、維護和拓展,整個行業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產業鏈條,從產品端到服務端還沒有一批穩定的人員去維護這個產業鏈條,全屋智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事實上,雖然智能家居行業和媒體一直在鼓吹“風來了”、“萬億級的市場即將到來”,但市場端的反應並不熱烈。隨機在路上採訪10個人,有9個都不知道智能家居,剩下的那一個也說不明白智能家居是什麼。

在市場極不成熟的情況下,全屋智能行業玩家可以大致可以分為這幾類:

由點帶面的輕量級團隊:如以智能家居套件起家的綠米聯創,在一群鐵桿米粉中找到了早期用戶後,綠米的智能家居單品慢慢形成了口碑傳播,用戶規模跟著產品迭代一起增長,形成品牌效應。在此基礎上,綠米推出了自己的全屋智能線下體驗店,正式進軍全屋智能領域。

投注全盤的重量級團隊:如剛完成2億美金C輪融資的塗鴉智能,試圖通過一款APP實現對所有智能家居產品的控制,解決各種家電、家居產品之間互相連接的問題,營造定製化的場景體驗,實現“去中心化”的目的。

“智能單品+”團隊:正如億歐家居之前在《為什麼這麼多創業公司都在做“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一文中分析的那樣,很多做全屋智能的公司只是想趕上智能家居這個風口,被迫上車的時候車上了全屋智能的大旗,但其核心還是放在了智能單品上,算不上真正的全屋智能團隊。

對用戶來說,用輕量級的產品去試探、打動市場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與動輒好幾萬的整套智能家居產品相比,買一個便宜的小東西不需要思考那麼多,衝動之下更容易做出決定,而且如果花一點小錢就能體驗到“黑科技”,即使達不到預期也很少會帶來強烈的反彈。

總的來說,全屋智能讓我們對智能家居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期待,似乎科幻片中的智能家庭生活場景即將隨著全屋智能時代的到來而降臨。在物聯網的大潮下,越來越多的公司湧入智能家居行業,越來越多的智能單品出現在市場上,而且價格更低、性能更好,全屋智能的定製化場景模式將呈指數級增長。

未來,智能家居行業將不再是孤島式,通過物聯網實現智能單品之間的智能聯動,營造智能全屋的場景體驗成主流趨勢。為了實現“善解人意”的全屋智能,智能家居行業當和用戶一起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