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絕活」上舞台 首屆舟山漁場豐收節側記

2018-09-23 21:0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何伊伲 林上軍

科技“绝活”上舞台 首届舟山渔场丰收节侧记

“耶囉吼嘞!阿拉家裡嘞!……”9月23日下午4時,舟山國際水產城漁民廣場,隨著原汁原味的舟山漁歌號子響起,2018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首屆中國·舟山漁場豐收節活動拉開帷幕。

品海鮮、賞節目、展技術……眾多舟山市民紛紛趕來,用特有的方式慶祝舟山漁場秋冬汛作業大獲豐收。

科技“绝活”上舞台 首届舟山渔场丰收节侧记

“下面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請看大屏幕。”主持人話音剛落,視頻中出現兩條剛從市場裡收購過來的鯽魚,被放入以零下196攝氏度液氮為製冷劑的超低溫速凍機內。先速凍後解凍,僅用十分鐘時間,兩條解凍鯽魚重新在水裡遊動起來。經過液氮超低溫速凍後的梭子蟹,口感如活蟹一樣鮮美,令現場觀眾難以區分。

科技“绝活”上舞台 首届舟山渔场丰收节侧记科技“绝活”上舞台 首届舟山渔场丰收节侧记

張偉波告訴記者,不久前,該技術獲得了浙江省第四屆農民創業大賽“好點子”獎,目前,舟山市相關部門正在制定《舟山液氮活凍梭子蟹技術標準》。

科技“绝活”上舞台 首届舟山渔场丰收节侧记

緊接著,一盤盤鹽烤舟山紅蝦端上餐桌,現場觀眾大呼過癮。“我們的舟山紅蝦可不輸阿根廷紅蝦!現在,捕上來的舟山紅蝦第一時間進入超低溫冷庫,不僅外觀完整,還能保證口感和品質。”東極鎮東青海洋捕撈專業合作社社長王嶽定介紹,他們合作社有210艘拖蝦船,目前90%的船都用上了冷凍技術。今年是舟山紅蝦生產作業旺年,預計產量可達200多萬公斤。

科技“绝活”上舞台 首届舟山渔场丰收节侧记

科技促豐收。去年舟山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4.7億元,全市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1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706:1,位列全省前茅。舟山漁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目前正以國家綠色漁業實驗基地和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的建設為抓手,努力實現漁業經濟新的騰飛。

科技“绝活”上舞台 首届舟山渔场丰收节侧记

現場,舟山市水產流通與加工行業協會授予浙江大菱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為地理證明商標使用單位,京東生鮮和相關企業簽訂舟山海產品推廣合作協議,東青海洋捕撈專業合作社與收購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舟山市海洋漁業局與金融機構簽署共建國家綠色漁業實驗基地戰略合作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