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 2元一袋瓜子一年能賣20億

誰能想到 2元一袋瓜子一年能賣20億

看劇無聊幹什麼?

當然是來包瓜子,變嗑瓜子變看電視嘍!

逢年過節瓜子糕點家中必備,平時這種普通的零食成為大多數人離不開嘴的消遣活,如果不是為了體驗嗑瓜子的過程,那麼吃瓜子將變得毫無意義。

誰能知道,兩元錢一包的瓜子小作坊,最終會成為年銷售額20億元的大企業,不僅僅在或內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就連老外也讚不絕口,這就是神奇的東方美食。

誰能想到 2元一袋瓜子一年能賣20億

這就是洽洽瓜子,咱老百姓嘴上離不開的大型企業。

成就品牌的艱難之路

葵花籽最為堅果類的食物,最早誕生於古代的商朝,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詳細的記載。瓜子發展於清朝,當時的西瓜子作為老百姓的主要零食,後來葵花籽異軍突起,一舉拿下瓜子之王的稱號,在民國,西瓜子、南瓜子、葵花籽成為三足鼎立局面,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喜愛。

簡單的生產流程,就可以把生瓜子加工成熟瓜子,但是這種瓜子只發展於家庭式的小型作坊裡,並沒有形成較大的產業鏈和現代化的生產規模。一到逢年過節,家家戶戶買瓜子購年貨,成為了一代人永不會抹去的記憶。

在2001年,來自合肥的棄官從商的小夥,創辦了洽洽食品,依靠大規模現代化生產工藝,認認真真良心辦廠,多年來,在老百姓心中樹立了良好的產品形象,一提到買瓜子,那洽洽瓜子是不二選擇。

能夠在眾多的瓜子廠商中脫穎而出,是和洽洽瓜子的人文理念分不開的,傳統家庭式作坊炒制的瓜子雖然唯美,但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容易讓人上火,可以說,只要你多吃,那肯定是嘴角起泡的,這也是瓜子行業難以發展的重要難題之一,還有就是炒制的瓜子只要用手拿幾個,不一會就是滿手是黑。總結就是,不乾淨,而且還上火。

也讓洽洽瓜子傷透了腦筋,改變傳統生產工藝,既要保持營養還要味美價廉,是一個魚和熊掌難以兼得的問題。

在洽洽瓜子剛上市的時候,洽洽就開始著手改造傳統工藝了,將傳統的炒瓜子,變成煮瓜子,然後再烘乾,這樣既保留了瓜子的香味,又幹淨了外殼,最終,我們現在吃的洽洽瓜子,就是當初大膽創新的成果。

在2011年,洽洽瓜子在深圳深交所上市,成為小吃行業為數不多的上市品牌,六年後,217年,洽洽瓜子成為中國品牌500強,老百姓最喜愛的傳統品牌。

洽洽在保留傳統銷售模式的同時,大力發展互聯網銷售模式,通過和微信廣告服務商美滿聚財合作深度耕耘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廣告。中國互聯網大軍在刷朋友圈的同時,也能看見這個傳統小吃品牌了,一邊嗑瓜子,一邊上網成了許多男男女女的時髦消遣活動。

誰能想到 2元一袋瓜子一年能賣20億

一粒粒瓜子,承載著中國人永不磨滅的記憶。

和老乾媽、衛龍辣條一樣,一個小商品,用心做品牌,收穫成功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誰能想到 2元一袋瓜子一年能賣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