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方志|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馮 惠

情繫方誌|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參加單位組織的“朗讀者——情繫方誌”演講活動

“秉筆直書擔道義,去偽存真掃塵埃。公正公允嘔心血,見仁見智抒胸懷。”這是所有史志人最真實的寫照和最樸實的讚美,彰顯了我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心境、剛正不阿的風骨、鍥而不捨的韌勁和事無鉅細的態度。

與史志工作結緣,我十分幸運

情繫方誌|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從事《營口市志》(第二卷)排版工作

1992年,我高中畢業後,被市地方誌辦公室錄用,成為修志隊伍中的一員。那一刻,我是懵懂的,對單位的工作性質和內容一無所知,更不曾想到,自己會鍾情於它,一干就是二十餘載。

過去的二十六年裡,我曾在秘書科、宣教科、黨史科、年鑑科等科室工作,參與了首輪《營口市志》和十餘部《營口年鑑》的文稿錄入、版式設計和編輯工作,編輯完成了《營口通史》第二卷、《中國共產黨營口歷史》第二卷。而今,我又奮戰在年鑑編纂的第一線,肩負著編史修志的光榮使命。

情繫方誌|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走進電臺直播間講述營口歷史

人們常說,一個人能夠以愛好選擇工作,那是幸福的;如果能把工作變成愛好,那無疑更加幸福。記得,入職之初,我在秘書科從事打字排版工作,每天都在鍵盤上重複著同樣的動作,雖然枯燥乏味,我卻苦中找樂,很快便對文稿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珍惜著每一份志稿的電腦錄入和上機修改的機會,在學習瞭解營口歷史知識的同時,細心琢磨文字的運用、認真領悟編纂的要領,不懂的地方虛心請教。就是這樣的日積月累,給我後來的編輯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史志工作結緣,我倍感受益

情繫方誌|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2003年,到二臺子石棚考察學習時留念。

在編史修志這個大家庭中,有著關心我成長進步和給予我業務指導的領導和同事,我從零開始,點滴積累、不斷磨礪,從一個對史志工作一竅不通的門外漢逐漸地成長為業務熟練,能獨立承擔一個科室責任的史志工作者。

2008年,我進入業務科室,從事年鑑的編纂工作。起初,滿懷豪情,信心百倍。當真正開始介入編輯工作之後,才發現沒那麼簡單,我對年鑑的條目擬定、語言表述、刪改尺度等時常出現把握不準確、運用不自如的現象和問題。面對如此狀況,我一度徘徊畏怯過,擔心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業務基礎不牢,更擔心自己勝任不了這項工作。但是,單位領導和科室負責同志的關懷和指導,給了我足夠的信心和力量,使我戰勝困難,走出了困境。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逐漸地進入了工作狀態,掌握了年鑑的編纂方法。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我深刻地認識到:編史修志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浩瀚工程,既要對當代負責,又要對歷史負責。我倍感責任重大, 使命光榮,絲毫不敢懈怠。

情繫方誌|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2013年,我接到《營口通史》第二卷的編纂任務。接手時,初稿基本形成,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初稿進行充實完善。每天收集資料、查閱文件、核實數據,工作緊張而忙碌。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無數次的推倒重來,儘管困難重重,但史志人那份沉甸甸的責任,讓我百折不撓地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2015年,30餘萬字的《營口通史》第二卷出版發行後,我們編輯人員走進營口電臺直播間,對該書的編寫特色和編纂經過進行了宣傳和介紹,那一刻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是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情繫方誌|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2014年,參加單位組織的“道德講堂進社區”活動。

史志工作艱辛而漫長、寂寞而清貧,只有心態平和,才能體會其中的樂趣。2018年初,我重返年鑑編纂的崗位,面對稿件徵集工作,我沒有因為打電話催稿時聽到對方的推脫而消極和敷衍;材料報送時收到對方應付差事的工作總結而沮喪和退縮。因為我深知:當我們捧著凝聚心血和汗水的沉甸甸的史志成果時,這些看似波瀾不驚、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卻留下了真正的痕跡,也充分體現了我們的工作是代表著一種精神價值、一種社會期待。為此,我敬重、珍惜乃至熱愛這份工作。

與史志工作結緣,我更懂得擔當

歷史是我們生活時代的影像,記錄歷史,不容半點馬虎,更容不得弄虛作假。史志工作關乎到整個時代的發展,能為後人帶來榮耀或反思。我尊重和敬仰我的職業,我身邊的史志人也都在捍衛自己職業尊嚴而默默地付出心血和努力。一路走來,我親身感受了營口史志同仁的嚴謹治學精神和濃郁學術氛圍,雖然工作條件不盡如人意,但我身邊的每一位領導和同事都非常敬業和專注。他們為了徵集第一手資料,冒酷暑頂寒風,往返奔波於供稿單位;為了考證一處歷史古蹟,翻山越嶺,踏遍村莊的每個角落;為了採訪一位見證人,不遠千里,跋山涉水,仔細聽、認真記,回來後還挑燈夜戰整理稿件;為了核實一個數據,要遍翻檔案,查尋出處,盡搜資料;為了修改一篇志稿,要熬夜守更,字斟句酌,反覆推敲,有時會為一個標點符號、一個字詞的正確用法而爭得面紅耳赤。這一幕幕真實感人的畫面,使我對“史志工作者”這個身份產生了崇高的敬意,也為我堅守這份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秉筆直書、忠於史實,是史志工作者的高尚品質和勇敢精神。編史修志工作中,對初稿編寫不理想、原部門所提供的材料有限的情況下,就要主動尋找資料,重新撰寫,使得作為資料的價值通過重新撰寫得到完整、如實的反映。

當我們將一個時期一個地域的各行各業的情況和資料真實地記錄下來,將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客觀地記載下來,就能讓當下和後人清晰而又明確地看到社會發展的脈絡和走向。這種工作精神,將始終伴隨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在繁瑣和細微中,我們更願意選擇正確的工作態度,來造就有意義的、有成就感的、無悔的事業。

從厚重的歷史畫面到繁華的都市面貌,在見證營口歷史變遷的同時,我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志同仁嘔心瀝血為史志事業的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

多年來,我們史志辦全體同仁充分發揮著史志工作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社會作用,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國處於領先位置,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史志進步,與有榮焉!我把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六年默默地奉獻給了史志工作,我無怨無悔,因為我深愛著這份工作和職業;志書裡流淌著史志人的汗水,年鑑中跳動著史志人的脈搏,雖清苦繁瑣,但甘之如飴!作為史志人,忠實記錄歷史,做好存史資政這份事業是我們的無悔恪守和光榮職責!我為我的職責而驕傲,為所有史志工作者驕傲!

馮惠,女,漢族,1973年10月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92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擔任營口市地方誌辦公室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營口市史志辦公室宣教科科長、黨史科科長、年鑑科科長。2016年被省人社廳和省委史研究室評為遼寧省黨史系統先進個人,曾獲優秀公務員和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情繫方誌|遇上你是我的緣,守望你是我的歌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