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作者 班碩言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中共營口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長富到楊運鎮調研工作,在座談會上向各位市領導同志彙報駐村工作情況

當朝晨簇新的陽光透過窗子灑進山嘴前村我陌生的住所,當窗外鳥兒嘰嘰喳喳的歌聲將我喚醒,當我推開吱咯作響的窗戶,大山裡特有的泥土芬芳和植物清香迎面撲來……以前,我總是千方百計追尋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未曾想這一願望如今竟輕而易舉地實現了。在2018年播種的季節,組織上安排我到蓋州市楊運鎮山嘴前村任黨組織第一書記。今天是我駐村工作的第19天,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感慨和收穫頗多。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楊運鎮山嘴前村村部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單位同事到村裡幫助安裝電燈和桌椅

2018年4月25日,當我主動響應組織號召申請到農村掛職鍛鍊時,卻遇到了阻力。我的愛人以及和我們共同生活的公公、婆婆都反對我去。他們說我的女兒只有六歲,離不開媽媽的照顧,而且作為母親缺席伴隨女兒成長的過程會成為長久的遺憾。關心我的同事和朋友也給我羅列了一大堆駐村工作的困難,勸我三思而行。面對他們的好心提醒,我都是笑著表達謝意。人都是父母生養的,農民朋友們都能在農村生活得好好的,我憑什麼嬌氣。我還算年輕,應該到廣闊天地裡去學一學,練一練。於是,我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做通了家人的工作,隻身一人來到了楊運鎮山嘴前村。此後三年,我願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班書記走訪村民家中,瞭解村民生活情況。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班書記為貧困村民購買新裙子

5月7日,是我到楊運鎮與村支書對接的日子。當天,我早早地從營口出發,歷經80多公里寬窄不同、高低起伏的道路,成為17名駐村幹部中第一個到達楊運鎮政府報到的“先鋒官”,山嘴前村的徐挺書記則是第一個到鎮裡接我的村官。鎮、村領導對我十分熱情,消除了我初來乍到的陌生感。楊運鎮為我們安排了宿舍,提供了嶄新的被褥等生活必需品。最讓我高興的是,能吃上城裡人羨慕的“農家飯菜”。

北海雖賒 扶搖可接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班書記的優秀工作成績被遼寧日報、營口日報、《營口訪談》等媒體欄目爭相報道

今天早晨七點,我匆匆吃過早飯,然後在村支書徐挺、婦女主席張曉平的陪同下來到兩戶貧困村民家裡走訪。然後回村部接待了省裡城建規劃設計院的同志,與他們實地考察了4戶需要改造的危房。每一次走訪看到村民生活的困苦,心裡都很是酸楚。心想,自己應努力在組織的支持與幫助下,力所能及地爭取幫他們早日擺脫困境。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上午10點多鐘,我步行到了離村裡1公里多的楊運鎮政府。10點半,營口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長富到楊運鎮調研,並召集17位駐鎮和村選派幹部座談。趙書記對駐村幹部提出了四點要求,我認真地記錄下來,作為今後工作的指針。趙書記還特意說請駐村幹部中年齡最小的同志發言。我今年33歲,是17名駐村幹部中最年輕的一位,所以有幸向趙書記等領導彙報工作。面對一大屋子人,我沒有膽怯和緊張,而是如數家珍般地把我最近的工作作了彙報。趙書記聽後,關切地問我工作上還有什麼困難?愛人在哪裡工作?孩子多大了?平時誰幫助照看等等。趙書記的關心讓我很感動。趙書記聽完彙報後特別強調,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組織和扶貧部門,要對駐村幹部嚴格管理、關心愛護,指導、支持和幫助他們做好工作,各選派單位要落實好相關補助政策,切實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要建立幫扶機制,凝聚合力,共同把鄉村振興這件大事抓實抓好。趙書記對駐村幹部的關心和愛護,讓我們心裡感覺暖暖的。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中共營口市委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市史志辦主任韓曉東在山嘴前村為黨員同志們講黨課

其實,這段時間我的“孃家”——營口市史志辦公室(中共營口市委黨史研究室)對山嘴前村、對我都是特別關心和支持,單位領導和同事先後六次到村裡瞭解情況,並和徐挺書記交流脫貧幫困事宜。

當辦領導看到村委會的電燈還沒有安裝,看到我的辦公室還沒有接通電源時,特意安排同事在市裡買了七隻LED節能高亮燈管和插排,並派遲濤同志從電錶箱引線把電源接上,把燈管裝好。辦裡還給村裡購置了辦公桌椅和電腦、打印機等必要的辦公設備,使我順利地為全村32名黨員每人打印了一份第二季度學習材料。梁軍副主任和馮惠、馬立梅、黃旭等同志還到村裡幫我安裝桌椅、收拾衛生,機關支部專職副書記程曉穎還親自幫我策劃黨建工作如何開展。等等。5月21日,我們山嘴前村兩委班子組織召開了駐鎮和村幹部與黨員見面會暨集中學習會。辦領導韓曉東給我們全村黨員上了一堂以中央軍委一等功臣、蓋州籍烈士陳學民事蹟為主題的精彩黨課。村裡黨員一邊認真聽,一邊認真記。營口電視臺記者看到這一場景,分別採訪了老黨員陳繼祥和我。會上,市史志辦還向村黨支部贈送了《中國共產黨營口歷史(第二卷)》《營口通史》等多部史學專著,還給每位參會黨員發放了一本載有“楊運烈士事蹟”的《營口春秋》期刊。

半個多月的駐村工作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而且這一路註定要有許多艱辛與坎坷伴隨著我。比如工作上,黨建工作還需要加強,13戶特困戶和一些低保戶還需要脫貧, 4.4公里的土路需要修繕;再比如生活上,村部用水需要到對面幼兒園去打井水,100多米的距離我提一桶水得歇好幾回;去衛生間,我得到三四十米外的旱廁。特別是晚上,去一趟衛生間,黑燈瞎火的,恐懼無時不在。但這些困難對我來說,都能慢慢克服。最讓我放心不下的是女兒,因為她每天晚上都會哭著找媽媽……每當夜晚我躺在宿舍裡,眼望窗外皎潔的月亮和閃亮的星星時,總是會想起家,總是會惦記她,這是母親最柔軟的地方。如今我才知曉,遠方有多遠,牽掛就有多長。但我想,待以後女兒長大懂事,知道媽媽是投入到駐村黨建和扶貧工作的事業中時,她應該會理解媽媽的決定,會為媽媽的勇氣點贊。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在未來的三年駐村時光裡,我們前行的道路上雖然會有曲折,但沿途也定會有五光十色。我堅信,歲月會永遠記得我們營口市721名共產黨人對黨忠誠、對民赤誠,用信仰造就的生命傳奇。

願我們:歷盡千帆終不悔,歸來白衣作少年!

寫於2018年5月25日晚

(作者系營口市史志辦公室秘書科科長、蓋州市楊運鎮山嘴前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8年第2期

駐村手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