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稍微讀點《三國演義》的朋友勢必會對董卓這個人物形象印象深刻,畢竟前面出場的“大壞蛋”毫無疑問就是他啊。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然而,當拋開《三國演義》設定的視角來看,董卓這個人的一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用大奸臣來概括,顯得有點狹隘和誇張了。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總結經常見到的董卓形象,三個字:壞死了

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容詞可以定義的。當我們試圖用一兩個詞語來概括一個人的一生,千萬注意不要陷入刻板偏見的陷阱中!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大奸臣,我們常見的形象通常是一些負面的形象評價居多,董卓之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概括

惡行之一:對百姓燒殺強掠,無惡不作

歷史上記載董卓率兵進洛陽時,對於城中富足人家,特別是那些家境殷實,金帛財產無數的,手下的士兵便實行所謂的“收牢”運動。

手下士兵到處殺人放火,搶掠物資,洛陽城中百姓對此是怨聲載道,但是畏於董卓的兇殘,多是敢怒不敢言。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惡行之二:姦淫婦女,迫害她們的性命

董卓還有一點為人所知的便是和大美女貂蟬的故事了。貂蟬這個人物在正史中少有記載,很多人認為她只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一個角色。

貂蟬是王允的婢女,後來被收作養女。為了挑撥董卓與呂布之間的關係,王允將貂蟬獻給董卓。

董卓對於貂蟬自是百般憐愛,但是在史上記載,董卓並不是憐香惜玉的人,他多次深夜入宮姦淫宮女,生活混亂。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惡行之三:毀壞洛陽城

董卓除了對付敵人的手段殘忍之外,還有一大汙點便是火燒洛陽城。

當時遷都長安時,董卓為防止官員和人民逃回洛陽城,董卓將整個洛陽城,包括附近的宮殿、宗廟等全部放火燒燬。而這一把火使得昔日繁華的洛陽城變成一片廢墟。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這些是常見的拿來抨擊董卓為人的幾個點,假如董卓只有這些令人憤恨的特點之外,那他是怎麼一步一步爬上高位的呢?這就要從側面說一說董卓的過人之處。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董卓的這些過人之處,你知道嗎?

董卓出生於隴西,這與西北羌人居住地相鄰。出於生存的原因,董卓自小便養成了豪放不羈、粗野兇殘的性格特點。史書中對此也有過記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

董卓豪爽的性格與羌人一直交好,這也奠定了他後來能在朝中擔任要職的基礎。

董卓精通武藝,他兇蠻的性格加上強悍的體魄,當地人都畏他三分,周邊的羌人也不敢對他有所怠慢。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羌族首領為了自保,也迎合董卓,極力與其交好。董卓也想在羌人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親信,為自己所用,以謀求更加長遠的發展。

於是,董卓不惜花費家產來款待來做客的羌人豪帥。

除此之外,董卓也注重保持自己在地方豪強中的地位。董卓有著卓越的軍事才幹,拉攏其他勢力,擴大自己的“根據地”。董卓賞識人才,收羅大批失意的無賴之徒,他們為董卓的接納而感動,後來效忠董卓。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再者,董卓對於自己的將士是十分愛護,董卓勢力日趨強大離不開他背後的軍隊勢力。作為領頭人,董卓對於將士是將他們視為手足,與他們一起上戰場殺敵,董卓的部下對於他是死心塌地的。

古時有種說法是文官看鄉里和師生,武將則是看鄉里與部下。董卓自己與部下的關係自是十分親密,這樣他的軍事力量發展起來,董卓最後能身居高位自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

通過這些,可以看到董卓身上的得與失,他有著兇殘粗暴甚至殘忍的一面,但他的軍事才能自然也不會被我們所忽略。只有從正反兩方面來認識董卓,我們才能最大程度上接近一個真實的董卓。

—— End ——

董卓:“大奸臣”這三個字並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還有想知道的嗎?打開蜻蜓FM, 搜索《三國演義細節解密》,更多的三國精彩故事等著你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