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綠道之美,與世界對話

用綠道之美,與世界對話

用綠道之美,與世界對話

昨日上午9點,如詩如畫的新津羊馬河綠道上走來一群特殊的遊客——剛剛參加完第九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的外國學子,趁著比賽告一段落,深入探訪成都的綠道和林盤,體驗悠久的天府文化。而他們想象不到的是,在前方的林盤裡,有一場關於綠道的RAP歌舞在等著他們……

身處綠道中的外國學子: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就像生活在公園裡一樣

羊馬河畔微風輕拂,初升的太陽還很溫柔,青翠的綠草隨風搖擺,蝴蝶在花叢中飛舞流連。名校學子們不禁放慢了腳步,邊走邊欣賞眼前的美景。

羊馬河綠道,是對新津縣境內9.75公里羊馬河進行綜合整治後形成的沿河綠道。河兩岸緩坡上種植著蒲草、蘆葦、茭草等水生植物以及灌木和花卉,形成了一幅極有層次感的畫卷。“這裡讓我想起了普林斯頓,我們學校所在的那座小城。它們的共同之處是景色幽雅、綠樹成蔭,清澈的河水環繞著小城靜靜流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就像生活在公園裡一樣。”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賽艇隊的Sven告訴記者。他一邊走著,一邊哼起了歌。

在這裡,既可漫步綠道,也可近河親水。這不,學子們被緩緩流淌的河水以及飛翔的白鷺所吸引,紛紛來到河邊拍照留念。從羊馬河大橋到斑竹林四方亭,共5公里的道路並不算近,但在如畫的美景中行走,兩側樹蔭遮蔽了烈日,學子們輕鬆行來,不知不覺就到了終點。

家住綠道旁的舞蹈老師:

錄製舞蹈視頻,展示成都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

在新津最大的林盤斑竹林裡,舞蹈老師馬亦非和其他舞團成員早已等候多時,他們將為這些國際友人表演一段原創街舞——專為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編排的“賽艇舞”。

模仿划船的舞蹈動作,簡單的RAP發音,讓名校學子很快就掌握了要領,開始隨著舞團一起舞動。現場氣氛頓時熱鬧起來,原本陌生的年輕人很快就打成一片。

在活動現場,學子們還體驗了茶藝表演、太極拳表演,親身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趣味。“Very interesting!”來自哈佛大學的Addie告訴記者,這次到新津來,在參加賽艇比賽之餘還劃了龍舟,“中國文化既傳統又現代,綠道也非常漂亮,生態環境非常吸引人,下次有機會還來!”

馬亦非告訴記者,這段時間為了錄製“賽艇舞”視頻,他們去過好幾條綠道。“過去拍舞蹈視頻,就只有老君山、花舞人間那幾個‘老景點’,而這次取景我們發現,新津的綠道、溼地非常多、非常漂亮。百溪堰溼地綠道、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綠道、羊馬河綠道,我們都去過,到處像景點,到處像公園。”

“綠道環境好,令人心曠神怡,越跳越興奮。”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新津人,馬亦非家附近現在也有了綠道,平時和舞團的成員練舞,有時候也在綠道上進行,“我們錄製舞蹈視頻並進行推廣,目的是展示成都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城鄉面貌。”

市民說綠道

新津攝影家協會會員廖學林:從羊馬河點位到川西最美林盤斑竹林,沿著風景美如畫的鄉村綠道,一路蜀風雅韻、韻味十足。在領略自然景觀的同時,還能感受新津傳統水文化、現代農業文化、川西林盤文化及傍水而居的生態人文。

興義鎮岷江社區黨總支書記高志清:羊馬河綠道項目是在保障其防洪作用的前提下,利用生態堤防兼作健康綠道。在美麗溼地與綠道背後,是河堤防洪等級的提高,其中,鎮區段的按20年一遇設防,非鎮區段按10年一遇設防。

亮點點擊

多功能複合

讓綠道成為葉脈

新津構建“串聯成網、功能複合”的津津綠道格局,讓綠道成為新津這片綠葉的葉脈,將以三級綠道體系串聯形成全域綠色網絡:通過區域級綠道強化“五河一江”、城市綠心、牧馬山、長秋山、農博園等重要生態板塊之間的有機耦合;通過城區級綠道塑造城市組團、產業功能區以及特色鎮“城景相融”的形態風貌;通過社區級綠道打通社區微循環、豐富生產生活場景、整合公共服務和社區商業功能,形成“人城產景”深度融合、“文體旅商農科”多功能複合的公園城市內在肌理。

以羊馬河綠道為例,它位於天府農業博覽園內,兼具防洪與生態功能,串聯起千畝葵花園、有機示範農場、途遠C2B、新希望F2F等產業化項目,待天府農博園建成後,羊馬河綠道將成為一條產業觀光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