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就是演員》?爲什麼演員要去參加這個綜藝?

小小嫻


這個節目固然有它的問題之處,但同時也是被輿論誤解最多的節目。



《演員的誕生》由於袁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因此看不到這個節目的意義,甚至有的參加了節目受益的人也跟隨輿論曾有厥詞。但是明眼的和演員群體自己很快就會明白,這個節目的意義。

新一季的《我就是演員》裡徐崢就說,我覺得好演員的春天要到了。回顧第一季《演員的誕生》,你發現流量明星幾乎是見光死,至少在這個節目裡是這樣。而有演技、出色發揮的那幾個憑藉這個節目有了一波熱度。比如辛芷蕾,比如藍盈瑩,比如凌瀟肅,比如彭昱暢。



這個節目確實是考驗真金的,別說參演的演員,導師都是必須經受住火煉。好演員通過這個節目能出來,只是流量明星要麼不敢來,要麼只是來激勵自己轉型的。而沒有流量的好演員一旦明白過來,自然會十二分的重視。你想他們能夠讓自己餓三天找狀態感覺,可想而知。



這種節目為何好看,其實它就像《歌手》節目,每個參與者是拿出十二分的認真和努力來表演。這才是核心所在。相反湖南臺有個配音節目,在我看來才是垃圾節目。因為它專業節目不像專業,真人秀不像真人秀。如果搞成純專業的才會好看。因為演員會拿出渾身解數來對待。真人秀則不一樣。

《演員》這個節目不好的方面,主要在於禮數和吃相。我們是禮儀之邦,他們似乎又是接觸過外國所謂上流文化的。為什麼說話時會缺乏一點禮數和教養,這是我最迷惑的。有禮數的說話其實也能說到位的。


國病


《我就是演員》其實就是個博人眼球的噱頭,因為手機的普及和播放平臺的惡性競爭,電視臺已逐漸式微,影響力逐年下降,原固定受眾群體大幅減少,只能挖空心思提高收視率,因為這是吸納廣告的唯一底牌,浙江衛視搞這出也不外如此。

演員之所以來是因為給錢和露臉,況且這也是一個揚萬兒的機會,不是因為不來就不是演員了,而且這三個嘉賓就真的比來的演的好?是不是演員他們仨就能蓋棺論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