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相識相知便相愛,王化林和王喜梅爲傳承二人台藝術回來!

一個是幹部家庭的兒子,一個是工人家庭的女子,為了同一個夢想,也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走進同一所學校;一個為了愛情放棄機遇,一個為了家庭放棄工作,為了同一個夢想,也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擔起了傳承的重擔;面對傳習所的種種困難,夫妻二人咬緊牙關繼續,為了同一個夢想,也為了同一個目標,他們要把二人臺傳承。說起這對夫婦,他們就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高樂美的傳承人王化林和王喜梅。

只因相識相知便相愛,王化林和王喜梅為傳承二人臺藝術回來!

【王化林和王喜梅夫婦在傳習所】

只因相識相知,又為同一個夢想,他們考進同一所學校,畢業那一年他們情定終身。

1963年出生於商都縣幹部家庭的王化林,有一個哥哥四個姐姐,哥哥姐姐們都在河北唐山出生,而他卻在商都出生。“原本我父親是老紅軍,做過地下工作,後來調到商都的文化系統工作,我就是父親來這邊工作以後出生的。”王化林在接受集寧採訪間採訪時講道。

只因相識相知便相愛,王化林和王喜梅為傳承二人臺藝術回來!

【王化林與王喜梅夫婦的演出劇照】

比王化林小一歲的王喜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作為工人家庭出生的她,兄弟姐妹八個,她在家中排行老七。“我和王化林初中就是同班同學,1980年我們都考入烏盟藝校戲曲班,是烏盟藝校的第一屆學生,又成為同班同學,我們都學的樂器專業,我主修大提琴,他主修笛子。”王喜梅回憶起與王化林上學時的情形。

只因相識相知便相愛,王化林和王喜梅為傳承二人臺藝術回來!

【王化林與王喜梅夫婦的生活照】

說起王化林和王喜梅兩個人,可以說是從初中就相識,上藝校四年更是從相知到相愛。

再說到與二人臺的情緣,王化林講道:“我們那時先是學了三年西路二人臺,最後那一年才學了一年東路二人臺,畢業後,我和王喜梅都進入烏盟二人臺實驗劇團。”

“我們都是在劇團待了兩年的時間,然後我就調到商都縣文化館工作了,他卻調到了石油公司。也就是在這一年,我們倆結婚了,結婚以後由於我們倆工作性質的變動,就商量著不再唱二人臺了。”王喜梅表示。

只因相識相知便相愛,王化林和王喜梅為傳承二人臺藝術回來!

【王化林在傳習所拿出保存的高樂美老師的手稿】

為了愛情,夫妻二人放棄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沒有什麼比一個愛人守在身邊更重要的。

人生總有難得一遇的機會,一旦放棄也許就不會再來,對於王化林和王喜梅來說,也是如此,面對人生的重大選擇,他們為了愛情,放棄了更好的前程。

“記得那時我有一個去內蒙軍區文工團的機會,可妻子王喜梅不願意我們兩地分居,我思量再三,還是決定放棄了這次對我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這麼一次機會,因為在我心中,家庭與愛人比任何一個重要的機會都重要。”王化林回想起曾經的往事笑道。

“當時他為了我放棄了這麼好的一次機會,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一個愛人守在身邊更重要的事了。”王喜梅表示道。

“事實上,我為她放棄了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對我來說沒什麼,後來我在石油公司、自來水公司都乾的不錯,可她為了我放棄了文化館的工作,專門到呼市陪伴我,這讓我很愧疚,因為後來,她來了呼市的企業單位,工作單位並不理想,但她還是乾的很出色。”王化林講道。

事實上,這些年來,無論是王化林,還是妻子王喜梅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只是那些年,他們對二人臺藝術的放棄稍有遺憾。

事隔多年再次拾起二人臺,無論多艱難,他們夫妻兩個決定要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

對於王化林和王喜梅來說,二人臺藝術曾經是他們記憶中的一部分,如今卻成為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2015年,我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麼東西,回想起來,我們竟然忘了當初學的專業,正好趕上商都準備籌備傳習所,我就和愛人商量之後,決定再把二人臺藝術拾起來。”王化林表示。

2015年正好趕上商都籌辦東路二人臺傳習所,王化林和王喜梅就回到了商都,王化林一手組建人員,每天陪練,也經常出去演出,可由於經費的問題,演員一直在流失,“組建傳習所確實遇到了不少問題,尤其是沒有經費,大家除了不掙錢,還得自己花錢置辦行頭。原本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積聚了不少二人臺演員,由於經費遲遲不到位,有些演員支撐不住就走了。”王化林無奈地表示道。

只因相識相知便相愛,王化林和王喜梅為傳承二人臺藝術回來!

王喜梅

“再苦再難我們都要堅持。”王喜梅笑道。事實上,這些年,王喜梅一直從事公益活動,從2008年搞全民健身,十年期間,無論是風風雨雨她都沒有放棄過,這些年她還獲得了不少榮譽。2016年,王喜梅還被內蒙古自治區志願者協會評為先進個人,2017年,王喜梅還被選為商都縣政協委員。

“從2008年,商都只有6個健身隊,通過我們積極地宣傳,如今全縣有34個了。”王喜梅很欣慰地點點頭。“近幾年,為了把東路二人臺更好地傳承下去,我們還得多學習多實踐,每天除了忙忙碌碌地排練,還得準備時不時的演出。”

只因相識相知便相愛,王化林和王喜梅為傳承二人臺藝術回來!

王喜梅聘書

“高樂美老師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這是我們傳習所最寶貝的,我們趁高老師還能指導我們,我們要寫出更好的劇本,拍出更好的戲,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把二人臺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王化林表示。

如今,王化林和王喜梅作為高樂美老師的弟子,他們肩負著更多的使命,“如今東路二人臺傳承的重擔只能靠他們了,我已經老了。”高樂美老師看著王化林和王喜梅笑道。

東路二人臺傳承之路面臨著太多的問題,無論是人才的培養,還是市場的前景,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我們相信,只要堅持,王化林和王喜梅作為傳承人定能讓二人臺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