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9月21日,由房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体新广局、五台乡党委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五台乡红场村两委承办的“精准扶贫·文化先行——首届红场榜样颁奖仪式”在五台乡红场村成功举行。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仪式上,为高思明等7名首届红场榜样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精选的文化扶贫小戏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一道丰富的文化盛宴。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近年来,房县五台乡红场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奋斗追梦、勤俭致富,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开启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十字价值观,越来越多的群众用勤劳、靠奋斗过上好日子,群众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在物质脱贫的同时,涌现了一批勤俭创业、向上向善、感恩知足、遵德守礼的时代新人,为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社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树立了榜样。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为充分展示红场人民精神脱贫成果,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着力补齐精神短板,激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县委宣传部驻红村工作队和红场村两委经过严格规范评选程序,评选出高思明等7名同志首届红场榜样。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忠诚榜样

个人简介:高思明,男,中共党员,1954年11月生,家住红场村2组,获评首届红场忠诚榜样。

优秀事迹:1999年10月的一天,群众期盼已久的石垒沟公路再遇波折,因为炸材没着落。天还没亮,彻夜难眠的村支书高思明就步行20里,找场领导求救。到场后,饥肠辘辘的高思明兜了好多圈子,同样揭不开锅的场领导就是躲着不见,又急又饿的高思明心急如焚,一遍又一遍汇报,一次又一次表决心,此举感动了场领导,调剂炸材3吨给他。当年冬天,群众期盼几十年的6里沙石路得以贯通。正是这种“为民不言苦”的执着,在任村干部32年,他就像忠诚的战士,带领群众冒酷暑、斗严寒,抢晴天、战雨天,先后修通了八条沟20余公里的沙石路,架设30余公里高压线,基本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高思明的口头禅是“上要忠于党,不折不扣完成任务;下要忠于民,千方百计解民忧”,正是这种“忠诚至上,初心不移”的情怀,当村支书25年,党的惠民政策他从未走样,党交办的任务他从未落下。2014年高思明退休了,他对家人说“在职时,我是忠诚老实的好干部;人退了,要做忠诚老实的好群众。”只要集体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卸任4年来,高思明发家致富走在前,落实政策走在前,移风易俗走在前,邻里互助走在前,用走在前的劲头,兑现了“人退党性绝不退”的初心。

群众评价:对上对下一个样,在任离任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高思明用忠诚老实、为民吃苦、忠厚本分的奋斗人生,诠释了忠诚立身的人伦大道。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互助榜样

个人简介:党正业,男,1968年3月生,家住红场村3组,获评首届红场“互助榜样”。

优秀事迹:党正业古道热肠,乐于助人,邻里遇到大小事,他跑前跑后帮忙张罗,谁家灯坏了,谁家水不通,他总是搭把手,帮个忙,默默付出,从不计较回报。在他的影响下,厨艺较好的妻子余行兰经常给别人帮厨,分文不收。他身为贫困户,自己也是弱势群体,却一次又一次向他人伸出援手。2004年至今,先后照顾4个留守孩子,点燃了孩子们的希望,让这些留守儿童不再孤单,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只要有我一口饭吃,就饿不着这些娃娃,能帮一把是一把”是他的口头禅。在扶贫政策的感召下,党正业知足感恩,一心想着要给村集体做点事情,他积极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成为红场村的“政策宣讲员”。作为村民代表,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先后化解矛盾5起,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作为村级卫生员,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他恪尽职守,一丝不苟的清扫着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回馈着一方乡邻。

群众评价:善行无疆,党正业用这种搭把手,帮个忙的点滴付出,让这个边远的山村更温暖,焕化成“邻里互助一家亲,互帮互助好邻居”的淳朴民风。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家教榜样

个人简介:高德建,男,1950年10月生,家住红场村1组,获评首届红场家教榜样。

优秀事迹:高德建几十年如一日,和妻子一起,言传身教教育培养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自己父母健在的时候,每逢全家人一起吃饭,他都要求儿女们老人没有动筷,小辈们是不得动筷的。每天早上洗脸、晚上洗脚,夫妇俩都亲自将洗脸水、洗脚水端到老人面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三个儿女从小就懂得孝老爱亲,懂得关爱老人、体贴老人,形成了知恩图报的良好品格。现在三个儿女虽然各自成家,但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来看望父母,帮助父母干活,关心父母的身体情况。高德建夫妇由于年事已高,经常因高血压而眩晕,三个儿女知晓情况后,第一时间将父母送到医院治疗。高德建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很注重儿女们的文化教育,他经常用“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这句话来教育儿女,要求他们从小多读书、爱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高德建还教育儿女们勤俭持家、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奉公守法,尊老爱幼、和睦邻里。

群众评价: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高德建用良好的家教家风,构建了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的家,成就了事业有成、向上向善的子孙后代,大家都来学习高德建,乡风将更文明,家家都会更美满。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脱贫榜样

个人简介:李德平,男,1970年10月生,家住红场村2组,获评首届红场脱贫榜样。

优秀事迹:几年前,李德平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瘫痪在床,岳父经历了胃穿孔和开颅手术,医疗费高达十多万元,面对高昂的外债,李德平心急如焚。正在一筹莫展之际,2014年,李德平被纳入精准扶贫户,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找上门商讨脱贫路子。在得知政府会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创业金后,李德平暗暗决定在政府的帮助下,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年7月,李德平利用扶持款办起养鸡场,初期发展500只。但好景不长,仅仅四个月时间,鸡苗就死了200多只,这让李德平认识到,光靠热情不够,还需技术支撑,通过反复摸索,他自配23种中药预防禽流感,并将鸡舍附近十几亩地租来建围栏,散养鸡苗,大大增加了鸡的产蛋率。在孵化鸡仔和瘟疫高峰期,李德平夫妇更是把“家”搬进鸡舍,不分日夜,寸步不离的照顾,逐步把养鸡场做强做大。李德平和妻子商量,送孩子到学校住宿,妻子到搬迁小区打零工,各找致富门路,家庭收入很快突破三四万。李德平说“只要肯干,再穷也会变富,好吃懒做,再富也会变穷!我不能只靠政府帮,更要靠自己干。”受到入户走访的市委书记张维国好评。

群众评价: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致富的斗志和自立自强、勤俭奋斗的精神。李德平感恩知足,不等不靠,用勤劳用善良,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值得大家学习。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文明榜样

个人简介:王居红,男,1952年10月生,家住红场村1组,获评首届红场文明榜样。

优秀事迹:2018年4月,王居红搬进红场小区“住上了好房子”,很快他就发现,以前乱堆杂物乱倒垃圾的坏习惯,与整齐划一的小区不协调,与洁白漂亮的新房格格不入,“搬了新家要适应新环境,改变坏习惯才能过上好生活”,他和妻子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王居红又主动承担起整个小区的环境卫生打扫,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把整个小区都打扫一遍,干完第一遍之后就已经10点多了,等到下午还会再干第二遍,不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从无怨言,也从未收取村上一分报酬。由于小区施工每天都会遗漏沙土,也有一些卫生习惯还没养的住户有时会在房前堆放杂物,垃圾不入桶,王居红都耐心收拾,同时不忘上门劝导帮忙归置。现在红场村很多建设都在进行中,王居红准备全村路面铺好、小区建成后,承担起全村的环境卫生打扫。王居红待人热情,平时,他还积极协助村上工作,通知开会,调解矛盾,在他的辛劳和带动下,邻里之间都很和睦,小区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观,大家也在慢慢改变不良习惯。

群众评价:讲文明、树新风,重道德、守规矩,王居红用好卫生、好秩序、好环境、好德行、好习惯、好风气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孝贤榜样

个人简介:肖华明,男,1962年12月生,家住五台乡红场村2组,获评首届红场孝贤榜样。

优秀事迹:尽孝是善心的体现,更是至高道德的写照。肖华明的父亲于2015年病逝。85岁的母亲张永枝因患严重的白内障双眼几乎失明,生活难以自理。妻子熊建清身患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经常住院。面对因病致贫的家境,肖华明不辞辛劳,敬老爱妻,平时与母亲交流轻言细语,为她洗脸、喂药、端饭、倒茶……孝心不减。 2016年2月,肖华明急发胃穿孔住院时,出钱请人照看母亲,手术长达4个多小时,术后失血昏迷近两天,可他醒来时询问妻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在家咋样?你一定要照顾好她,尽量给她做点合适的饭菜!”孝道贵在心中孝。肖华明常说:“百善孝为先。困苦不能作为不赡养父母的理由!我困苦,不能让老母亲跟着受苦;我有波折,不能让老母亲也跟着受难。”提起肖华明,邻居陈益军连连称赞道:“他十几年如一日,恪守孝道,孝敬父母,真不愧是个大孝子”。

群众评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肖华明再困难也不让老母亲受苦,既尽孝老养老之责,又行敬老爱老孝道,以大孝情怀传递着孝贤新风。

精神扶贫 文化先行 房县为首届红场榜样颁奖

新风榜样

个人简介:胡存林,男,中共党员,1966年3月生,家住红场村3组,获评首届红场新风榜样。

优秀事迹:2018年9月11日(农历8月2日),同组村民李余平乔迁新居,好邻居胡存林不仅当天缺席,还在自己的中巴车上进行多次劝诫:同村不沾亲带故的,不要去随礼,不要放鞭炮祝贺。他和周围邻居约定:非婚丧嫁娶,一律不要代客,凡事简办。经过胡存林的广泛宣传和带头实践,辛劳数月的李余平一身轻松,没有前去“凑热闹”。村民们纷纷为鼎力移风易俗的胡存林点赞。正是秉承“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的情怀,身为党员的胡存林,不仅从简安葬了父亲,独自一人赡养着年逾八旬的母亲、两个残障的哥哥,而且举债购买中巴车接送村民。每天5点半起床,义务绕全村多跑数十公里接村民,成为他十一年来的行车习惯,365天在车站默默守护村民的财物用品,搀扶老弱病残上下车成为一种自觉,行程逾百万余公里、接送村民数十万人次,从未间断。 二十多年来胡存林从未大操大办过任何事儿,数十年义务宣传政策、移风易俗、化解矛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群众评价:坚持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不信封建迷信,弘扬人情新风,20年不办违规宴,热心宣传推行人情新风,胡存林成为群众信服的新风正气好榜样。

THE END

希望这些受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力争评一次先进、当一辈子标杆、做永远的楷模,希望广大群众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大潮中,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争当榜样、捍卫榜样、关爱榜样,坚定不移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时代新人,为建设美丽家园建功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