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


根雕,是一種雕刻方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

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為在根雕創作中,應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輔助性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工藝起源 根據考古發現,古人不僅採用木、玉、骨、石以及貝殼等物製作裝飾品,同時也採用樹根或竹根製作裝飾品。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根雕藝術品已達到了自然形態和人工雕琢巧妙結合的水平。

形象的根藝作品。宋、元時期,根的藝術不僅在宮廷和民間流行發展,同時還出現在石窟、廟宇之中。在中國的一些石窟和廟宇內,仍然保存著根雕的佛像。

明清兩代,根雕技藝已趨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稱的濮仲謙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鶴為代表的嘉定派。根藝家們不僅利用木、竹根創作出供人欣賞的擺設,而且還雕刻具有實用價值的傢俱及其他實用品。

民國時期,根藝製作和生產日漸衰落,許多藝人改行或轉業,根雕技藝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

20世紀70年代末,根藝在中國復甦並發展,從事根藝創作的藝人眾多。

1980年後,隨著蘇派盆景的發展,帶動了蘇州的“根藝熱”,出現了一批從事根藝創作的專家和能手,並相應建立了根藝研究和創作的學術團體——蘇州市根雕藝術研究會和蘇州市職工根藝研究會,開展各項根藝研究的學術、創作和展覽活動。

根藝創作勞動耗時長,從選材、造型、構思和製作,直到命名,需歷時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方可完成。

根藝創作的構思,必須著眼於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之形,自然之美[1],而一切人為藝術的再創造的痕跡應該隱藏於自然之美中。構思中應對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觀察,反覆揣摩後方能定型。

根雕的製作一般可分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八個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