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報|山西高速公路移動支付全覆蓋 財政部指出:專項債發行提速不是舉債買增長

周报|山西高速公路移动支付全覆盖 财政部指出: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周报|山西高速公路移动支付全覆盖 财政部指出: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日前,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推動建設的高速公路移動支付系統正式上線運行,用戶通過手機掃碼方式即可完成通行費支付。目前,該系統已全面覆蓋了山西省324個高速公路收費站的1466條出口車道。

據悉,用戶在山西省境內聯網高速公路出口收費站支付通行費時,只需將通行卡交還收費人員,在確認應交通行費金額後,打開微信、銀聯雲閃付、招商銀行手機銀行、掌上生活等手機App的支付二維碼頁面,對準收費崗亭窗口附近的掃碼設備進行支付,在與收費人員確認支付完成後,即可駛離收費站。

今年年初,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啟動高速公路移動支付系統研發及試點工作。高速公路通行費移動支付,可節省現金清點和找零時間,大幅提升通行效率。下一步,該公司將深入研究完善“無感支付”等新興技術,深化“互聯網+交通”綜合應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高速公路出行方面的多樣化需求。

此外,除山西高速公路移動支付全覆蓋外,交通行業在上週還發生了哪些值得關注的事件,下面讓我們一起聚焦一週資訊:財政部指出:專項債發行提速不是舉債買增長

雲南高速差異化收費試點一年優惠11億元江西構建航空、高鐵、通勤三大交通經濟圈、財政部發文規範推進PPP工作中長期財政支出事項不屬於地方政府隱形債務

財政部指出:專項債發行提速不是舉債買增長

財政部近日發佈《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要求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會同專項債券對應項目主管部門,加快專項債券發行前期準備工作,項目準備成熟一批發行一批。財政部表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旨在更好地發揮專項債券對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作用。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超過1.4萬億元,其中專項債券3673億元。按照1.35萬億元的計劃規模,將有近1萬億元的專項債券須在今年年底前加快發行。

突擊發行專項債不是突擊花錢,而是為了“專項”目標。據財政部副部長劉偉介紹,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了5500億元,主要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以及精準扶貧、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優先用於在建項目平穩建設。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但改革方向需要調整。按照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就是“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重點是要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就要充分發揮投資動能的作用。由於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在消費和出口引擎動力存在波動的前提下,改變前一段時間投資萎縮的頹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自是維持經濟穩增長的應有之義。當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並非為了“新的花錢買增長”。一方面,1.35萬億元的專項債規模,是早在計劃之內的,而非應景之策。另一方面,專項債發行進度不如預期,上半年各地專項債發行規模佔年度計劃規模不足1/3。此外,各地在執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熱情降低、後勁不足。對於新開建項目,各地也陷入觀望之勢。

各地基於理解和認識不同,放緩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此外,投資乏力未必一定能夠減少地方債的存量,反而帶來發展動能的不足。上半年經濟成績單雖然過了及格線,但是各地發展速度和質量參差不齊。在消費和出口形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六穩”被政策面提上日程,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新階段的標誌。筆者以為,“六穩”只能通過穩增長才能穩預期。因為年終成績單必須高於期中成績單,最後能夠實現6.9%至7%的區間,才能提振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由此再看專項債發行提速,就會對“六穩”政策有全新理解。

專項債發行提速,具有專項聚焦的特點。上述專項項目建設需要長期投入。因此,專項債券發行加速,即使完成1.35萬億的計劃,能夠釋放的資金也就是萬億元左右。這些資金投放在上述項目中,也是杯水車薪。

專項債發行提速,是擴大投資的明規則。地方債更多是一些隱形債務。制度框架內的投資和債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隱形債務,不僅牽涉到了各種拿不到檯面上的利益主體,而且因為不透明,也很難通過正常途徑去清償化解。因此,中央在關上違規舉債後門的同時,也打開了正常舉債的前門,通過專項債發行提速,可以涵養地方合規發債舉債的規則意識。

專項債發行提速,也可補上基礎設施的短板,提升基礎設施的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對任何國家都是進行時。美國特朗普政府要讓美國再偉大的主要動能就是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因此,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晚,相對於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基礎設施建設依然要提質增效。

發債不總是壞事,關鍵在於發債合理、舉債合規。大規模投資也應客觀審視,只要投資在有效項目上,這樣的投資就是好的。因此,專項債發行提速,不是花錢買增長,而是穩預期。

雲南高速差異化收費試點一年優惠11億元

記者從雲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今年10月1日,雲南省試點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將滿一年。試點以來,降低物流和公眾出行成本成效顯著,預計一年內優惠車輛通行費達11億元。

據悉,雲南省已建成通車高速公路75條,收費公路里程5008公里。2017年10月1日起,雲南對使用ETC“雲通卡”繳納高速公路通行費的貨車用戶均給予20%的優惠,優惠政策期限暫定2年。據統計,今年1月1日至8月31日,享受此項優惠政策的貨車達1928.35萬輛次,優惠通行費7.65億元。

今年7月9日24時至昆明南二環高架橋提升改造工程完工通車之日(預計2019年春節前)24時,昆明南連接線高速公路實施差異化收費,辦理使用ETC“雲通卡”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可享受該路段通行費30%的優惠。截至8月31日,該路段小型客車通行量同比增長44.82萬輛次。

優惠政策實施以來,ETC“雲通卡”貨車用戶從2017年8月底的8.86萬戶,增至今年8月底的18.81萬戶。貨車使用ETC“雲通卡”繳納費用通過收費站,比用現金節約一半以上時間,並可開具收費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發票,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獲取增值稅發票和稅款抵扣的便利。

下一步,雲南省交通運輸廳還將研究制定《雲南省收費公路差異化收費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進一步優化收費服務模式,積極有序擴大收費公路差異化收費試點範圍。

江西構建航空、高鐵、通勤三大交通經濟圈

日前,記者從江西省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至2020年,江西省將繼續加大綜合交通建設力度,全面實施鐵路建設“853”工程,全方位打造三大交通經濟圈。

根據規劃,今後3年,江西將基本形成省內1小時通用航空覆蓋,打造國內主要城市及港、澳、臺地區3小時可達的航空經濟圈;基本實現南昌至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1到2小時可達,至上海、廣州、深圳等周邊主要城市3到4小時可達,至北京、西安、昆明6小時可達的高速鐵路經濟圈;搭建省內相鄰設區市之間、設區市至所轄縣(市、區)1至2小時可達的通勤經濟圈。

鐵公水一體化

構建綜合交通網

近年來,構建綜合交通網絡是江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工作。今後3年,江西將繼續推進鐵路公路水路一體化發展。

目前,江西省鐵路運營里程4322公里,共建成鐵路27條。今後3年,江西省將繼續推進在建的昌吉贛客運專線、蒙華鐵路煤運通道、皖贛鐵路浯溪口改線工程、贛深客運專線、安九客運專線、興泉鐵路6條鐵路建設工作,力爭新開工昌景黃鐵路、昌九客運專線、長贛鐵路、瑞梅鐵路4條鐵路,開展六安至景德鎮鐵路、鷹潭至建寧鐵路、昌福客運專線等7條鐵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實現“十三五”期全省鐵路運營里程新增近1000公里、開工建設1000公里、謀劃儲備1000公里、完成投資1000億元的“四個一千”建設目標。

公路網建設方面,江西將著力建成“四縱六橫八射十七聯”高速公路網,完善連接外省高速公路通道佈局,打通與“一帶一路”沿線區域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海西經濟區的高速公路省際通道。進一步推動省內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網間的有效銜接,對高速公路重點瓶頸路段和出省大通道進行擴容改造,確保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6300公里。對全省269個深度貧困村公路建設給予重點支持,用5年時間建成1萬公里“暢安舒美綠”高品質農村公路。據悉,江西省交通運輸廳目前正聯合江西省發展改革委編制《江西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18-2035年)》,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強化城市群對外交通聯繫,完善城鎮群內部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強化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構建城市綜合交通樞紐。

江西將著力打造九江航運中心,確保2019年贛江、2020年信江實現三級通航,構建通江達海水運體系,振興贛鄱千年黃金水道。

明確方向和重點

加快補齊交通短板

下一步,江西將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加強各地、各部門與國家相關部委的銜接。圍繞鐵路、公路、機場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研究明確各領域加大補短板力度的方向和重點,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啟動一批重大項目。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建立長效機制,積極向民間資本推介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建設項目,進一步有效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的針對性,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優化民間投資信用環境,大力促進民間投資平穩增長。

對於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領域已謀劃、但未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或專項規劃的重大項目,江西將在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切實加強彙報溝通,爭取提早啟動實施。對已儲備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江西將分類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將近期和中期重大項目作為當前工作重點,加快推進前期工作、落實建設條件,協調加快項目審批等事項辦理,加大徵地拆遷、水電接入、市政配套等推進力度,主動為項目單位提供服務,解決項目開展遇到的“卡殼”問題,推動項目儘早開工。

財政部發文規範推進PPP工作中長期財政支出事項不屬於地方政府隱形債務

中國的PPP行業在經歷了大半年冷凍期之後,將迎來轉機。

近日,財政部向各省財政部門發出了《關於規範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工作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

該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規範的PPP項目形成中長期財政支出事項不屬於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同時提出原則上不再開展完全政府付費項目。此外,徵求意見稿還就PPP規範項目的標準、違規如何處罰、未來將如何支持PPP的發展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建議。

該徵求意見稿對PPP行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大利好,該文要求各地PPP加快推進,要求項目加快落地。更重要的是把合規PPP的邊界理得比較清楚:比如什麼是規範的PPP,哪些項目不能做PPP。徵求意見稿的內容反映出一個政策導向,未來政策部門會比較支持PPP行業的發展。

9月11日,財政部介紹,截至2018年7月底,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累計入庫項目7867個、投資額11.8萬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項目3812個、投資額6.1萬億元,已開工項目1762個、投資額2.5萬億元。

何為規範的PPP項目?

該徵求意見稿最主要的內容,一是明確規定,規範的PPP項目形成中長期財政支出事項不屬於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二是提出原則上不再開展完全政府付費項目。

徵求意見稿提出,規範的PPP項目形成的中長期財政支出事項,以公眾享受符合約定條件的公共服務為支付依據,是政府為公眾享受公共服務提供的經常性補貼支出,在當年及中長期財政預算中安排列支,不屬於地方政府隱形債務。

北京清控偉仕總經理劉世堅告訴記者,政府付費類項目主要是指沒有使用者付費的PPP項目,其項目的費用全部是來自政府財政支出。

一位財政人士給記者解釋,完全的政府付費類PPP項目是被認可的,但是擔心的是地方政府在操作完全政府付費類項目的時候,會異化成BT來做。BT是指Build(建設)和Transfer(移交),該模式被財政部門明文禁止操作。

財政部PPP專家庫成員、E20 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規範的PPP項目中長期財政支出不算地方政府隱形債務是合理的規定,但是需要定義什麼是規範的PPP,比如滿足財承、滿足物有所值等流程都是基礎,規範的PPP還要注意細節以及前期的可研報告等,以便來判斷項目是否合理。

對於規範的PPP項目是如何定義的,該徵求意見稿也有一系列的標準。

首先是項目屬於公共服務領域,合作範圍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有一定經營性收益,新建、改擴建項目含建設期在內的合作期限原則上在10年以上,存量項目委託運營的可以低於10年。

其次,按照規定履行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及公開競爭性採購程序,確保每一年度本級全部PPP項目從一般公共預算列支的財政支出責任不超過當年年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

再次,合理分配項目風險,主要由社會資本負責項目投資建設運營並承擔相應風險。融資結構合理,項目資本金符合國家規定比例,項目公司股東以自由資金按時足額繳納資本金。

最後是簽約主體合規,政府方籤的主體應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其他授權的機關或事業單位。信息公開透明,按規定安如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及時充分披露項目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現在PPP的財政承受能力中10%的紅線會卡的比較緊,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的10%已經很緊張。”薛濤告訴記者。

此外,徵求意見稿也提出將來推動PPP行業發展的方向。徵求意見稿提出,鼓勵商業習性、開發性資源配套,項目“肥瘦搭配”、捆綁實施、完善項目績效激勵機制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充分挖掘項目潛在收益,提升項目綜合收益。但是該徵求意見稿也明確提出原則上不再開展完全政府付費項目。優先支持汙染防治、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基礎設施補短板以及醫療衛生、養老、衛生、體育、旅遊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領域的項目。優先推進市場化程度高,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

金永祥認為,徵求意見稿說明了未來PPP的發展方向,最重要的是哪類項目能做,哪類項目不能做,都說清楚了。

該徵求意見稿還要求加快項目落地,對已經開工建設的項目,要督促各方嚴格履約,保障融資到位,推動項目按期完工,儘早見效。對已籤的尚未開工的項目,要督促各方加快設立項目公司,落實融資安排,辦理相關手續,推動儘早開工建設。

違規操作如何處理?

該徵求意見稿也列舉了七類PPP項目的不規範操作行為以及如何處理不規範操作行為。

七類不規範操作分別是,一是合同中存在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資代表向社會資本回購投資本金、承諾固定回報或保障最低收益等“明股實債”條款的,但政府為公共服務的最低需求量提供保障的除外。

二是先由社會資本墊資施工、再將項目運營責任返包給政府或政府出資代表承擔,或政府支出事項與項目產出績效完全脫鉤的。

三是通過簽訂陰陽合同,或由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資代表為項目融資提供各種能夠形勢的擔保、還款承諾等方式,由政府實際兜底項目投資建設運營風險的。

四是本級政府所屬的未按規定轉型的融資平臺公司作為社會資本參與本地PPP項目的。

五是未經採購程序或違規採用單一來源採購方式選擇社會資本的。

六是違反規定以債務性資金充當項目資本金,虛假出資或者出資不實的。

七是未按規定以及時充分披露項目信息或披露虛假項目信息,嚴重影響形勢公眾該知情權和社會監督權的。

該徵求意見稿提出違反一到四的情形,構成政府違法違規舉債的,應依法對相關單位及個人予以嚴肅問責。違反五到七的情形,但是不構成政府違法違規舉債的,或未通過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或規避財政承受能力10%限額,自行以PPP名義實施的,應在限期內進行整改,無法整改或者在限期內整改不到位的,應清退出PPP項目庫,該項目所形成的財政支出責任,一律認定為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依法予以問責和妥善處置。

徵求意見稿還提出建立PPP項目支出責任監測預警機制,對財政支出責任佔比超過7%的地區進行風險提示,對超過10%的地區暫停新項目入庫。

金永祥認為,對不規範操作的處理機制在使PPP項目規範的同時會讓PPP的推進效率慢下來。

薛濤判斷,未來PPP項目的質量會提高,金融機構可投資項目的比例也會提高。首先是因為監管政策相比以前嚴格。其次在項目都規範的情況下,金融機構觀望的情況會減少,對PPP投資的信心會逐步恢復。“PPP的春天可能來了,但是不代表會像以前一樣推出那麼多的PPP項目。”薛濤預測,未來地方政府操作PPP項目會更謹慎,對於財承空間的使用會更加珍惜,這樣會導致未來PPP項目的數量減少。從社會資本方來看,PPP商機不一定會變多。

另外該徵求意見稿還提出對PPP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是鼓勵外資和民資參與,在中央預算內資金安排、PPP基金投資時對民企參與項目優先支持。其次是加大融資支持:中央預算內資金通過注入資本金、投資補助、運營補貼等方式支持規範的PPP項目;加大保險資金、中國PPP基金參與項目股權投資力度,鼓勵通過股權轉讓、資產交易、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項目存量資產,豐富社會資本進入和退出渠道。最後加強制度建設:加快推動出臺PPP條例,加快修訂PPP操作指引、物有所值評價指引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加緊出臺PPP稅收優惠政策。

一位不願具名的地方PPP從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現在做的規範PPP項目面臨的困難首先是入庫的問題,入庫也就是進入財政部PPP項目庫。其次就是項目融資的問題,融資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資本金融資,另一個就是項目融資。現在財政部規定資本金穿透管理,不允許融資,只允許以自有資金做資本金。“項目融資現在的問題是金融機構審批流程比較長。”

小投投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