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圈:不安分的中國「圈一代」

職場圈:不安分的中國“圈一代”

下班途中,剛進入職場的小白,23歲,95年生人,興沖沖地向自己的上司推薦這部綜藝節目,想找點工作之外的共同話題,卻陷入了“尬聊”……

58集團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95後求職人群佔到總求職人群的32%,已成為勞動力求職市場的大軍,這些95後平均年齡在18~22歲之間。當90後員工管理議題還在被熱議,95後員工也湧入了職場。

如今,“全年齡”正成為職場新常態: “站好最後一班崗”的50後、職場骨幹60後、職場中堅70後、職場主力80後及職場新人90後,各個代際的員工有著非常明顯的個性特徵,特別是95後員工帶著獨特個性席捲而來。

“不安分”的95後女性V.S.願意迴歸家庭的95後男性

在2018年三八國際婦女節,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中國與歐萊雅中國聯合發佈《2018女性形象認知與家庭事業觀調查》顯示,從70後到95後,中國女性越來越追求事業發展,95後的女性的性別認知與其它代際的觀點顯著不同,更看重經濟獨立、個性獨立,並不安於做個“好媽媽好妻子”,近八成嚮往“經濟獨立女強人”或“特立獨行酷女人”。而男性代際之間的觀點幾乎沒有變化。

職場圈:不安分的中國“圈一代”

在女性獨立意識大踏步向前時,95後男性則延續了前輩對“賢妻良母”的理想角色的認同。儘管如此,95後男性同時表現出對女性追求事業的支持,超六成的95後男性表示願意在必要時迴歸家庭“大後方”。報告顯示,79.5%的人身邊有“超級媽媽”,同時,66.5%的人身邊有“超級奶爸”,“超級奶爸”們表現出 “責任心”、“擔當”、“耐心”等特質。

職場圈:不安分的中國“圈一代”

95後員工:理想和現實都很重要

近日,58集團聯合騰訊發佈《2017-2018年度中基層求職者行為特徵研究》,對95後新生代求職者進行了專題探討。報告顯示, “興趣愛好”已成為95後求職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58集團的調研報告顯示,95後求職考慮的主要因素除了薪資和職業發展外,更願意為了興趣愛好而工作。相比於其他年齡段求職者,對於薪資、福利等物質待遇,95後更重視對情緒釋放、自我表達、精神自由的追求。

中國的“圈一代”

脈脈數據研究院職業數據報告白皮書秋季號對352 574名95後職業行為進行了大數據分析,並對其中部分95後員工和用人企業進行了訪談。綜合大數據分析、調查和訪談,脈脈數據將95後定義為中國的“圈一代”。

相對於90後,雖然僅相差5歲,但多個研究報告發現, 95後具有更與眾不同的特點, 95後可以被定義為中國的“圈一代”。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的定義,首先,圈代表@,95後是從一出生就成長在中國互聯網興起的年代,知識和內容獲取的便捷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時代;

另一方面,圈代表“圈子”(Circle),這是被圈養的一代,社交網絡和移動應用(APP)極其發達,然而人與人的親密度和信任度,卻越發疏離,呈斷崖式下墜。同時,圈代表圈層,95後是興趣圈層極度分化的一代,圈層之間的隔離度要遠遠大於重合度,他們在自己的圈層裡,享受“小眾”的樂趣。

在職場前輩們的眼中,95後新生代是孤獨感、表達欲集於一身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有著更為獨特的“自我”;對於95後員工來說,服務業、金融業、互聯網行業是主要的就業方向;同時,對於95後一代而言,他們不喜歡效率低下的加班,近27% 的95後員工喜歡彈性工作制度,更喜歡靈活的工作時間。

職場圈:不安分的中國“圈一代”

職場圈:不安分的中國“圈一代”

職場圈:不安分的中國“圈一代”

網紅的崛起

根據《QQ瀏覽器大數據:誰都無法代表95後》顯示,服務員、行政文員、公務員成為95後最不喜歡的三大職業。在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排行榜上,54%的受訪者渴望當“網紅”,排在其後的是配音員、化妝師、專業角色扮演者(Coser)、遊戲測評師等職業。互聯網不僅改變了新生代的就業思維,更推動新生代們去嘗試更多“另類”新職業。

但是從本質來說,相對上一代網紅,“新網紅”絕不僅僅是在社交平臺有人氣,能夠將人氣變現的個人,更是具備辨識度的技能者。

熱衷亞文化

正因為這群年輕人有著自己的“圈層”, 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文化”,當企業宣傳部還在喊著那套企業口號,殊不知,這一套價值觀念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新生代員工管理。在新生代員工中間,他們對傳統價值觀沒有表現出激情,而是表現出一定的消極。這些年輕人有一套屬於他們特色的話語體系和興趣範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