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圖/文倪熊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蘇州山塘街,要分很多段。最具人間煙火的,莫過於以新民橋到星橋為中心的一帶。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一鑽過山塘街穿越新民橋的涵洞,一股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商鋪是接二連三,商品是琳琅滿目,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的人群,有的駐足在麻團攤前、有的擠擁在酒釀餅鋪周圍、有的則在轉動小推磨旁入了神……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各種顏色、大小的兒童布鞋,被齊齊地放進了既大又圓的匾中,甚是好看;各種炒貨和水果也被主人推出了店外,不時地有人挑挑揀揀稱取,也導致了這些路段瓜殼滿地,令人忍俊不禁的想起彈詞開篇“瓜皮果殼莫亂拋”;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有各色絨線編結的衣衫正掛在頗有歲月的門面上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服裝店也是星羅棋佈,……價廉物美,應有盡有。如果對生活的要求不是那麼奔著虛榮的面子而講究實在的意義,那麼這裡幾乎就是一個天堂。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很多人與山塘街有著特殊的感情,確切的講,也就是在“星橋”、“白姆橋”一帶,會有著一種油然的親切和莫名的衝動。甚至於有陣子我時常出沒晃盪,也三不五時遇到熟人,笑呵呵地說是被我微信圖片所誘惑而來,“要不一起朱新年吃碗湯糰”;也有人直接留言帶包茨菇片改天一起下酒……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走不多久,星橋到了。星橋系單孔石級拱形石橋,是一座古代的橋樑,在明成化年重修,橋欄刻有同治五年六月里人捐資重建。站在星橋上,可以看山塘河及兩岸的景色。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在河流的遠處,就是虎丘塔的身影了。星橋附近,是山塘街生活氣息最濃厚的一段,這裡有一個大型的菜市場,也是小攤小販聚集地。它不是仿古的,是活色生香的現在蘇州人的生活。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星橋一帶過去從來一直都是比較鬧猛的,從解放初的石板小路,就是菜市集中地,到後來改成石子路,拓寬暗弄堂,再造菜場,填掉小河浜,打通星橋堍到八字橋的路,變化真是大。但變化再大,星橋邊的老店沒有大的變化。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榮陽樓就是其中的百年老店了。還有“大有”南貨店,中藥店,理髮店,大餅油條店,這幾乎是一個商業的“次中心”,一個貫通四方的要道所在,山塘街是它的中軸線.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向西跨過高高的星橋,便到了仁安,向東則是往清塘的區域,菜場、點心店、小百貨店等,多集中於此,以前的南貨醬油店、煤球店也在此附近,有些現在依然,也有的已經不復存在。都是老蘇州經常去的地方,記憶猶新,歲月滄桑彷佛就在眼前。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目光的兩處焦點是:榮陽樓和星橋菜場。

從1891年至今,榮陽樓始終立在星橋旁。近120年的風風雨雨,榮陽樓陪著蘇州人一步步走來,早就成了大家記憶裡最親切的門堂子,吃點點心,拉拉家常,真不知有多麼的溫馨。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榮陽樓最好的時光從早上6點前後就開始了——每天,來自山塘街附近的老街坊,在很長很長時間裡,一直把它當作自家的廚房,今天一碗小餛飩,明天一碗麵,後天一客生煎,再大後天兩塊“小方松”……總之,盡著花樣翻來吃去,是怎麼吃也吃不膩的。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它的油氽糰子是姑蘇獨一家,對於榮陽樓的記憶,很多人的開始就始於此,並且終生難忘:童年時候每到外婆家,必要去買三五個油氽糰子,吃不完,帶回家,第二天微微熱一下,樂滋滋地繼續吃。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油氽糰子,這種點心,好像就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說起來蠻奇怪,為啥別人家點心鋪就不做?做起來並不難,用精選的水磨粉,肉餡,店裡的阿姨一個人篤篤定定,一捏一揉,很快的。做得熟練了,每一個糰子幾乎都是一個模樣,入了油鍋,炸到“油光水滑”的金黃色,趁熱撈起來,略微讓油瀝一瀝乾。這時候吃,咬開一點,會有一股氣出來,味道最美。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以前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家的糰子就是好吃,那個味道卻又和生煎裡的肉餡不同,特別細膩。後來打聽了,才曉得,油氽糰子因為是“浸”在油鍋裡煎炸的,和肉饅頭的做法不同,所以用的餡心是“紅料肉”,而不是常見的“白料肉”。也就是說,餡心裡沒有肥肉,自然味道獨特。且蘇州人不太吃很油膩的東西,既然糰子外皮浸了油,內裡自然要淨爽些,正是取其平衡,才能恰到好處。別小看這一個糰子,榮陽樓平時一天就要賣掉成百上千個,可見食客們對這種點心的偏愛。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如果說油氽糰子還是小朋友的心頭愛,那麼對於成年人老蘇州來說,更推崇榮陽樓的是一碗麵,尤以最地道的燜肉面。面客對於面澆頭的品相素來看重,用他們的話說,榮陽樓的燜肉,看上去厚厚的一塊足足要有一公分,但絕對是“燜”到位的。老吃客們都是內行,他們吃燜肉面,吃之前,拿起筷子挑面,一塊肉就此落在下面,翻三番,過後,肉要化了,這燜肉才叫地道。“沒化?沒化的肉叫紅燒肉,自己家裡也能燒得出來,就不稀奇了!”這就是有底氣,說得出這話的人,賣出來的面怎麼可能不好吃?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蘇州的糕點,既是走親訪友時捎上的禮品,也是逢年過節對於傳統的一點念想。只是我們現在更多買到的是批量生產的“大做貨”,不能說不好,但往往失了一點原汁原味的“天然感覺”。榮陽樓也做糕點,譬如過年時家家戶戶必備的糖年糕,譬如平時常吃的“小方松”、“小圓松”、“豬油糕”, 譬如時令的“神仙糕”“炒肉糰子”等等。因為長年開出門來做的是街坊生意,都是估摸著的量每天現做。賣完了,對不起,明天請早。也正因為是店裡的工人自己做,質量過硬,糕點的存放時間大大拉長,放個20來天問題都不大。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不客氣的說,榮陽樓在山塘街上,不知道的人匆匆走過,以為是一家平常小店,不知其中隱藏的美食。裝修和陳設,也還是80年代那時候的桌椅,及其簡單。店裡環境實在也是讓人不敢恭維,不能算得髒、亂、差,多少有點邋里邋遢,甚至有點潔癖的人視之齷裡齷齪,碗和碟子都是缺口的,好像狼吞虎嚥的食客都是鐵齒銅牙紀曉嵐,托盤也是髒不拉幾的,桌上油膩膩的,服務員忙的沒空,胡亂抹一兩下了事,地上全是餐巾紙,一次性筷子,腳都踏不上,生煎和餛飩都要自取的。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但是好吃在民間,這種亂哄哄的氣氛也是誘惑,面對的的熱氣騰騰的食物,一口下去,小時候的味道立即湧上舌尖:餛飩湯帶著豬油香氣,餛飩皮是鹼水的,吃起來有嚼勁。生煎是菜油煎的,又是一種風味,可以吃到菜油的香味,焦焦脆脆的,餡是蘇州人喜歡的甜口,個頭不大,汁水雖然不是很多,但也皮脆餡美,滿口留香。面都是實實在在的,澆頭肉絲大又多,滿滿一勺。面,阿姨會根據個人要求來的,要什麼樣子的,沒要求的就按照先後拿面。湯頭是用白湯和紅湯混和的,比例剛好,鹹淡適中。這樣子的一碗麵吃下肚,暖暖的,飽飽的,雖然很平常,但是吃客吃的很滿足,令人不禁心花怒放喜笑顏開,恨不得要向傳統的美味鞠躬致敬了。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所以,榮陽樓的生意總是很好。店堂裡不過50個座位,早上和中午總是被佔得滿滿的。很多街坊趕著吃了早點去上班,一早練就了蹲在路邊吃的絕活。到了雙休日,人頭攢動,就更是“車水馬龍”這個成語的生動註解了。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都說正宗的蘇州人,倘使有一門子親戚,如果不在平江路,必定就在山塘街,可見蘇州人的那一點根子扎得有多深。這幾年,很多人搬遷了,離開了山塘街去了別的地方居住。但對於榮陽樓,老蘇州們還是戀戀不捨的——不知多少人會步行很久,或是轉幾趟車,就為買一個糰子、吃一碗麵。為啥?因為老客人們對於吃到嘴裡的東西要求絕對不是一般的高:在榮陽樓裡,你會發現桌上是沒有辣醬、醋等調味罐的。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事實上,老蘇州人追求的正是姑蘇美食最純粹的味道,原汁原味,他們不喜歡如今滿大街“改良”、“換代”過後混雜了的各色食物。沒有添加物,只一口,就能吃出好壞。今天是鹹了還是淡了,他們毫不客氣會指出來,店家虛心接受,及時調整。所以品質能夠數十年保持水準。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再一個,不僅下面的灶臺還是那時候老式的,榮陽樓或許也已經是蘇州碩果僅存的最後一家用銅牌、鉛角子、竹籤做籌子的麵店了,點單也是老式的方式,給你牌子,對應著去拿。不管你是什麼,都能很快分辨出來,什麼是什麼,快速高效,這個也是多少年練就的,也是老店的一種風景,懷舊感十足。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可能因為主要做居民生意,這裡的糕點、麵條價格比外面便宜些。服務員基本都是老阿姨,鑑貌辨色功夫一流但是絕對不是勢利,而是弄得清事體。或許正是由於商家的這種心態,才能做出好的美食,主要是在於做出好的美食,而不是在於裝修的時尚。而且在食客去這樣的店裡,可能有時吃的不一定僅僅是美味,還有更多的是對於傳統的一種回想。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不遠處的朱新年湯糰點基本也是如出一轍,亂哄哄,滿滿翻翻的吃客,你方吃罷我登場,湯糰餛飩麵,熱水噗燙,熱氣騰騰。只要說起掛粉湯糰,山塘老街上的居民立刻就會想到星橋堍朱新年點心店,那也幾乎是蘇州人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幾十年了,不僅鮮美的味道成為很多人的記憶而且一直沒變,而且貨真價實價廉物美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從早上5點開門到下午5點打烊,來來往往的顧客絡繹不絕,小小的店鋪總是人滿為患人頭濟濟,鬧猛的人高峰時段,更是會在店外排起長長的隊伍。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1986年4月,朱新年開出了這爿點心店,主要經營小餛飩。順利經營後不久,他就嘗試著製作手工掛粉湯糰。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30多年來,選用的糯米粉堅持是用自己軋製的,所用的湯糰餡也是自己做成的,其中,鮮肉餡是自己一刀刀斬的,芝麻是自己磨的,豆沙也是自己熬的;此外,製作湯糰各道工序都是嚴格把關,比如作料里加多少鹽、味精、糖,全部用秤稱出來,嚴守著這門手藝,老朱湯糰名氣越來越響。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老吃客們知道,他的湯糰乾淨衛生之外,還有一大特別之處,那就是買回家後如果一下子吃不掉,即使到第二天回鍋燒,也不會爛掉,還是滋味好味道佳。不少外來遊客抱著好奇心進店落座品嚐,吃不過癮,還會提出打包帶走。遇到這樣的請求,老朱總會盡可能滿足。但遇到天熱或者路遠,老朱則會婉言謝絕:“萬一餿了,不僅壞了食客的心情,更砸了咱蘇州點心的招牌”。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以前在山塘街有2爿有點名氣的點,而且開了幾十年的店,一爿是榮陽樓,還有一爿就是在榮陽樓斜對面的阿坤滷菜店。以前兩旁都是居民住戶,它們也算山塘街上的老字號。現在的山塘街門店一家連一家,位於山塘街331號的“阿坤滷菜店”因為特製的豬頭肉而家喻戶曉,名聲大噪。阿坤滷菜店開張“多年”,“每天”門口都排著“長龍”,有的食客竟然不遠迢迢從陸慕趕來的,排隊購買的就是平常無人問津的豬頭肉。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只因豬頭肉實在“太讚了”,肉質“鮮美”,“肥而不膩”,好吃到“神仙都站不穩”,味道是一如既往的好。除此以外,醬鴨、滷雞爪豬耳朵也是不可不試的“美味” 味道很不錯,單獨吃有點鹹,下酒菜最好了……。雖然環境、服務都不咋地,隊伍排的好長,常常都是些老蘇州在那排隊,看來味道才是王道啊。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再一個就是星橋菜場。雖然也從一個地方騰挪到了另一個地方。而正兒八經的名正言順的星橋菜場其實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湯湯水水油膩嘎東的殘存依依稀稀點點滴滴依舊頑固的堅守著,依然是煙火氣十足的場景。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而且菜場這種地方,有點亂哄哄的氛圍其實就是生活,它是一個地圈的氛圍,遠勝於現在很多一棟樓裡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菜場氛圍。就菜場管理而言,無疑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攤位遠比一個個參差不齊隨隨便便擺放的攤位來得好看,而就其分類也是蔬菜是蔬菜,肉類是肉類,魚腥蝦蟹是魚腥蝦蟹,豆製品就是豆製品,雞鴨禽類是雞鴨禽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但是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和生活的哲理一樣,永遠不是非黑即白的愛憎分明,永遠就是灰色地帶含含糊糊說不明道不白的含糊其辭,因為還有醃熏製品,還有加工製品,比如春捲皮子,比如油氽肉皮,比如蘿蔔絲餅,諸如此類,等等等等,都是需要另外場地的,還不能遠離,得就在旁邊,離不開三兩步,得緊密,眼睛溜一圈就能瞄著。甚至於說,這般濃濃的生活景象不是語言能夠描述的,還是眼見為實多看看圖吧。這就叫有圖有真相。

蘇州山塘街的人間煙火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