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石龍鎮魚乍屯的村容村貌

魚乍屯,分為“內魚乍”和“外魚乍”。其中“內魚乍”在珍垌村駐地北面二公里,並分別被劃分為23隊(楊,廖,余姓人氏,講客家話)和24隊的陳姓人氏(壯族)李姓人氏(漢族)。以上“內魚乍”的兩個生產隊約有350人口。“外魚乍”在福平村駐地西面二公里。該村屯是較偏僻的一個山區小自然屯,地理位置特殊 ,交通環境閉塞,處於大山深處的國營金田林場十八山平衝分場附近。該屯有陳姓人氏(壯族)和李姓人氏(漢族),人口200多人。於清朝建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魚乍村三面環山,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環境怡人,空氣清新,土地肥沃,水源充沛 ,氣候適宜,盛產稻穀、糖蔗、茶油、木薯、花生、木材和魚類,是物產豐富且人壽而居的漁米之鄉。同時村屯中有座山的山峰酷似魚的“魚梁”,因此,而得名叫"魚乍"。周邊村屯的村民都有句口頭禪:斬竹落塘叫魚乍。

原魚乍的李姓人家建村屯時較集中居住於依山傍水的低窪處帶,解放後,國家於1954年,投資興建了集雨範圍為1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為165萬立方的“魚乍水庫”。很多的人家因水庫建設的需要由低處搬往高處居住了。

魚乍屯的壯、漢族村民一直以來,始終保持著"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民族關係。一年當中,村中不管是哪家的重大事情,大家都能相互幫忙,盛大傳統節日如"七月七",他的都歡聚一堂,共度節日。平時相互竄竄門,拉家常,談發展,友好地交往著,不同民族親如一家,村中盛開著“民族團結之花”。村民們土生土長,勤勞樸實,且民風醇樸,讀書氛圍濃厚,山溝溝裡不斷飛出"金鳳凰",先後從大山裡走出了20多位大學生,他們在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建功立業,個個事業有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在黨、國家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經過魚乍村民的同心同德和艱苦奮鬥,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中樓房林立,有些家庭住上了漂亮豪華的"山莊小墅",還裝上了空調和太陽能熱水器;各家各戶都添置有高檔的傢俱家電,並買有摩托車或電動車;很多家庭買有"小鐵牛"、打穀機等現代生產工具;有的家庭還買了小汽車;每家每戶通了自來水;國家投資了近百萬修建了一條"庫區移民路",村道全部水泥硬化,徹底解決了"出行難"問題。魚乍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精神生活也豐富充實起來,近年村中新興建的籃球場,是村民開展體育文化娛樂活動的中心場所。

今天的魚乍村正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我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魚乍村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信心更加堅定,幹勁更加十足,步伐邁得更快,取得的成就更大,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會越過越紅火,村容村貌越來越美麗!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家鄉美系列》廣西桂平石龍鎮“魚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