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會新材料展傳遞了哪些信號?

10餘項新品發佈;超過200家企業參展、展商數量同比增長22%;政策專項支持的首年度申報。從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新材料展上得來的幾個數字,可窺見新材料行業的蓬勃發展。可保存至少3500年的耐火仿“宣紙”;重量只有水泥電線杆1/4、防水絕緣、對電子信號低阻隔率、適合佈局各類電子元器件的中空複合材料電線杆;穿著柔軟透氣、耐洗滌,用於可穿戴設備心率測試的導電織物……今年的工博會新材料展上,不少展品讓人眼前一亮。

除了這些酷炫的前沿材料,展會上還可以看到不少領域關鍵材料和基礎材料的突破。光纖激光器是激光技術領域炙手可熱的研究方向之一,可廣泛應用於通訊、工業製造、軍事國防等領域,但其核心材料雙包層光纖,我國長期依賴國外進口,此次展會上人們看到部分產品已經可以進口替代。

“一代裝備需要一代材料,一代材料造就一代裝備。”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吳金城說,“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新材料是很多重大工程和重大裝備的關鍵基礎,是幕後英雄。”

“目前高端材料是制約我國產業發展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不少材料我們還要依靠國外進口,有些材料還不一定買得到。近幾年,我們有了不少突破,但在很多領域仍要鑽研,比如重大裝備的軸承、集成電路行業的一些材料等。”吳金城說。

支持政策在不斷加碼。22日,工博會新聞部介紹了上海新材料領域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情況。去年10月份,《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專項支持辦法(試行)》正式發佈,並於2018年開展了首年度的申報。據介紹,此次擬支持項目14個,聚焦重點產業和重大工程中的關鍵材料,如集成電路裝備用關鍵陶瓷材料、航天工程用碳纖維複合材料、醫療裝備用關鍵射線管理合金等。

此外,2018年上海還將推進國家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政策落地。“有時候並不缺‘好材’,而是‘好材’不敢用。”上海市新材料協會秘書長張松濤說,“我國科研院所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下游的應用企業對於材料性能、批次的穩定性要求很高,材料的認證檢驗週期又很長。首批次保險打通了材料應用的最後一公里。企業風險降低,使用意願提高。”

今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舉辦到第二十屆,新材料展則是第四屆。依託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新材料展的影響力逐漸提升,參展的周邊和境外企業逐年增多,今年超過了200家,同比增長22%;展覽面積由2015年的3000多平方米擴展到如今的12000平方米。

上海的新材料產業也發展迅速。據介紹,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市新材料總產值較去年同期增長10.2%,達1285.61億元,占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的25.4%,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數量達到547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