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说--书的功能

书最知识的载体,当然到了现代,知识的载体有很多,当然书还是最好的那种。书的发明,帮助人类跨越了知识的不连续性,不仅仅只是通过遗传或者口耳相传的保留方式。知识的累积,又进一步促进文明的发展。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赞美书的名言,比如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书还可以治病,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所以有病的朋友,药不能停。

书说--书的功能

其实书本身只是知识的载体,这是它最基本的功能。有了人的参与,书才有了鲜活的意义。没有了莎士比亚,何来《哈姆雷特》?没有读者,又从何谈起“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书是我们了解世界最快捷的方式,而且无视时空的距离。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与古人展开对话。理解世界的维度有很多,比如哲学的维度,宗教的维度,文学的维度,历史的维度,社会的维度,音乐的维度,美术的维度等等,大多数都是可以从书本中可以获得。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成果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一下午”。当然我不确定乔帮主要聊什么话题,不过大可看看苏格拉底及其弟子的作品,觉得不过瘾,把整个古希腊哲学翻个遍也不是不可以的。这就是书的魅力,它能提供最快捷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当然书也很容易迷惑人,让人沉溺于书的海洋,造成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极度不平衡。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书说--书的功能

书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它只是味精,不是盐。盐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剂,这个是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留下来的一个不可治愈的缺点。但是味精不是必需品,你煮菜的时候放不放味精其实没有关系的。虽然宋朝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现在好了,有美颜相机,十年不读书,一样可以P回来。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空不妨多看看书。

书说--书的功能

此外,书还塑造了我们的文明形态。下面将列举《必然》里面的段落,我觉得KK写得比我好多了。大规模生产的图书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印刷技术扩展了既有的文字量。古英语中大致拥有的5万个词汇如今已经膨胀到了100万个。词汇选择方式越多,沟通就越丰富。媒介的选择方式越多,写作的主题就越宽阔。作者不一定只能撰写学术巨著,还可以“浪费”那些不值钱的印刷书籍来创作些让人撕心裂肺的爱情小说(最早的浪漫小说发端于1740年)。哪怕作者不是国王,也可以出版些回忆录。人们可以写下反对主流舆论的小册子,而在廉价的印刷技术帮助下,非正统的理念或许也能产生推翻国王或者教皇的影响力。作者具有的权力曾经一度催生出对作者以及作者拥有的权威的崇敬,并且哺育出了专家文化。完美“由书籍”而成就。官方把法律编纂成册,写就的合同如不使用书中的语言便不会有效。印刷、音乐、建筑、舞蹈都很重要,但西方文化的核心却是书中那一张张可以翻动的书页。到1910年,居民超过2500人的美国城镇中,有四分之三拥有公共图书馆。而美国的根基更是从文件中萌发出来的:无论是美国宪法、独立宣言,还是影响不那么直接的《圣经》。美国的成功依赖于较高水平的识字率,依赖于强大的自由媒体,依赖于对(书面规定的)法律的忠诚,依赖于遍布全国的通用语言。我们变成了书籍之民(People of the Bo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