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月收入多少幸福?

ttz1291666822


幸福是個特別個人化的標準,肯定沒有標準答案,我只能試著說一下個人的感覺。

今天正好跟朋友聊起了如今的生活狀態,其實我倆的情況差不多,都在一線城市,都有兩套房,他的房子價值高一點,兩套加起來應該差不多1700萬,當然他還有400萬房貸(每個月2.5萬),我呢,兩套房總價大概1000萬不到,房貸已還清。

他的月收入比我高很多,大概稅前40萬每年的樣子,我應該是不到30每年,當然考慮到各自太太的收入,我就比較有競爭力了,他夫人每年大概12萬稅後,我太太每年應該在稅後30,這樣平均算下來,兩個家庭的年收入應該是50:40(稅後)……

所以呢,跟他比,我就挺有幸福感的。錢不在多,夠用就行。能夠居有屋、行有車、每餐有肉,夠付小朋友的教育培訓費用,偶爾有個頭疼腦熱的也不用擔心,每年還能安排一兩次境內或者境外的旅遊,這就挺好的了。

還要啥自行車啊……


搬不動的小強


可以簡單的說月收入越多越容易幸福,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不同地區的消費水平不一樣,需要的月收入也不一樣。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之一的上海,工資水平和消費水平都比較高,當然給人最大的壓力來自於高的讓人呵呵噠的房價。假設夫妻在上海的房子每個月需要還一萬5的貸款,我大學同學上海工薪族一個月差不多就是還這個數。兩個人的月收入是3萬左右,房貸佔到工資的一半,關鍵這還是稅前工資,扣稅後就不止一半了,去掉房貸每月還有1萬1左右,生活基本開銷4000,這算比較少了,基本是下班後自己做飯,週末出去玩的少,奢侈品什麼的就無緣了。日子過的緊巴巴,以後有孩子了就更緊巴巴了。在上海,考慮到生活的質量、孩子等因素。家庭每月的收入去除房貸後至少要有1萬5才能過的一般。至於幸福這個要看兩個人對物質要求高低,要求低自然收入低也會覺得幸福。

二線城市合肥,如果是近兩年買房的,房貸一個月5000左右是比較常見的。合肥平均工資是稅前5000-6000左右,例如夫妻二人收入差不多,一個月總收入1萬2,去掉社保、稅、房貸還剩5000,日子過的也是一般。在合肥夫妻月收入有2萬日子過的還是不錯的。當然奢侈品也不要想了。

在經濟水平一般的小縣城夫妻兩個月收入總和有1萬日子過的也還可以了。房貸每月2000多點。當然有的發達小縣城的房價和消費水平也是很高的,自然需要的月收入就更多。


兔子說說事


我和我老婆兩個人現在的工資收入加起來一共9000塊.工資剛好夠花,兩個小孩.

錢不用太多,但一定要有一點點安全感.不是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嗎?對,在我們35歲之前為錢經常吵架,因為買了2個商鋪,和東莞1套房,家裡兩套房子.之前貸款沒有還完,根本就沒有生活質量可言,一點都不覺得幸福.經常為錢發愁,幾乎近10年很少下過館子.因為一個月都要給銀行近2萬.那時候生意好做點,勉強能頂.現在好了,房子都租出去了.兩個人找個沒有壓力的事情做一下.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家人和孩子.

終於不用過之前那種為錢發愁的生活.所以有點物質基礎相對來說會幸福一點


昨天才買米


我83年,浙江沿海一百強縣市,一年稅後剛到40萬,老婆就比較低了,10萬左右,但很輕鬆,可以照顧一年級的兒子。現在在本地有三套房,總價800萬左右,兩套全款,一套公積金貸款無壓力。最近有點閒錢,就又投資了嘉興的一套房產。目前房屋和青島一間小商鋪的租金一年可以收十來萬,手頭100萬存款借貸一年可以拿12萬,這些就是全部。我以後還是想過得輕鬆點,不太想購置房產,多多享受生活。這些年國內除了東北和新疆其他地方都跑遍了,還去了20幾個國家。我覺得,現在這樣就是幸福。


我覺得我是豬


幸福是所有人都追逐的話題,我們不說空話,實際來討論一下,究竟兩口子月入多少才幸福?

以我所在的三線城市為例。

物價水平:買菜購物等等,一天正常的家庭開支約100-300元;

週末消費:週末出去逛逛及普通購物,開支約600元;

能源費、話費、管理費、交通費等其他日常開支:每個月合計約1500以上。

按照上述統計,即不旅遊、不罰款、不買房、不買車、不生病、小孩上學費用等除外,正常的一個月家庭硬性開支最低約2200元。

但是據統計,消費佔比最大的往往是隱性及軟性消費。

例如:

當地房價8000+/平方米

經常開車,一個月的燃油費約600-1200元;

孩子培訓班、學費、餐費等,每次交費至少1000+;

外出家庭旅遊,每次至少3000+;

生病費用,普通則幾百元,動刀子則10000+;

........

不確定的消費因素實在太多太多,參考家庭生活穩定的標準,兩口子月收入必須≥5倍的家庭硬性開支,即達11000元以上,才有基本的能力應對隱性及軟性的消費。

以我自身為例子,一套房(貸款),一輛車,還沒有孩子,我和老婆兩口子月收入合計15000+,但是扣除一年的消費,其實能存款的金額大概就5W-7W,我們感覺,勉勉強強能稱上小康。

以上只是以我當地三線城市的生活情況為參考,如果是二線及一線城市,預計兩口子收入超2W、3W才能奔小康。

當然,無論如何身體健康才是本錢,我們普通的家庭,如果有人不幸遇上重大疾病,花費肯定是以萬元為單位計算的,因為,大家一定要保重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點雨星辰


幸福是人的一種感覺,並不一定跟收入有直接關係。

比如王寶強和馬蓉,在事發之前,他肯定覺得很幸福。然而事發之後,包括他的電影大賣,他都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覺了。

一對賣烤紅薯的老夫婦,在晚上收攤的時候,老頭子輕輕撫摸一下老太太被爐火烤得古銅的臉龐,老太太報以溫馨的微笑,這就是讓人感到融化的幸福。

其實我們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每一個層次都對應著不同的收入狀況。

從社會保障方面來說:

首先我們執行的是最低工資理論,而最低工資的水平大約是30%到40%的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我們領取最低工資,只能夠實現生理的需求,滿足最簡單的衣食住行。在這一層次生活的人,一般追求工資越高越好,一般不追求繳納社保待遇之類的保障。不過我們國家對於這一部分群體,萬一出現意外情況,建立了低保保障。

如果我們平均工資達到了社會平均工資的60%,也就是社保交費的下限。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能夠基本實現第二層級安全的需求。達到這一層次的工資,開始尋求我們的社會保障,為養老打算。

當我們的工資是政府公佈社會平均工資的時候,我們就會更多的追逐第三層次社交需求,不時的旅個遊、找朋友喝酒交流一下。當然並不是說前兩個層次不能做到,但是收入達到這種層次的人做得更多。

當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達到社會平均工資的300%左右,也就是社會保障的上限。我們就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或者自己的行為,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我們的收入水平基本實現了上述的三種要求,到達這種層次就非常希望走到哪裡都是別人的焦點,是別人眼中的明星。

當我們的收入開始超過300%,我們很多人就會追逐自己的夢想,希望自己的夢想能夠實現,那是最充實的滿足感。

當然,這五種層次並不是絕對的劃分,跟收入有絕對關係,但是,人們的收入水平絕對影響著思維方式。

希望所有的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改善提升自己的現狀,實現幸福的生活。


暖心人社


馬雲說:“中國人最幸福的就是一個月有兩三萬的月薪,有個小房子、有個車、有個好家庭。超過一兩千萬麻煩就來了,你要考慮增值,是買股票好呢、買債券好呢、還是買房地產好。超過一兩個億的時候,麻煩就大了,這是社會對你的信任,人家讓你幫他管錢而已,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你的錢。”在我們看來,這個工資水平好像很難達到。

三毛和荷西的故事: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個有錢人。

三毛:如果我不愛他,他是百萬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愛他,他是千萬富翁我也嫁。

荷西:。。。說來說去你還是要嫁有錢人。

三毛:也有例外的時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三毛:那隻要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嗎?

三毛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所以呢,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有的腰纏萬貫,金屋藏嬌,酒池肉林怕也不幸福。

在我看來,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定要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畢竟貧賤夫妻百事哀兩個人的生活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一二線城市可能要求會高一些,三線城市可能會低一些,兩個人工資大概一月一萬多吧,還還房貸,車貸,自己買點東西,偶爾出去吃個飯,剩餘幾千存著,應對風險,這樣就好。


66lzz


月收入與幸福沒有必然正相關因果關係。收入越高,幸福感越低。八十年代我和太太兩個人月收入不到百元,湊2年積蓄,買一臺680元單門冰箱,幸福感非常強烈。現在一個月收入可買至少二十臺單門冰箱,但幸福感並不強烈。


楊周彝


座標二線城市,兩人年收入稅後25W,感覺幸福感比較強。這個收入,可以靠自己買一套小兩房(用上公積金),可以買一輛十多萬的代步車,想吃啥吃啥(頓頓要鮑魚龍蝦的請忽略),還可以偶爾旅遊,去奢侈一把。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已經小康卻尚需奮鬥的階段(づ ●─● )づ


文武二帥


兩個人月入多少才幸福?現代社會人們常常會用這個詞與幸福掛鉤!但幸福這個取決於很多方面,例如你的所在地家庭環境,你的固定資產,創業投資與打工,以及你的心態,下面說說這幾個方面:

1.家庭環境:按照目前正常範圍內兩個人月收入應該不會低於5000。如果是在你的家鄉(3.4線城市)、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兒女懂事、有固定住所、家無外債。滿足以上4個前提的情況下,我想這個家庭雖說談不上富足,至少是能感到幸福。其中也有疑問,第一,很多人可能會說那我的兒女以後要買房買車,壓力大,對,這個沒錯,可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這一點,兒女懂事也不會等著家中養,房車的事也會逐漸有下文;第二,家中有老人。我們都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和擔當,在二老健康的前提下只是多了雙筷子,多買兩個菜,一般正常家庭都不會有很大的負擔(當然,我在這也聲明一下,還有很多很多狀況,兒女或父母因為疾病等因素,在這就不一一列舉,否則,一萬字都寫不完所有的情況)如果所在地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那就有所差別,畢竟收入水平得比剛剛說的數字得高一些

2.固定資產收入:兩種情況,其一,假如在有額外固定資產的,比如,有一棟或幾棟房子每個月收租,那另外的收入可能就是您的零花錢,因為我身邊部分朋友就是這樣,工作只是為了消磨時間,並不屬於奮鬥的動力。其二,如果沒有固定資產,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兩個人的收入務必要達到10000內才能讓自己沒那麼大壓力,因為要考慮生活必需品,而且還得掂量這部分所佔比例多大。在三四線城市也最好能達到8000,房租等問題還是首要關注的(本地有房的不做考慮)。

3:創業投資或打工:倘若是共同努力開公司創業和投資某一方面的事業,那麼您想回報的就不僅僅是眼前這月收入的問題,應該是長遠發展規劃,未來3.5年甚至10.20年的事情,可能目前的收入還遠達不到您的預期,希望能通過時間沉澱越變越好;而作為打工者來說,解決眼前短期的生活還是佔主要部分,個人認為,在未婚的情況,最好能超10000,畢竟還要為以後考慮。已婚的而且有房款的,房貸佔比建議不能高於總收入的百分之40,因為這是能有健康優質生活的基礎。

4.心態:我們常說一樣米養百樣人,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群都有,這是樂觀派的一種。例如,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有些人收入5000也覺得很開心很幸福,或許有個月少了直到4000,可能也會覺得少收入就節儉些。心態有時也決定了很多事情(我們不討論背後財富多與少)有些人30歲的樣貌和40歲無異,也有些50歲還保持得很好,這就是心態的調整。無可否認,這類人也會存在於我們身邊。

本人對很多情況沒列入考慮,或許還有很多的想法更值得推敲,如果有朋友看到,望加以指正,感謝大家!也希望大家月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