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矽谷?

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硅谷?

北京有中關村、上海有張江科技園、深圳有南山科技園、武漢有東湖高新區、杭州也有未來科技城。到底誰更具硅谷氣質呢?誰的自主創新能力更牛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不想設定高深莫測的數學模型,只給你兩個簡單粗暴的數據,一個是科研成果,一個是專利數據。

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硅谷?

1科研產出數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是中國三大科研中心

在自然科學領域非常權威的英國《自然》雜誌,去年針對中國做了一個自然指數(科研成果)的數據分析,顯示中國在世界高質量科研產出的總體貢獻上已經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該雜誌還公佈了中國城市在科研產出數量上的排名情況:

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硅谷?

根據最重要WFC指數來排序,2014年中國科研產出最多的十大城市為北京、上海、南京、香港、長春、武漢、合肥、杭州、廣州和天津。深圳的具體排名不清楚,其WFC指數只有35,與前十名城市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在這裡又亮了,其是上榜城市唯一一個副省級以下的城市,其他城市均為副省級城市或者直轄市。

前十個城市加起來佔中國WFC分值的70.4%。北京、上海和南京依然是中國的三大科研中心。北京納入自然指數的研究機構數量在中國最多,科研實力尤其體現在化學和物理學上。上海納入自然指數的研究機構數量不足北京的二分之一。與上海一樣,南京在自然指數上的科研成果也幾乎有60%是來自化學。

這是大學版的排名(2014年數據):

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硅谷?

如圖所示,擁有重要大學的城市,在科研產出上佔據很大的優勢。比如,武漢在自然指數上的科研成果主要靠三所大學支撐,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這三所大學的科研產出佔據武漢全市的73%以上。

再比如,南京大學在自然指數上的科研成果就佔據全市的63%。中國科技大學更是佔據合肥的83%。合肥也憑藉中科大一所高校,在科研產出上超過廣州杭州與天津。而大學實力並不突出的成都、重慶、長沙、鄭州等城市,在科研產出的排名上就比較吃虧了。

《自然》雜誌還指出,最近幾年,西安、成都和杭州是WFC分值增幅最快的城市之一,這主要受到化學方面科研成果的推動。

值得關注的還有,這幾年中國城市的科研產出主要來自化學與物理兩個學科,分別佔中國WFC總分值的61%和30%,其他學科領域佔比較少,但生命科學方面的科研成果正在快速增長,在2012年到2014年之間有30%的增幅。

2科研轉化能力排名:深圳、北京、武漢是三大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

科研產出數量衡量的只是一所大學、一座城市的科研水平,但這些科研成果能否轉化成產品,則是另外一個緯度的問題了。換句話說,前者考驗的是科研機構的學術水平,後者考驗的是科技企業的經營水平。

《自然》雜誌在評選中國城市科研成果排名的同時,還特別指出——深圳、北京和武漢是中國三大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因為這些城市有許多具有重要科研貢獻的公司,尤其是在高端生命科學領域。其中,深圳尤其經歷了精彩的轉型,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基於科研的產業中心,位於深圳的公司所擁有的國際專利數量幾乎佔全國的二分之一。”

為什麼特別稱讚了深圳、北京和武漢?《自然》雜誌沒有給出詳細的分析,但我們可以從專利數據這個角度來分析。

3發明專利授權量:北上深蘇位列第一陣營

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年初公佈的《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城市排名》:

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硅谷?

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三種類型,其中發明專利的含金量最高。數據顯示,北京的發明專利遙遙領先,是第二名上海的兩倍有餘。深圳與上海的差距很小,蘇州在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廣州的發明專利有點讓人大跌眼鏡,比杭州南京低了不少。

值得注意的還有,合肥2015年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大增80.5%,增長率高居省會城市之首。

這是企業版的排名:

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硅谷?

這個榜單反映的是明星企業的貢獻量,前十名企業中,深圳佔據5個席位,北京佔據4個席位,長沙佔據一個席位。總量排行第二的上海,居然連一個企業都沒有擠進前十,有點讓人大跌眼鏡。

值得注意的還有,北京與長沙上榜的企業均為國有企業,深圳上榜的企業除了中興含有一定比例的國資,其他均為民營企業。

4PCT國際專利:深圳佔據全國半壁江山

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各城市PCT國際專利受理情況(2015年):

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硅谷?

比起發明專利,PCT國際專利是一個更受矚目的專利指標。熟悉PCT的人都知道,這個指標幾乎是深圳一個城市的獨角戲。

2015年,深圳市PCT國際專利申請達13308件,深圳相當於北京的三倍、上海的十倍,佔全國申請總量46.86%(不含國外企業和個人在中國的申請),連續12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在PCT國際專利的表現好過國內發明專利,僅次於深圳北京與上海。另外,這個排行榜還公佈了臺灣與香港的數據,作為兩個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經濟體,兩地的PCT國際專利數量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居中上行列,但仍然低於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

這裡是2015年國內企業PCT申請受理量排名:

誰是中國科創第一城?誰相當於中國的硅谷?

PCT國際專利前十名企業中,只見深圳與北京兩個名字,其中深圳霸居6個席位,而且在數量上領先北京不少。華為、中興的PCT專利是京東方的兩倍還要多。

值得關注的還有,在這個排行榜中,不見中石油、中石化的名字,出現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名字,比如騰訊、百度、奇虎,但是未見阿里巴巴與京東兩個互聯網巨頭。

5誰是中國科創城市的第一陣營?

純粹從科研成果的產出量來看,北京以鶴立雞群之態位列全國之冠,上海位列第二陣營,南京香港武漢長春杭州廣州天津等城市的差別不大,均可位列第三陣營。注意,這個指標基本是靠重點大學與科研機構來刷排名的,沒有重點大學的城市比較吃虧。比如,深圳在科研產出上的得分就實在太遜了。

如果比較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自然》雜誌特別稱讚了深圳、北京與武漢三個城市,認為這三座城市中國最重要的三個科研轉化基地。深圳與北京相信可以服眾,但是武漢憑什麼呢?《自然》雜誌沒有給出詳細的解釋,但這與成績出眾的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應該有莫大的關係。

如果比較發明專利授權量,北京再次以鶴立雞群之態引領全國,上海深圳勢均力敵,位列第二陣營,蘇州杭州南京則位列第三陣營。

如果比較PCT國際專利,鶴立雞群的不再是北京,而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香港武漢青島南京雖然緊隨其後,但與第一名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綜合來看,北京與深圳的得分最高。在所有評價指標中,北京是唯一一個沒有短板的城市,只在PCT國際專利上與深圳存在較大差距,但仍然大幅度領先其他城市。深圳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在科研產出數量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在科研轉換能力以及專利數據上,深圳幾乎與北京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

另外,深圳的明星企業實在是耀眼,就連北京也要甘拜下風。北京上榜的明星企業一方面集中於央企,另一方面集中於互聯網公司,深圳上榜的明星企業則集中在硬件科技領域,這是硅谷的氣質,不是O2O的氣質。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中國頂級科技企業的前十名甚至前20名,已經被深圳與北京兩個城市包攬,在科研產出數量上名列全國第二的上海,卻沒有冒出自己的明星科創企業,這是上海不能問鼎中國科創城市第一陣營的理由。上海吃虧的地方在於科研轉化能力較差,本地科創企業也主要以“分店”居多,“總店”太少。

所以,如果一定給中國的“科創中心”排一個座次,我認為深圳第一,北京第二,第三還沒看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