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地球不总是这样暖和的,她有时也变得很冷,有时又变得暖和些。这里说的不是日常发生的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是以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据科学家们研究,最近7亿年以来已周期性地发生过多次冻结,人们称这为冰川时期或冰期。第一次发生在距今6~7亿年前的震旦纪,第二次在3亿年前后的石炭二叠纪,第三次在2百万年前后的第四纪,叫第四纪冰期。

实际上,每次大冰期是由若干小冰期组成的。每次小冰期过后,气候会回暖一些,降雪量小于消融量,冰川发生暂时后退,称为间冰期。在第四纪冰期中,已经发生了4次小冰期,我们现在正处于最近一次小冰期结束不久的间冰期。现在地球上冰川覆盖面积为1585万平方公里,其中85%在南极洲,12%在格陵兰岛。

假如冰川全部消融,海平面将要上升60米,海水会把整个华北大平原淹没,海岸线将要移到太行山麓。而在冰期高峰时期。又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冰川从两极向赤道扩展,许多中纬度地带也将被冰川覆盖,冰川面积要比现在大三四倍,海平面也会比现在低120米左右。如今被海水淹没的大陆架将会全部露出水面而成为陆地,中国东部的海岸线将移到琉球群岛附近,渤海、黄海、东海不再存在,世界陆地面积比现在多出2600万平方公里。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实际上,冰川消长、海平面涨落的情形,在地球上已经多次发生过。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冷暖交替的现象呢?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种是说明地球上发生过上面提到的三次长周期大冰期的原因,另一种是说明大冰期中发生小冰期的原因。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只要温度发生很小的变化,就足以引发或者终止一次冰期。

比如说,由于温度的下降使得冬天所积的雪比夏天所融的雪稍多一点点,经过千年万年,,就足以引起冰期出现;同样,只要温度上升使得夏天所融的雪比冬天所下的雪稍多一点点,就足以使冰期终止。据估计,目前地球上的年平均温度只要下降3.5℃,就会使冰川大面积扩展开来;同样,只要年平均温度升高3.5℃,就会使目前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川在几百年内全部化为水。地球上的温度真的会改变?是的。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用科学方法测定,全世界海洋的平均温度在300万年前约为7℃,在2000万年前是6℃,而在今天则是1.6C。引起地球温度长期变化的原因,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如果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就足可使温度上升3℃,从而使冰川融化;相反,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到目前含量的一半,那么冰川将会到达我国华北平原,火山喷发会把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当地球处于火山活动剧烈时期,二氧化碳大量进入大气,促使地球变暖;当地球处于大规模造山运动时期,大片大片未经风化的新岩石暴露在空气之中,岩石的风化作用会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石灰岩,这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大幅度的降低,地球气温就会长时期下降而进入冰期。正是这样,火山活动和造山运动交替出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时多时少,地球温度就时暖时冷,,也就交替发生了冰期与间冰期。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冰期

在一次大冰期中间还可以分割为许多小冰期,每次小冰期后都有一段间冰期,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小冰期的成因与大冰期是不一样的。地球赤道面与绕太阳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间的夹角现在是23°27,当夹角减小1°时,太阳辐射能量在赤道区域增加0.35%,而在两极区域却要减少4.02%。这就非常有利于高纬度地区发生冰川。据计算,黄赤交角数值在20°8到24°4之间变动,周期为4.1万年。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偏心率变化在0~0.061之间。如果近日点与远日点距离相差较大,比如偏心率为0.061时,那么地球在远日点一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仅有近日点一天接受的78.4%。这当然就会影响到地球的热量分布。这种变化周期是96600年。

同时,当偏心率为0.061时,而又假设近日点的黄经为90°时,那么从春分到秋分,地球要运行196.8天,而秋分到春分只运行168.4天,相差近一个月。北半球将有一个长而凉的夏天,短而暖的冬天,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均匀,这一效应可引起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达2℃,并由此造成高纬度区域冰雪覆盖度的变化,进面导致地表反射率的改变,那么可使全球温度变化增加到6℃。这足以引起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