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早:發展鄉村旅遊,促進旅遊扶貧

李金早: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

發展鄉村旅遊,促進旅遊扶貧

——在2018年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推進大會暨錦繡瀟湘推介會上的講話

(2018年9月13日)

李金早

同志們: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安排和推進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扶貧辦今天召開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推進大會。

這次會議放在湖南張家界市慈利縣羅潭村召開,主要的考慮有三點:這是一個現場會。抓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必須要靠前指揮,必須要和農民心貼心,面對面,必須要走入鄉村,真正使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一個交流會。湖南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地區,是武陵山片區中貧困縣最集中、人口最多的省份。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湖南時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明確要求。湖南文化和旅遊資源富集,這幾年,張家界、湘西、懷化等很多地區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湖南的鄉村旅遊扶貧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午我們還要考察學習慈利縣、武陵源區的旅遊扶貧項目。其目的就是既要學習借鑑湖南旅遊扶貧的經驗,也要交流學習全國其他地區的做法,做到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是一個動員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和國務院扶貧辦先後共同組織召開三屆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推進大會。第一屆大會是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瑯斯狀元村,第二屆大會是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中都草原,這次會議我們選在了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羅潭村。這次會議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在總結近三年旅遊扶貧工作的基礎上,部署安排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進一步夯實旅遊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生力軍的地位,助力脫貧攻堅、助力全面小康、助力鄉村振興。

一、認真總結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和寶貴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全國旅遊行業始終堅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打贏扶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認真貫徹“515戰略”部署,主動作為、強化擔當、勇於創新、真抓實幹,在頂層設計、擴大供給、創造消費、補齊短板、發展鄉村旅遊、實施精準扶貧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推動了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基本形成了旅遊促扶貧、扶貧助旅遊、貧困地區旅遊產業大發展的全新格局與態勢。

(一)發展鄉村旅遊已成為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渠道

習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重要渠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旅遊行業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和脫貧攻堅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上率下,上下聯動,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抓手。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 億人次,通過鄉村旅遊實現脫貧人數佔脫貧總人數的17.5%。鄉村旅遊已成為我國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貧困人口脫貧的主戰場和中堅力量。

在中央層面,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列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有關脫貧攻堅座談會及視察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都會談到產業扶貧、旅遊扶貧,到農村農戶走訪也會對鄉村旅遊和農家樂發展做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汪洋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多次對加快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發展做重要批示、指示。在省級層面,如貴州,省委書記主持專題研究貴州省旅遊扶貧實施方案,出臺《發展旅遊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甘肅召開全省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大會,一把手省長親自參加並做部署講話;山東省委省政府將鄉村旅遊作為山東省扶貧攻堅的“三駕馬車”(光伏、電商、鄉村旅遊)之一,出臺《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工作方案》;雲南,根據脫貧攻堅新形勢對全省旅遊扶貧的目標任務和安排部署作出了重大調整,印發《關於加快鄉村旅遊扶貧開發的意見》《雲南省旅遊扶貧專項規劃(2016-2020年)》。安徽印發《關於鄉村旅遊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並將該《實施意見》列入全省扶貧攻堅“1+X”配套政策,列入扶貧工作督查考核範圍。還有廣西、海南、湖南、湖北等省區都把旅遊扶貧擺上工作議程、納入重點工作。

很多旅遊資源富集的市縣,都明確把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作為全縣產業脫貧的重點產業,如我們調研過的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沂水縣,四川省的阿壩州、九寨溝縣等,都出臺力度很大的鄉村旅遊扶貧舉措。

(二)“上下聯動、內外協調、融合共推”的旅遊扶貧工作機制日趨完善

一是上下聯動,2017年我們分別在雲南怒江、甘肅臨夏召開西南片區、西北片區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工作會;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在四川省涼山州聯合舉辦“三區三州”旅遊扶貧對接活動,把活動放到當地旅遊扶貧重點村裡。在我們的積極推動和影響下,大部分省區市都召開了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工作推進會議,制定了“十三五”旅遊扶貧規劃。安徽省明確全省專項資金按不少於40%的比例推動扶貧重點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四川省將省級旅遊發展資金的50%用於扶持1443個建卡貧困村;山東省投入3000萬元旅遊發展資金和1億元特色產業扶貧基金支持率先發展旅遊的貧困村。湖北、雲南、上海、浙江等地修訂了旅遊條例,從立法和政策上推動鄉村旅遊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其中《浙江省旅遊條例》首次賦予民宿法定地位,開創了全國先河。

二是內外協調,我們與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等多個部門合作,出臺了《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方案》《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關於實施旅遊休閒重大工程的通知》《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行動方案》,正在抓緊制定《關於促進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多個文件。協調財政部、農業部、國開行、農發行、中信銀行等多個部門,從財政、金融、政策、用地等方面加大對旅遊特色小鎮、鄉村旅遊示範項目交通基礎設施、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17 年旅遊發展基金安排4.8億用於補貼地方旅遊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補貼貧困地區2.8億元。文化旅遊提升工程投入16.1億元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重點支持貧困村附近景區,“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就有59個項目列入項目庫。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信銀行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支持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十三五”期間,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重點支持500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項目,重點支持與鄉村旅遊扶貧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信銀行將安排旅遊投融資不少於2000億元人民幣的投入,重點支持全國優選旅遊項目、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和旅遊特色小鎮建設。協調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出臺《關於做好旅遊扶貧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加大對旅遊扶貧項目的政策性優惠貸款支持力度。

三是融合共推。推進鄉村旅遊與農業深度融合發展,我們會同農業農村部開展國家現代農業莊園創建工作,制定國家現代農業莊園評定標準,推進現代農業和旅遊業深度融合。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等部委開展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工作,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旅遊與康養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等。

(三)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精準扶貧路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旅遊行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在扶貧實踐中開展了諸多有益的探索,積累了眾多成功經驗,正在摸索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扶貧特色和旅遊產業特點的旅遊扶貧路子。

一是精準扶貧對象。鄉村旅遊可以扶貧,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村都適合搞旅遊扶貧。開展旅遊扶貧必須要具備相應的資源、交通和市場等條件。根據普查摸底,我們在全國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中,確定2.26萬個具備發展旅遊的貧困村開展旅遊扶貧。

二是精準規劃引領我們高度重視規劃在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中的引領作用,組織開展了全國旅遊規劃公益扶貧行動。據統計,各地旅遊部門組織編制了2000多個旅遊扶貧規劃,指導貧困地區科學推進旅遊資源開發和扶貧項目建設。針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在編制完成四省藏區旅遊協同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我們又啟動了西藏岡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南疆四地州、雲南怒江州、四川涼山州、甘肅臨夏州旅遊扶貧專項規劃編制,實現了“三區三州”旅遊扶貧規劃的全覆蓋。各省也各顯神通,積極組織規劃設計單位幫助扶貧重點村編制旅遊扶貧規劃。如重慶市旅發委會同市扶貧辦等提出18個深度貧困鄉鎮鄉村旅遊發展實施方案,2018年預算1800萬元,用於18個深度貧困鄉旅遊扶貧策劃規劃項目補助。安徽省旅發委推動333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編制鄉村旅遊開發規劃、策劃及指南,截至2017年底,333個重點村已編制規劃206個,佔61.9%;正在編制規劃的127個。河南省旅遊局組織2017年組織12個旅遊規劃單位為46個建檔立卡旅遊扶貧重點村編制了旅遊發展規劃。

三是精準項目安排。

旅遊扶貧是產業扶貧,是產業就要按照產業規律來做,概要來說,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一個帶頭從事旅遊扶貧的企業主,二是要能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三是要有貧困戶能夠參與的各種組織方式。目前,基層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創新出來了“兩帶兩加”旅遊扶貧項目,就是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通過景區、能人、合作社、企業等旅遊市場主體的投資、運營來帶動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分享旅遊收益,實現脫貧,這些都是好的旅遊扶貧方式。如海南省,2017年全省已投入旅遊扶貧資金15.17億元,已開工的旅遊扶貧項目255個,已完工並投入使用的旅遊項目179個,61個貧困村建成鄉村旅遊點並開展鄉村旅遊經營,全省通過從事旅遊相關工作直接帶動貧困戶6801戶、27449人受益。如雲南省,省本級投入旅遊扶貧項目資金1530萬元,整合中央財政資金超過13.3億元,整合省級財政資金超過9.0億元,整合市、縣、鄉三級財政資金超過13億元。全年培育旅遊扶貧示範戶將達到2000戶以上,按照精準脫貧的要求,納入旅遊扶貧統計範圍的旅遊產業綜合帶動脫貧達到12.1萬人。

四是精準分配機制。對此,各地在具體運行中探索了五種利益分配機制:一是直接從事旅遊經營。貧困地區居民依託山清水秀的特色旅遊資源,直接開辦農家樂和經營鄉村旅館,成為第三產業的經營業主,極大地增加非農勞動收入從而脫貧致富。二是在鄉村旅遊經營戶中參與接待服務,取得農業收入之外的其他勞務收入。據山東、陝西、福建、寧夏等省區測算,一個普通村民通過參與鄉村旅遊接待服務,平均每年可增收1-2萬元。三是出售自家農副土特產品獲得收入。如廣西大新縣明仕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使“明仕香米”市場銷售價達7元/公斤,火龍果可賣到10元/斤,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蔬果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畜牧業等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四是通過參加鄉村旅遊合作社和土地流轉獲得租金。如山東省淄博市得益於特色民宿的發展,農民農房出租平均收入達到每年每戶3.5萬元左右。五是通過資金、人力、土地參與鄉村旅遊經營獲取入股分紅。如貴州省六盤水市普古鄉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模式,先後將8個村的10.68萬畝生態林、溼地、水面、耕地自然資源進行量化,變成村集體和農戶持有的股權。累計帶動885戶、3288人脫貧。比如,一會兒要做典型發言的湖北省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公司所在的燕窩灣村是湖北省建檔立卡旅遊扶貧重點村,企業鼓勵村集體和農戶以各種方式投資入股燕兒谷公司,形成公司、村莊和群眾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如村集體以荒廢的橘子園、廢棄的村小學荒地作價,入股燕兒谷公司,持股10%,既盤活了閒置資源,解決了貧困問題,又發展了集體經濟,還解決了公司的土地短缺問題。

五是精準旅遊幫扶我們充分發揮旅遊業就業形式靈活、就業密度大、彈性強等特點,積極開展旅遊萬企對萬村的幫扶專項行動。據初步統計,近三年來,全國共有1萬多家旅遊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幫扶,既解決了企業用工、原材料等方面的問題,又實現了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可謂兩全其美。如2017年河南省組織869個單位對822個貧困村(其中建檔立卡旅遊扶貧重點村數量332個)進行結對幫扶。其中,安置就業20301人,項目開發253個,涉及金額63億元,輸送遊客1299萬人,簽訂定點採購合同171份,合同金額近2億元,脫貧人數22281人。雲南省組織動員1000家以上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旅遊企業、旅遊院校及旅遊培訓機構對全省1619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實施幫扶脫貧。西藏自治區組織動員全區67家旅遊企業開展第一批結對幫扶活動,其中,西藏翔騰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八宿縣瓦巴村投資1.3億元建設了然烏國際自駕車與房車露營地項目,帶動瓦巴村60戶80名建檔立卡人口脫貧,戶均收入超過3萬元。湖南動員全省100家單位和旅遊院校對口幫扶124個旅遊扶貧重點村。福建發動300家旅遊企事業單位,直接對接全省472個全國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幫扶脫貧。湖北2017年有730家旅遊景區和鄉村旅遊企業參加結對幫扶,對口幫扶貧困戶6333個,幫扶貧困人口13267人。

六是精準旅遊培訓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要引導貧困戶參與旅遊扶貧、分享旅遊發展紅利,就必須強化對鄉村旅遊扶貧帶頭人的培訓,首先要他們看懂、看明白,然後發揮頭雁功能和帶動效應。為此,我們連續5年舉辦近20期“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村官培訓班”和3期“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專題培訓班”,在浙江省湖州市、江蘇省無錫市、山東省棗莊市、桂林旅遊學院、四川省旅遊學校等鄉村旅遊發展好的地區設立5家全國旅遊扶貧培訓基地,通過課堂教學、案例教學、現場調研等多種形式來培訓學員。

據統計,近幾年,我們共組織培訓鄉村旅遊扶貧帶頭人學員近4000人,帶動全國各地的旅遊扶貧培訓總人次數約10萬人次。如河南組織全省旅遊扶貧重點村村官進行業務培訓,培訓人數達260餘人。組織部分重點村村官25人分批赴臺灣學習鄉村旅遊發展先進經驗。廣西舉辦各類旅遊扶貧和鄉村旅遊專業培訓班10期,培訓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骨幹人員近965人次。湖南省旅發委加大協調力度,聯合省委組織部開展全域旅遊縣長培訓班,加強重點貧困縣縣長旅遊培訓,還聯合省發改委定向舉辦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鄉村旅遊信息化建設與市場營銷培訓班,聯合省工商銀行舉辦湖南旅遊扶貧融資培訓暨項目對接會。山東優先選派旅遊扶貧村鄉村旅遊帶頭人“點對點”式考察臺灣、境外農場、民宿等鄉村旅遊產品,委託山東省旅遊職業學院制定培訓計劃,免費培訓旅遊扶貧帶頭人和鎮、村業務骨幹。

同志們,全國旅遊扶貧的成績是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取得的勝利。這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的結果,離不開全國旅遊行業幹部職工的奮力拼搏,更離不開扶貧辦、發改、財政、國土、環保、住建、交通、農業以及國開行、農發行、農業銀行等各部門各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要堅定信心和決心,增強加快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在全國範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新形勢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領導全國人民,加快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在脫貧攻堅戰中,全國旅遊行業主動擔當,勇於創新,通過積極發展鄉村旅遊,走出了一條旅遊扶貧特色道路,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和廣大群眾的認可。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深度貧困並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視,思路對頭,措施得力,工作紮實,深度貧困是完全可以戰勝的。

(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攻堅寄予厚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重要渠道。要抓住鄉村旅遊興起的時機,把資源變資產,實踐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李克強總理指出,“支持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通過鄉村旅遊自主創業。推進鄉村旅遊扶貧。”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既為旅遊扶貧攻堅指明瞭方向,肯定了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戰略作用,同時也對深入開展旅遊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賦予了我們進一步工作的強大動力和信心,可以說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我們要迎難而上,以大無畏的勇氣和責任擔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二)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大有可為

作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大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戰略部署,將“精準脫貧”確定為決勝全面小康三大攻堅戰之一,強調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全國旅遊行業應充分發揮自身綜合帶動作用,努力推動鄉村旅遊和精準扶貧等工作開展。一方面,旅遊業可以在不斷擴大自身產業規模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貧困地區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效率、提高增長質量,發揮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撐作用;另一方面,旅遊業可以發揮在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平衡區域發展、實現文化傳承、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地方形象等方面的帶動提升作用。新時代我國社會基本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全國旅遊行業應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開展扶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因地制宜的旅遊扶貧實踐,將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旅遊資源推介出去,將外部資金、技術、管理和現代文化引導進來,有效提升貧困地區的社會公平和國民福祉,讓更多貧困人口擁有獲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使旅遊業發展更好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攻堅帶來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旅遊扶貧是在具有一定旅遊資源條件、區位優勢和市場基礎的貧困地區,通過開發旅遊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種產業扶貧開發方式,具有貧困人口參與面廣、生產經營成本較低、扶貧效果來得快、返貧率低等特點和優勢。綜合來看,旅遊扶貧是全面契合供給側改革要求的全方位扶貧攻堅,而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化也為旅遊扶貧攻堅帶來了新的機遇。

通過開展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統籌協調區域內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文明素質等各類要素,充分調動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農林、工礦、水利、交通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旅遊+”模式推動貧困地區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產業優勢,進而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提升。

旅遊扶貧給貧困人口帶來了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脫貧”,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要求的具體實踐。旅遊扶貧是物質和精神“雙重脫貧”。實施旅遊扶貧,實際上是為貧困地區居民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門,外界的新觀念新思維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通過旅遊渠道迅速湧入偏遠的貧困地區,使當地千百年封閉、保守、落後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洗禮、沖刷、瓦解和替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扶貧對象的“真脫貧、不返貧”,才能有效阻止貧困現象的代際傳遞。貧困地區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化,有力帶動了旅遊產業自身的升級進步。旅遊產業是綜合性、社會化行業,其發展、升級、進步有賴於所處地區的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狀況,同上下游相關產業有著很大關聯性。供給側改革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創新業態模式、推動公平分配、促進消費升級,為貧困地區旅遊扶貧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發展動力,有效凝聚了旅遊產業發展共識,豐富了旅遊市場有效供給,完善了旅遊綜合治理格局,創新了旅遊產品形式類型,推動了貧困地區旅遊產業實現自我革新與全面提升。

(四)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優勢明顯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並寫入黨章,這是黨中央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自信地應看到,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已成為推動鄉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旅遊扶貧不僅能為貧困地區農民提供創業機會、收入機會和就業機會,還能夠促進農業發展在市場、組織等多方面的現代化,能夠提高貧困地區交通、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能夠提高落後鄉村居民的精神素養、職業技能、文化自信心和鄉土自豪感,真正實現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必將在下一階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區域整體脫貧過程中大放光彩、大有可為。

(五)全域旅遊發展為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提供了堅實保障

推進全域旅遊是我國新階段基於“新發展理念”而形成的旅遊發展戰略再定位。綜合來看,全域旅遊發展為旅遊扶貧攻堅夯實了基礎、提供了平臺,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則是全域旅遊發展中的核心目標和重要難點。全域旅遊為旅遊扶貧攻堅夯實了基礎、提供了平臺,全域旅遊搞得好,能夠促進旅遊扶貧工作的開展。全域旅遊作為一種發展理念,通過“旅遊+”和“+旅遊”,將貧困地區的農田、荒山、水域、房舍、農作物、鄉村環境等生產和生活資源,進行以旅遊為導向的多元化利用,促進鄉村地區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的傳統農業經濟向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經濟轉型發展,讓原本缺乏活力的鄉村落後地區具備了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促進貧困地區走上產業化脫貧道路。全域旅遊作為一種發展模式,其實現有利於達成有實效、不返貧、能致富的扶貧目標,有利於保護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有利於實現貧困人口真脫貧、不返貧。在河北、內蒙古、新疆、福建、湖北、湖南、海南、寧夏、山西等很多地區,已經形成了以全域旅遊為龍頭,輻射和帶動旅遊扶貧工作的良好發展局面。

旅遊扶貧既是全域旅遊的核心目標之一,也是重點、難點所在。要做好旅遊扶貧工作,就要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政策措施、人才培訓等方面的諸多“短板”補齊。

三、要抓住重點,開拓創新,把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習總書記要求我們“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採取有針對性的舉措,一件接著一件,抓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推動我國旅遊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我們要按照黨中央戰略部署,堅定信心,把握方向,理清思路,抓住重點,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努力把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充分發揮旅遊扶貧綜合優勢的基礎。我們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從農村實際和旅遊市場需求出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特色發展;以農為本,多元發展;豐富內涵,品質發展;共建共享,融合發展”基本原則,強化規劃引領,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遊環境,豐富鄉村旅遊產品,促進鄉村旅遊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全面提升鄉村旅遊的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為實現我國鄉村全面振興作出重要貢獻。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優化區域佈局。各地區要將鄉村旅遊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在規劃中充分體現鄉村旅遊的發展要求。東部地區圍繞服務中心城市,加快推進環都市鄉村旅遊度假帶建設;中西部地區圍繞脫貧攻堅,積極推動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古村古鎮、民族村寨,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東北地區依託農業、林業、避暑、冰雪等優勢,打造鄉村旅遊新高地。加強東、中西部旅遊協作,促進旅遊者和市場要素流動,形成互為客源、互為市場、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提升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移民搬遷等工作,實施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鄉村景觀,改善鄉村旅遊環境。完善鄉村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實施“廁所革命”新三年計劃,推進旅遊廁所向鄉村拓展。推動建立鄉村旅遊諮詢服務體系,加快推動鄉村旅遊信息平臺建設。

三是豐富文化內涵,提升旅遊品質。突出鄉村旅遊文化特色,在保護的基礎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蹟、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農業遺蹟、灌溉工程遺產、農業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融入鄉村旅遊產品開發。豐富鄉村旅遊產品類型,對接旅遊者觀光、休閒、度假、康養、科普、文化體驗等多樣化需求,促進傳統鄉村旅遊產品升級,加快開發新型鄉村旅遊產品。制定完善鄉村旅遊各領域、各環節服務規範和標準,加強經營者、管理者、當地居民等技能培訓,提升鄉村旅遊服務品質。鼓勵各地整合鄉村旅遊優質資源,推出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鄉村旅遊品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鄉村旅遊品牌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旅遊宣傳推廣和中介服務,拓寬鄉村旅遊客源市場。

四是整合資金資源,強化要素保障。要完善財政投入機制,推動加大中央基建投資向鄉村旅遊項目傾斜。鼓勵金融機構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扶持鄉村旅遊龍頭企業發展。各地要將鄉村旅遊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支持各地通過盤活農村閒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根據相關規定將荒地、可用林地和水面等資源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要將鄉村旅遊納入各級鄉村振興幹部培訓計劃,加強對縣、鄉鎮黨政領導發展鄉村旅遊的專題培訓。

(二)大力推進旅遊扶貧

當前,旅遊扶貧工作已進入精準施策、深入攻堅的關鍵時期,更需要集中優勢力量,強化攻堅責任。旅遊扶貧工作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六點:

1.堅持實事求是。旅遊可以扶貧,但並不是所有的貧困村都可以搞旅遊扶貧。只有具有旅遊資源和基本發展條件的,才可以搞旅遊扶貧,不能泛化,否則就要脫離實際。

2.旅遊扶貧要放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發展,大力推動“旅遊+”“+旅遊”,拓寬旅遊扶貧的路子,不能自我搞窄,閉關自守,畫地為牢。

3.旅遊扶貧不要“颳風”,也不要“跟風”。簡單照抄照搬,效果不會好。

4.旅遊扶貧中要注意保持鄉村旅遊的鄉土氣息、鄉土風格,不能簡單照搬城市做法。要保持純真、質樸的風格,反對過度商業化。

5.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大力保護環境,決不能搞掠奪式開發。

6.要處理好旅遊企業和扶貧的關係。企業正常營利應支持,維護企業的合法經營權益,同時要引導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旅遊扶貧作貢獻。

堅持這些原則,才能真正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適合我們發展時代的旅遊發展和鄉村旅遊扶貧的路子。具體工作中:

一是注重利益分配,確保精準扶貧。要繼續鼓勵和支持地方通過多種旅遊扶貧途徑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著力構建以貧困人口為基礎環節的利益聯結鏈,建立完善長期、穩定、相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途徑,引導村集體和貧困人口利用資金、技術、土地、林地、房屋以及農村集體資產等入股鄉村旅遊合作社、旅遊企業等獲得收益,鼓勵企業實行保底分紅。支持貧困人口通過出租房屋、土地流轉等增加收入。鼓勵貧困人口直接開辦農家樂和經營鄉村旅館、銷售農副土特產品獲得經營性收入,鼓勵貧困人口到景區景點、旅遊企業打工就業獲得工資性收入,激發貧困人口參與發展旅遊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持久內生動力。

二是發揮產業優勢,實現有效帶動。要在“兩帶兩加”扶貧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旅遊精準扶貧的新途經。如實施旅行社帶貧困村,引導和組織更多的當地旅行社通過包村、包戶、送客實現旅行社帶村脫貧。實施景區、自駕車營地帶貧困村,通過景區提升工程、建設自駕遊營地、開展自駕遊活動等,輻射和帶動周邊貧困村脫貧和就業。實施賓館帶貧困村。推動當地賓館飯店將當地貧困村確定為農副產品採購基地,引導農民種植養殖附加值高的土特產品,提高農牧業效益,穩定收益來源。鼓勵優先招錄有條件的貧困人口就業。實施農家樂帶貧困戶,培育和扶持更多農家樂經營能人,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經營農家樂,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就業。實施公司帶貧困戶,發動貧困戶通過扶貧資金入股、土地入股分紅、參加勞動獲得收益等方式參加企業經營。實施合作社帶貧困戶,按照自願聯合、共同成立、共同管理、互助發展的原則成立更多鄉村合作社,使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實施非遺帶貧困戶,挖掘當地民間藝術,通過建設藝術培訓基地、開設手工加工培訓課程,讓更多的貧困戶學習製作非遺文化產品和傳統手工藝品並從中獲得收益。實施送扶志戲下鄉,組織編排更多的勵志題材優秀節目,進一步增強居弱圖強、後發爭先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提升主動參與扶貧的內生動力。

三是堅持深度開發,尋求創新突破。依據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環境條件,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原則,因地制宜,對症施策,著力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鄉村旅遊產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旅遊扶貧中的龍頭作用,積極探索適宜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的經營方式和投融資模式,切實走出一條符合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扶貧之路。如開發一批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林家樂、紅色旅遊、民俗旅遊、研學旅遊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題旅遊產品,建設一批依託自然風光、美麗鄉村、傳統民居為特色的旅遊景區,策劃一批採摘、垂釣、農事體驗、傳統手工藝製作等參與型的旅遊娛樂活動,培育發展自駕車房車營地、鄉村民宿等新業態。

(三)大力加強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工作

習總書記指出,越往後脫貧難度越大,因為剩下的大都是條件較差、基礎較弱、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要務必深刻認識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艱鉅性、重要性、緊迫性,採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紮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我們要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組織領導,密切上下聯動,注重內外協同。文化和旅遊部將會同有關部委統籌做好政策制定、項目審批、資金安排、考核督查等工作。要抓緊制定編制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實施方案,出臺配套政策。相關市縣旅遊部門要細化工作方案,組織力量實施,加強動態管理,狠抓工作落實。

一要高起點、高水準、高質量編制“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遊規劃。啟動編制西藏岡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南疆四地州、雲南怒江州、四川涼山州、甘肅臨夏州旅遊扶貧專項規劃。持續開展旅遊規劃扶貧公益行動,組織北京、上海、山東、浙江、江蘇等旅遊發達地區甲乙級規劃資質編制單位對口幫扶。

二要大力支持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廁所革命”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實施“廁所革命”新三年計劃(2018年至2020年)中,從政策扶持、資金保障、技術服務上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會同發改、交通等部門優先支持整村開展鄉村旅遊的貧困村建設旅遊公路,加快提升鄉村旅遊扶貧點通達能力,提高“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可進入性,著力解決制約當地鄉村旅遊發展的交通瓶頸。

三要指導深度貧困地區培育一批“小而精、精而美”的旅遊產品。重點依據資源特色、交通狀況和環境承載力等,開發具有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旅遊產品。如開發農家樂、牧家樂、林家樂、漁家樂等,吸納鄰近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實現脫貧。

四要集中開展對深度貧困地區旅遊產品、旅遊形象的宣傳推介。組織旅行商赴深度貧困地區踩線,開發旅遊線路產品。

五要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培訓支持力度。面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鄉村旅遊經營戶、帶頭人、能工巧匠傳承人、鄉村旅遊創客和駐村工作隊隊長、鄉村旅遊管理人才、導遊等不同對象舉辦專題培訓班。

六要加強對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典型的培育和推介。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打造旅遊產品品牌,創建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港澳青少年遊學基地、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健康旅遊示範基地、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體育旅遊示範基地等。

同志們,習總書記指出,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責任。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再接再厲、紮實推進,以百倍努力和萬分信心堅決打贏新時代旅遊扶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李金早: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
李金早: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