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后,我就退了所有班级群

高中毕业后,我就退了所有班级群

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希望你也喜欢我呀

高中毕业后,我就退了所有班级群

昨天刷微博,看到有个男读者私信问我:怎么委婉的拒绝同学之间的聚会?

我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拒绝过。”

可能是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吧,那个男生马上就回复到:“天呐,你居然回复了......真好,你都不用担心怎样拒绝别人,那你每一次去参加聚会不会觉得烦吗?”

看到他羡慕的提问过来,我内心其实很想说一句“不烦,挺好的”,但是我的诚实不允许我说谎,所有我连忙又输入一句:“哈哈,我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从来没去过呢。”

说实话,关于同学聚会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这样问过我,每一次我都是把我的现状说一遍,然后给出我平常最直接的处理方法:退班群,删好友。

毕竟,时间这么宝贵,别犹豫,别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

高中毕业后,我就退了所有班级群

高中没毕业之前,我妈常跟我:“要学会好好与人相处,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要说。”

高中毕业后,我妈又跟我说:“要多跟同学之间保持热络,因为啊,朋友从来都不嫌多。”

这些话我自然懂,可是懂了就代表接受吗?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不过现在早就隐藏了,内容是:

我不是什么特别的人,我也从之前的大圈子消失了,不是因为现在有多不一样,而是因为很多人根本没必要联系了。或许我们也曾承诺过什么,可是在时间面前,我们都一样。

还记得大一国庆的前几天,我高中班主任给我发消息问我,国庆假回不回家,能不能参加同学聚会。

看到的那一瞬间,我没有立马回短信,而是等到一个多月后才回复说:“对不起,老师,我手机丢了,手机卡才补回来。”

理由很简单,因为那些承载着我青春的人,聚不回来。矫情一点地说就是,我不希望聚过一次后,便忘了他们。

高中毕业后,我就退了所有班级群

人越长大就会发现,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他可以让俩个相爱的人走散,也能够让原本互相讨厌的人和好。所以,相比相见时的看不顺眼,我更害怕分开时的不痛不痒。

有些人适合每周一聚,而有些人就只适合存在于记忆。真正好的人不需要靠聚会这个词来捆绑,总会有几个同学,是你还在联系的,这就够了。

白岩松说:对于我们,同学聚会已经像是一个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开后,反而似乎比大学校园里还互相牵挂。

我觉得很有感受,但我并不认同。

同学变成亲人,跟“同学聚会”无关,是你原本的热络,让“某些人”成了你现在相互帮助,能倾诉生活的亲人。

朋友小一就经常去参加各种聚会,同班同学聚会,校友聚会,隔壁班聚会,她都不会缺席,但是她每一次都不是一个人去。

虽然不敢说百分百,但绝对有80%以上的人,在同意同学聚会前,会去跟自己在班上要好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商量一下,如果一致通过就都会去,而只要有一人反对,此事就会作罢。

那些所谓的聚会,不过就是几伙人凑在一起,全体刷一刷微博,喝一杯酒,提及一些往事,最后时间一到,一拍两散,我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第二天酒醒后,私人群聊里面就会出现各种爆料话题,比如“某某某背了某个名牌包包”、“某某某又换了一个男朋友”、“某某某又胖了”等等,一切就又回到了原点。

而那些所谓的同学之间的亲人,不过是某俩个三个四个保持联系的小群体。

高中毕业后,我就退了所有班级群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句很现实的话,“为什么总要议论聚会谁没来谁没来呢,同学聚会聚不齐是人之常态啊。”

谁没想过凌晨几点还跟一群相识已久的同学在酒吧蹦迪,结束后再去吃顿火锅的经历呀。只是这些都不过是想想而已。

有些人这辈子是真的不会联系了,有些关系也是真的不需要维持了,我们都长大了。

不想去的聚会就别去了,不用太在意今后相见是否尴尬,也不用害怕后头的闲言碎语。

每个人都很忙,都是抽出时间去匆匆一见后匆匆一别,至于见到了谁少了谁,都不重要了。

过去了的青春就是过去了,不想回去的你也是真的回不去了。我们如今都很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很充实,就是彼此之间最好的印象了。

高中毕业后,我就退了所有班级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