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某些網友爲了兩分錢就能把自己賣了,被騙成本和智商掛鈎嗎?

紅網各種群裡經常有網友分享各種測試智商、星座、抽獎之類的亂七八遭的小活動進來,微信有個極不安全的設定,就是不讓看網址,天知道都是些什麼網站,然後大家上當之餘還成了騙子的幫兇。我在群裡指出,一個個振振有詞,我又不會付錢,騙不到我的。

发现某些网友为了两分钱就能把自己卖了,被骗成本和智商挂钩吗?

這種心態真是讓人流冷汗啊,在販賣用戶資料黑色產業裡,你就是傳說中的韭菜、肉雞、麻瓜了,一套用戶的微信、手機、身份證之類的信息是明碼標價的,你為了個莫名其妙的測試,就把自己免費送了個乾淨,還什麼隱私信息都往裡填,自己上完了當,還把家人朋友一併送上去讓人割了賣錢。

如果你還不信,大家可以做個試驗,我以前無聊發現的技巧,比如我在淘寶註冊,我給自己起個呢稱叫陶大寶來測試,然後你就會發現,誰在騷擾短信管你叫陶大寶,就是哪個網站把你賣了。

是的,我洪大碗至今是安全的,特意用了這個帳戶,說明紅網論壇還是有點良心:)不過,我也發現有些網友喜歡在論壇這種公開環境留下電話,這也不是個好習慣,應該找管理員申請屏蔽刪除掉這些隱私信息。

发现某些网友为了两分钱就能把自己卖了,被骗成本和智商挂钩吗?

當然,在這樣混亂的互聯網上,各大商業巨頭割據的地盤中,你根本身不由己,當你接入互聯網或陌生人的那一刻,你的隱私就失控了。拿到你隱私的壞蛋,他們可以偷窺你,可以詐騙你或你身邊的人,可以利用你的隱私做出下三濫的事。他們不會可憐你,你得學會保護自己,保護你重要的人……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能透露和自己相關的任何信息。身份信息就不說了,傻子都知道,但現在手機實名制,比如你綁定個微信實名,要綁定你的銀行卡,OK,所有信息雙手奉上,你就得注意保護自己的微信帳戶了,其它的有網絡瀏覽記錄、IP地址、賬號信息。名片、身份證、學生證、工牌、信用卡、銀行卡等這類會暴露你真實信息的線下物品,都不要隨便發到網上。

在陌生網絡裡,訪問 https 網站也是靠譜的(衡陽論壇也已經上了https安全證書),警惕自己瀏覽器的任何異常情況,尤其是提示訪問授權報警之類,總之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是基礎,可以避免洩露重要的個人隱私,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

但是,保障自己的網絡安全沒有這麼容易,法律上好管,但這裡面有個涉及人性的問題,許多黑產巨大的利益驅動不說,許多能接觸到核心數據的技術員的職業操守,也是重大風險。雖然《網絡安全法》規定販賣50條個人信息可入罪,但利益驅動仍在。

不怕嚇到各位,目前在保護你信息安全的其實是你的貧窮,呵呵

所以第二個技巧就是,保護隱私更好的方法不是隱藏而是混淆。在網絡上儘量使用一套虛擬身份吧,做好身份隔離,和涉及工作、金融等敏感信息處理時使用的真實身份信息,嚴格區分開來,比如在遊戲聊天之類的環境下,準備一個專門註冊不重要網站的郵箱,就不用填寫有自己隱私信息的真實帳號了。

典型的就是淘寶不要用真實名字,弄個阿里小號之類,因為淘寶之類帳號太敏感了,一但洩露會造成很大風險。如果經常要用到網上支付,強烈建議在各種網站註冊均使用不同的手機、郵箱、姓名、頭像、暱稱、ip地址、登錄設備。

各種手機和軟件的隱私設置配置好,養成好的上網習慣,這樣你才不會被人盯上。

至於已經兩分錢賣了自己的,就留意別在帳戶上關聯敏感信息,比如你的錢。小偷至多給你發發垃圾短信,大盜可是盯著你的全部身家。

祝上網愉快!

網友互動

網友“短脖長頸鹿”:一直覺得被軟件監聽了,有時候甚至和別人聊天說的內容,都直接變成商品推薦,太可怕了。

網友“朝花_夕拾丶”:某款團購軟件大家一定用過,以前它還可以互相查看好友的餐飲、娛樂消費軌跡,也是醉了。

網友“聞君山南我亭西”:註冊的時候神煩看到“我同意隱私政策”。呵呵,你說我能不同意麼?這條款真是逗霸。

網友“愛頭古西”:樓主略偏激了,無隱私不數據,無數據就無服務

網友“龍的傳人007”:早就知道被賣了,全國各地給我打電話,我第一句話就問:“你是怎麼知道我的電話號碼。”

來源丨紅網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