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鄉村振興引領特色高效農業 希望田野走出守望幸福「新農民」

今天是農曆秋分,也迎來了我國首個屬於億萬農民自己的節日--“農民豐收節”,大江南北共慶豐收,金秋的田野收穫著希望。今天出版的《新華日報》刊登了省委書記婁勤儉的署名文章--《慶祝豐收感謝農民》,他祝福父老鄉親在江蘇這片土地上更好地守望幸福、收穫美好的生活。作為江蘇唯一瀕江臨海的城市--南通,千百年來,先民在這裡圍堰造田、開荒煮鹽,讓南通由滄海變桑田,蠻荒成福地,成為長江北岸的“魚米之鄉”。今天,南通正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走上幸福美好的豐收之路。

新南通人小劉老家山東菏澤,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種菜技術特別好,是個標準的“田秀才”,南通本地農業龍頭企業看好他的技術,聘請他管理設施農業大棚。依靠現代農業的高科技,小劉一個人能打理135畝共9個大棚。跟父輩比起來,生產環境有了天壤之別。

小劉所在的農業園區,通過更新品種和技術,生產效益不斷攀升。像這種水果黃瓜,在智能溫控大棚,使用無土栽培技術,畝產可達2萬斤,按照10元一斤的價格測算,畝均銷售可達20萬元。黃瓜採摘結束後,園區還將種植效益更好的貝貝南瓜和小番茄等。

小劉所在的企業,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將新鮮蔬果製成“沙拉”供應滬上餐飲企業,一年就能賣出1.3個億;同時開發農業觀光旅遊,黃土地變成“金土地”,現代高效農業的大好發展態勢,吸引著資本、技術和人才。南通人老陳從企業工人轉型職業農民,搭上了這一輪高效農業的順風車。從最開始追求產量到現在控制產量,老陳18年的一本"葡萄經",念出了“精品”農業的新思路。

精品農業的新思路,為老陳打開了發展的新空間。18年來,葡萄園從最初閘東地塊的4畝地,依靠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到三個區域100多畝,收入也從單純賣葡萄發展到採摘觀光和休閒農業。老陳說,眼下是農業和農民最好的時代。

今年,我市夏糧總產、單產較去年同期均有提高,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0.5%。當前我市正在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推動農業現代化各項工作齊頭並進。今年,我市計劃新增高效設施農(漁)業7.2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45萬畝,建成50個農民合作社綜合社,培育100個休閒農業精品景點。現代化農業,正在江海大地上勾勒出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的現代田園牧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