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年華,生活在圍城中,你看他好,他看你好,互換角色後,亦然

浮躁年華,生活在圍城中,你看他好,他看你好,互換角色後,亦然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也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過,但是在紛鬧的社會中,請問你何時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你的生活了,你是否也是受控於社會中的各種喧鬧,使自己忘卻了自己本來的想法,過上了哪些原本不應該是你的日子,你在其中掙扎著,但你無能為力,因為你自一開始(受別人的影響)選擇後,就已經決定你無法在中途下車,你必須在途中忘掉你自己的所有的原來的想法(或許在深夜,或許在人後,你是那麼的無助與思念)堅持著、做著那些令人生厭的事情。

不是嗎?!

場景一 :幾個幼稚園的孩子的對話:

浮躁年華,生活在圍城中,你看他好,他看你好,互換角色後,亦然

A:我爸爸今天開車送我過來的,昨天中午還帶我去**餐廳吃飯了,有我愛吃的***,花了好多錢呢。

這時頭轉向了B。

B:只是低著頭,沒說話

C:我爸爸是經理,昨天帶我去***遊樂園了,……

場景二:

午休時刻

浮躁年華,生活在圍城中,你看他好,他看你好,互換角色後,亦然

A:我老公昨天從美國出差回來給我買了***包包,你們看好看嗎?高興的心情無法言表

B:是啊,確實不錯,很貴的吧,我們那家子只會買些“KUQI”的限量衣服。

你們家的了,都在看著C

C:………………

場景三:

酒場上

A:兄弟不錯嘛,有漲薪水了吧,你看看你的車不錯嘛,什麼時候換的,這車不得……

B:唉,累啊,不就這麼一點小錢嗎,車,還好吧,湊活著先開著。

C:還是你們,工作好,每年都升值加薪的,我就慘了。

場景四:

公園涼亭

A:聽說你兒子是公司總裁,掙得不少吧,真是年輕有為啊。

B:哪有了,不如你女兒了,都在國外工作,不是什麼副總了嗎,下面管著幾千人了。

C:我們家的孩子,就是個打工的,也就養養家吧。

………………

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對話,熟悉的內容,甚至都可以看到、想到、體會到,假如你是“那一位”,回到家後,聽到這些你是如何的想法,你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將會如何行動?

你的心態還會一如既往的平靜嗎,你還會按照你之前一貫的想法堅持嗎?

其實,生活也許就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慢慢的、日積月累的在你腦海中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你一再的改變自己,慢慢的找不到了自己。

反過來,你的人生有你自己的“時間軌跡”,你有你的時間表,不要讓任何人打亂你的時間表,堅持你的方向,努力前行,你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

說著容易,做著難啊,誰能超然脫俗,置身事外

於是,我們向著我們自認為“是他的方向”努力著……

可曾想到,他也“向著你的方向”努力著……

是的,你看著他的“好”(這些是你需要的),他也看著你的“好”(這是他需要的),當兩個人都達到自己的需要時,他們發現,他們都看到了自己的“不好”,所以又繼續尋找這“好”。

也許,你說,這就是人生,這就是追求,即使我在追尋“好”的結果後,發現了“不好”的,但是我確實達到了我的目標,也許吧,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追求是否值得,也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是否應該過這樣的生活。

也許,你從一開始按照自己的生活軌跡所能達到了高度,遠不止於此,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那時候你的生活最起碼你是幸福的。

這就是“圍城”,在生活中,被心裡的浮躁控制著,追求著,忘掉了自己來時的路。

假如給你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你會如何選擇再過一次人生?

浮躁年華,生活在圍城中,你看他好,他看你好,互換角色後,亦然

純屬杜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