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珍貴的清末孝子興平舉人徐懷璋書法對聯一幅

一幅珍貴的清末孝子興平舉人徐懷璋書法對聯一幅

徐懷璋(1858~1932),字奉伯,號鏡湖,興平城內東南巷人。生於咸豐八年(1858)五月二十九日。父名大鶴,多年經營染坊,因生意蕭條,債臺高築而破產,不久抱病身亡。時母親陳氏,為大鶴繼配,生懷璋、葆璋,才分別為四歲、兩歲。母親發奮養家,奉老育幼,艱苦備嚐,支撐門戶。兄弟倆到六七歲上,就送於私塾讀書,後入鄉學就讀。母親內訓嚴明,教子有方,每當兒子從學校回家,必檢查課程,考問學業。白天所學,夜必令背誦,有時兒子荒懈,母親就"且撻、且泣、且教",直到背熟學通,方準吃飯安歇。光緒戊寅年(1878),連年饑荒,"骨肉不相救",無奈,葆璋只得退學賣餅營生,母親吃糠咽菜節省口食繼續供懷璋讀書。

徐懷璋知識淵博,先後考中舉人、拔貢。光緒二十四年(1898),懷璋朝考錄為大挑二等(注:乾隆以後規定:三年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挑取其中一等以知縣選用,二等以教職選用)補千陽訓導。光緒三十一年(1905)旨分四川冕山(今冕寧)縣丞。揀選知縣。冕山縣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生產、文化比較落後,民族矛盾複雜。懷璋到任後,勤政愛民,注重農桑,他以"不積事,不愛錢,不欺人"三事自勵。以教育感化人為主,深受人民擁戴。該縣有一孤兒寡母,家貧如洗,一年將到年關,還無隔日之食,兒子海生為給娘買米麵過年,一天深夜揹著娘去縣衙行竊,偷得徐知縣"金銀珠寶"一大包袱,海生娘深知徐知縣是清官,不會有這麼多"金銀珠寶",他生氣地命兒子解開包袱一看,全是徐知縣多年練字磨墨,磨穿了底的硯臺,母親即命海生去縣衙投案。懷璋問明廩委,念他為孝母行竊,不但沒有處罰海生,還給了二十兩銀子,教育他以後要安分守已,辛勤勞動,奉養老母。後來,海生果然成為勤勞致富的人 。

一幅珍貴的清末孝子興平舉人徐懷璋書法對聯一幅

一幅珍貴的清末孝子興平舉人徐懷璋書法對聯一幅

徐懷璋書法對聯一幅

一幅珍貴的清末孝子興平舉人徐懷璋書法對聯一幅

須知養豔不爭開

一幅珍貴的清末孝子興平舉人徐懷璋書法對聯一幅

已解節流能細出

一幅珍貴的清末孝子興平舉人徐懷璋書法對聯一幅

須知養豔不爭開 已解節流能細出

官職成就

宣統二年(1900)朝廷新設置四川昭覺縣,派徐懷璋為知縣兼帶定遠營步兵署理。他到任後,苦心規劃經營,披荊斬棘,設治主官,建衙築廟,陳殷置鋪,歷時十七個月,全部竣工,受到大府嘉獎。他在《昭覺雜興》中寫道:"雨晴天乍廓,山險我還來,設治擬官守,籌邊幾將才。"充分抒發了他關心民瘼,實施惠政的決心。

宣統三年(1911),徐懷璋辭官居建昌,春夏之交,編纂成《昭覺縣誌》稿二卷。民國元年(1912)攜眷回興平,把他仿岳飛手跡寫得最滿意的,刻在石碑上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截成數十塊,裝在口袋,僱了十頭毛驢,千里迢迢運回興平。路遇盜匪攔路搶劫,見口袋內裝滿"金銀珠寶",強行打開一看,全部是石碑塊,一夥盜匪只得掃興離去。

民國二年被啟用,任陝西山陽縣知事。曾寫下《癸丑之任山陽》、《山陽有感》、《山陽即事二章》、《辭官>等 詩篇。民國三年辭官歸裡。後主要從事講學和寫作。主講於槐裡、清麓、正誼書院和省國學講習館,教書育人,成績顯著。擔任過陝西省通志局分纂、文廟奉祀官, 與當時省內外知名學者賀瑞麟、牛夢周、宋聯奎、宋伯魯、範紫東、張抉萬、張元際、趙寶珊、王幼農、郭蘊生、張育生、張蔭軒、王仙州等多有交往。民國二十一 年七月(1932年8月)逝世於家中,享年七十五歲。被譽為關中學者。

徐懷璋回興平後,年已五旬開外,主要從事講學和寫作。先後主講於槐裡、清麓、正誼書院,省國學講習館。他擅長書法,性喜賦詩作畫。時頗有聲望。國民黨元老於右任任監察院長時,回陝視察,曾來興平徐家拜訪,對徐懷璋的道德文章非常賞識。

民國十二年(1923),徐懷璋、張元際、馮光裕在興平知縣王廷珪的重視支持下,纂修《重修興平縣誌》8卷。他晚年著作有《鏡湖詩選》、《說郢》、《從政錄》、《徐氏家譜》等十多部,具有一定史料價值。

人物評價

徐懷璋一生清白做人,勤儉辦事,"以不積事、不愛錢、不欺人三事自勵,不敢自負生平"。秉性剛直,愛憎分明,樂善好施,見義勇為。熱誠愛國,關心民瘼。工詩善文,擅長對聯。酷愛書法,造詣頗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