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活(民間傳奇)

民國初年的一個春天,揚州城大財主王老爺弄回一批紫檀紅木,準備做桌椅。由於是上等木料,所以在做之前,要先找幾位木匠師傅比試手藝,爾後擇優選用。

管家姓李,他很快找來兩個手藝人,林師傅和張師傅。林師傅六十多歲,張師傅四十來歲。

兩個人請來,先用普通木料,每人做一張方凳。

林師傅將木料拿到手,像鑑定古董似的反覆看了不下十遍,這才開始畫線。只見他閉著左眼瞄了半天,也沒把線畫成。

張師傅的徒弟小王見狀,不禁“撲哧”笑了起來,揶揄道:“林大師傅,你是不是老眼昏花了啊?”

其他人不禁鬨堂大笑。林師傅沒搭理,只顧埋頭幹活。

張師傅拿到木料後,眼睛瞄了瞄,不用尺量,也不用墨斗畫線,掄起斧頭像風一樣劈,手法狠準。

李管家拿起木料看了幾遍,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聲誇道:“絕了,我見過無數木匠,從沒見過不畫線用斧頭直接劈,還能又直又方的。”

小王得意地說:“李管家,這算什麼,我師傅的絕活還在後頭!”

“是嗎?”李管家聽後,不禁來了興趣,乾脆把林師傅扔到一邊,專心致志地看張師傅的絕活。

只見張師傅扎穩腳步,躬起身子,雙手緊握刨子,一刨下去,刨花像浪花似的從刨眼裡湧了出來,一氣呵成將木料刨好了。

待張師傅將方凳的一隻腳料刨好,李管家拿來仔細看了一番。見木料像女人的肌膚,細若油脂,光滑潔亮,李管家驚叫:“天啊!想不到你只刨了三刨子,竟把木料刨得如此光滑平直,絕活,真是絕活!”

直到這時,那邊的林師傅才拿起鋸子開始鋸料,過了一個時辰,林師傅終於將木料刨好了。李管家看了幾遍後,對大家說:“雖然兩位師傅刨的木料不分上下,但張師傅速度極快,三刨子就將木料刨好,這種絕活,林師傅沒法比。”

李管家這麼一說,無疑是宣佈張師傅手藝更好。林師傅嘴唇嚅動了幾下,想要說什麼,但最終還是將要說的話嚥了下去。

接下來是鑿眼,只見張師傅拿起刨好的木料,三下五除二就將鑿眼的線畫好。接著,左手拿起鑿子,右手舉起斧頭,一個方凳眼只鑿了四下就結束了。那眼鑿得方方正正,像是機器軋出來的。李管家看呆了。

鑿好眼後,張師傅開始鋸榫頭,那榫頭鋸得稜角分明,安裝到眼裡,天衣無縫。張師傅的方凳已經安裝好了,林師傅這才開始鑿眼。林師傅鑿眼速度很慢,一張方凳總共二十個眼,林師傅竟鑿了一個時辰。李管家看得直搖頭。林師傅把方凳眼鑿好後,不急著安裝,而是從口袋裡掏出菸袋,裝上煙,漫不經心地抽起來,邊抽菸邊將菸灰敲到鑿好的眼裡。

見到林師傅這德行,李管家生氣地想打發他走,沒好氣地說:“林師傅,你能不能快點?”

張師傅見狀,陰陽怪氣地說:“李管家,你也不要怪林師傅,你瞧他這歲數,這身子骨,不喘口氣歇一下,能行嗎?”

林師傅將方凳做好,李管家請來王老爺,讓他定奪最後的勝者。

王老爺將兩位師傅做的方凳反覆端詳了半天,不分上下,喜不自禁地說:“都做得很好!”

這時李管家忙說:“老爺,雖都不錯,但林師傅做得實在太慢了。”

林師傅咧了一下大嘴,說:“王老爺,你這批紫檀紅木雖是上等木料,但水路運回,浸了不少水,最好等半年後再做。到時我們再來,究竟讓誰來做,到時由你來定,怎麼樣?”

王老爺覺得有道理,便對李管家說:“就按林師傅說的辦!”

眼看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張師傅只得無奈接受,約定半年後再見面。

張師傅走後,林師傅對王老爺說:“王老爺,我還有個要求。”

王老爺疑惑地問:“什麼?”

林師傅憨笑了一下,說:“能不能拿一隻大水缸,加滿水,然後將我和張師傅做的方凳放到水缸裡,在方凳上放一塊石頭壓著。”

王老爺怔住了,不解地問:“這是什麼意思?”

林師傅淡淡地笑了一下,說:“王老爺,半年後,你就清楚了。”

王老爺雖不知林師傅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但還是吩咐大管家按照林師傅說的去做。

轉眼半年過去了。這天上午,林師傅和張師傅一幫人又來到王家。

林師傅徑直走到放方凳的水缸跟前,將自己做的方凳從水缸裡撈出來,拿起斧頭,噼噼啪啪地將方凳拆散。

李管家一愣,繼而瞪了他一眼,怒氣沖天地責問道:“林師傅,你這是幹什麼?”

林師傅沒有搭理李管家,而是拿著拆散的方凳走到王老爺面前,不卑不亢地說:“老爺,我這方凳浸在水缸裡半年了,你看看,榫頭和眼還是乾的。”說著,將手中拆散的方凳揮了一下,一股菸灰飄了出來。接著,他看了張師傅一眼,笑著說:“不知張師傅的方凳怎麼樣?”

張師傅頓時呆若木雞,他做夢也沒想到,林師傅竟有這一手。在木匠行業中,真正的高手做成的傢俱,泡在水中一段時間,榫頭是不會被水滲浸的。林師傅做的方凳,不但榫頭是乾的,而且當初敲到凳眼裡的菸灰也沒受半點潮溼。自己雖屬木匠中的佼佼者,但卻還沒達到這種境界。

大家都伸長脖子等著張師傅的結果,李管家也不停催他。張師傅無奈之下,將自己做的方凳拆開,只見榫頭已被浸溼。他滿臉羞赧地朝大家拱了拱手,說:“抱歉!技不如人,我們告辭了。”說完,便慌忙收拾傢什,帶著手下人灰溜溜地離去。

李管家對林師傅有成見,但此時卻不禁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連忙拉住林師傅的手,感嘆地說:“林師傅,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你雖做得慢些,但慢工出好貨,出絕活。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