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福建自古以來就出了不少名人,最出名的有印尼林氏集團的兩位大股東,林文鏡和林紹良。然而還有一位在今年的春晚上出盡了風頭的許榮茂,當時許榮茂把花了1.3億購回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捐給故宮博物院。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其實在之前,許榮茂一直非常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眼前。許榮茂於1950年出生在福建石獅五星村的一個醫學世家。許榮茂的父親許國樑早年畢業於北京一所中醫學院,是一位集醫學、文學、星學於一身的知識分子。母親顏玲娜畢業於英國人創辦的聖路加大學,是醫院婦產科醫生。可以說許榮茂自小衣食無憂,這比李嘉誠、許家印等人家境要好很多。

許榮茂從小耳濡目染,畢業後自然而然選擇了中醫。70年代,許榮茂來到了香港,但是許榮茂當時並不會說粵語,其他人說什麼,他都聽不懂,因此他無法走中醫這條道路。在藥店裡當夥計常常被人取笑,只有幾天的光景,後因為不能適應粵語,所以最後只能跑到工廠去打工了。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這時,他只不過是個普通的打工仔,和許多打工的人一樣,什麼行業都做過。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轉行當上了證券經紀人,儘管醫學出身,但是許榮茂對經濟非常感興趣,從小他對數字十分敏感,心算過人。經過幾年的辛苦沉澱,許榮茂有了一些積蓄,於是許榮茂開始創業,開設了一家金融公司。

可以說許榮茂要比其他人幸運,從1981年到1983年,兩年的光景,他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有著敏銳的判斷能力和過人的投資天賦,於是,他認定這一行業將是自己施展才華的天地。32歲的許榮茂身價已過千萬。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之後許榮茂覺得還是做實業踏實,因此後來將資金投向紡織和成衣。在香港、內地開設工廠。然而做服裝特別累,員工多,業務量大,但利潤微薄。幫美國人做加工,等於為他人做嫁衣,成衣後貼上他們的標籤,沒有自己的品牌。當時香港還有林百欣這樣立足幾十年的成衣大王,所以許榮茂要立足非常困難。

1989年這一年是許榮茂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許榮茂放棄實業回老家轉做房地產。許榮茂的第一個項目選在了自己的老家石獅。他斥巨資投資修建了振獅大酒店和振獅經濟開發區。又修建了度假村,很快成為了當地最大的房地產投資集團。許榮茂這麼快在房地產取得成功,這要得益於從小接觸的中醫。中醫講究平和,不會為一些小事急躁。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1993年,在剛剛獲得“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之城的福建武夷山,許榮茂就以投標方式購得500畝土地,以2億元資金投資開發旅遊度假區。期間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和達爾文也投入大量資金做房地產項目。

1995年,許榮茂開始將手伸向了全國,資本開始瘋狂擴張,他在北京的發展順風順水。紫竹花園、亞運花園、華澳中心、御景園等等,幾個項目下來,許榮茂幾乎搶佔了北京1/3以上的高檔住宅市場,有所成就。但是許榮茂的名字仍鮮為人知。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2000年他轉戰上海,在一次契機,他利用萬象集團的虧損,購入股份,賺的盆滿鍋滿。他還打算在市百一店的對面一塊麵積14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建造一座333米的大廈,取名為上海世茂國際廣場,並預計投資30億人民幣。一個又一個大手筆,不能不讓人佩服他的戰略眼光和魄力。

當時上海業內說起高檔住宅必稱“世茂濱江”,6幢超高層高檔公寓和1幢60層的酒店式、70%的公寓綠化率充分展示了許榮茂的投資理念,這是當時上海市最豪華的樓盤之一。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去年李嘉誠旗下的香港中環中心的出售價格高達是402億港元,而許榮茂也參與收購其中,許榮茂以80多億擁有20%權益參與拿下香港中環中心。這是許榮茂將首次入場香港寫字樓市場,在中資接踵而至的火爆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許榮茂的創業經歷了香港闖蕩到故鄉投資,接著北京地產市場淘金,再到上海大展拳腳的過程。這一過程,讓許榮茂從一個打工仔變成身家545億的大富豪,完成了財富的積累。

事業有成後,許榮茂時刻不忘回報社會。在許榮茂的主持和倡導下,世茂集團創建了世茂慈善基金等多個公益基金,總規模已超億元。許榮茂還先後在北京、福建、江蘇等地資助了多個高校助學項目,並在全國各地捐資建設希望小學、僑心小學。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

大陸人去香港打工,因不會講粵語被嘲笑,憤而創業賺到數百億身家,許榮茂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