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套路,才是ofo的死穴?

滴滴的套路,才是ofo的死穴?

來源:略大參考(hyzibenlun)

自從美團吞併摩拜後,共享單車領域最大的懸念就是:ofo會去向何方?

9月初,ofo傳出即將完成E2-2輪融資,官方對此的態度是“不予置評”。而在此之前,坊間盛傳的說法是滴滴將收購ofo,每次流傳版本略有出入,但結果都是一樣:被ofo官方否認。

近日,略大參考從接近ofo的核心人士處得到消息:

滴滴確實對控盤ofo興趣濃厚,今年以來,雙方已經進行過多輪談判,但收購方案屢次在最後關頭被滴滴撤回,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8月份。

儘管ofo的故事結局尚不明確,但進入9月之後,ofo賬面上的錢已近枯竭。一方面是馬上要發工資的壓力,另一方面還有供應商在追款,不難判斷:小黃車即將迎來最後的存亡時刻。

這樣的處境難免讓人唏噓。

短短几年時間裡,這家明星創業公司如何從風光無限走向悲涼收場?略大參考近日拜訪多位資本圈知情人士,試圖在共享單車的複雜資本網絡中尋得部分答案。

一筆未完成的鉅額投資

滴滴許諾而未競的一筆鉅額投資,被多位知情人士認為是ofo命運的拐點——在這張鉅額空頭支票的鼓舞下,ofo開啟了大躍進,隨即負債累累。

一切還要從滴滴入股ofo說起。

2016年9月滴滴參與ofo融資,正式殺入共享單車領域。在當時的戴威看來,滴滴無疑是命中貴人。除了給錢,滴滴還承諾會向ofo提供其他支持和資源。作為交換,滴滴要了一票否決權——這成為日後影響ofo命運的隱患。

雙方度過了一段蜜月期。

期間,滴滴向ofo提出,可以拉上軟銀來一輪總額超過15億美元的融資。它這次開出的條件是:ofo要接受滴滴派出的幾位核心管理人員。

鏖戰中的戴威需要這筆錢,他想盡快解決戰鬥,在共享單車領域搶佔絕對領先優勢。

戴威答應了。

於是,在滴滴撮合之下,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和戴威就投資一事進行了面談,孫正義還當場手寫下了投資意向書。

滴滴的套路,才是ofo的死穴?

圖:軟銀創始人孫正義

據知情人士向略大參考透露,所有投資文件在2017年七八月份便已擬好,只待簽字。與此同時,滴滴的高級副總裁付強、財務總監柳森森、開放平臺負責南山等也按約入駐ofo,全面接手了運營、財務、市場預算等核心領域。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ofo進入迎接終極大戰的亢奮狀態。按照15億美元的融資金額,ofo制定了新的市場策略,開始大規模投放單車進行擴張,因此欠下鉅額債款。

然而,這筆錢後來成了空頭支票。

據ofo人士透露,早期ofo發展較為粗放,滴滴的人員入駐後,確實花了不少精力幫助公司改進提升。但在15億美元融資的事情上,滴滴以內部反腐等理由反覆勸說,導致軟銀遲遲不簽字。

到去年10月,戴威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不僅融資遇阻讓公司陷入財務麻煩,自己也被架空了。矛盾最終在11月爆發:這位明星創業者在盛怒之下將滴滴派駐的一干高管踢出了公司。

很快,數十名通過正常招聘流程入職ofo的員工也離開了,這些員工的共同點是此前都在滴滴就職。

這段蜜月期的結束似乎讓年輕的戴威徹底失去了安全感。從此,ofo走上倔強獨立的自救,並屢次激烈反對滴滴。

自救步步驚心

在陷入困境前,命運曾數次垂青於ofo。

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六七月和十一二月份,ofo的市場佔有率曾完勝對手摩拜,這一度讓摩拜員工很沮喪。

期間,ofo前投資人朱嘯虎曾志得意滿地在朋友圈轉發了新聞《ofo活躍用戶、用戶增速遠甩摩拜,穩居第一》,還由此引發過和馬化騰在朋友圈的一場口水仗。

滴滴的套路,才是ofo的死穴?

圖:朱嘯虎和馬化騰在朋友圈的口水仗

然而,拐點之後,ofo的處境一路向下。

2017年11月,軟銀的投資協議未能如期簽署,大躍進的ofo開始陷入資金泥潭。此時,摩拜的財務狀況也不好看,心急的投資人們開始屢屢發聲,希望兩家公司合併。

滴滴也是“合併論”的推動者之一。

由於摩拜大股東騰訊同時也是滴滴大股東,於是,滴滴在合併方案中提出,自己來主導合併後的新公司,而戴威等人則被要求退出。

毫無疑問,這個方案遭到了摩拜和ofo創始團隊反對。戴威動用一票否決權,合併失敗。

然而弔詭的是,11月中下旬,突然有媒體曝出ofo和摩拜挪用用戶鉅額押金,ofo資金突然緊張,不得不求助股東增資。

據悉,當時ofo不得已向阿里和螞蟻金服發起緊急借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滴滴動用一票否決權拒絕在ofo的融資文件上簽字。與此同時,滴滴還上線了自營單車品牌青桔,並花錢買下小藍單車的運營權——昔日蜜月期裡的雙方,似乎已經站到了對立面。

拿到借款後,ofo苦撐到了2018年3月。

期間,ofo曾多次聯繫軟銀,希望對方能在已經談完的投資協議上簽字,但一直無果。這讓ofo不得不從3月開始重新坐在了滴滴的談判桌上。

此時滴滴開出的條件是:由滴滴來主導控制ofo。程維出任董事長,戴威和創始團隊可以留下,戴威去做海外業務。

心高氣傲的戴威再次選擇了拒絕。

但資金告緊之下,他的驕傲只支撐了兩三個月。到今年五六月時,戴威有些絕望。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各方股東談了1個月左右,戴威同意了滴滴的方案,放棄獨立發展,首度同意交出ofo的控制權。

但變局再起。

簽字之前,滴滴又反悔推翻了協議。原因是:在盡職調查後,滴滴認為ofo的資產質量變得太差。

局勢在今年8月變得愈發緊張。在股東推動之下,滴滴又提出了完全接管ofo的新方案,但很快,又以該方案“未通過董事會批准”為由自我否定了。

就這樣,在滴滴數次提出方案又撤回方案之時,拯救ofo的時間窗口也逐漸關閉了。

誤會還是算盤?

多位受訪人士稱,ofo在資本場裡遭遇的以上變故,究竟是因為和大股東滴滴的誤會步步升級,還是落入了某些資本算計,尚難評判。

但滴滴對共享單車這條賽道主導權的渴望,是毫無疑問的。

儘管它未能在共享單車初興之時入局,但通過入股ofo加入戰局後,滴滴便一舉拿下ofo的大股東、一票否決權及核心高管位置——很顯然,作為國內出行市場的唯一巨頭,滴滴不希望“最後三公里”的市場落入他人之手。

只是,獨角獸滴滴低估了ofo獨立發展的慾望,沒有料到這家年輕公司會如此叛逆,無論是與摩拜的合併,還是其後的融資、重組安排,ofo創始團隊都沒有按照滴滴的意志推進。

當然,90後戴威也低估了80後程維掌局的決心,才會在資本局中如此步步驚心。

故事尚未結束。

滴滴已經留足了後手:一方面對ofo的重組施加影響,一方面在青桔和小藍單車上不斷投入,在共享單車領域形成控股+自主+託管的局面,全面對抗接手摩拜後的美團。

而ofo的困境對滴滴來說也不失為機遇——不僅可以藉機馴服桀驁的ofo,運氣好的話,還能以一個比美團接手摩拜更低的價格最終獲得ofo。

只是,戴威和ofo的驕傲,最終可能會化作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