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暴漲正在獎勵「我愛我家」們:一場資本狂歡今日正式上演

房租暴涨正在奖励“我爱我家”们:一场资本狂欢今日正式上演

剛剛過去的週末,關於房租上漲的一條條新聞不斷刺激著1.68億租房人的神經:

房租暴涨正在奖励“我爱我家”们:一场资本狂欢今日正式上演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在全國的一二線城市中,有13個城市房租漲幅超過20%。我愛我家集團研究院統計顯示:

2018年前7個月,北京租房租賃市場交易總量同比增長14.4%。在價格上,7月份,北京的住房租賃月租金均價為4902元/套,環比6月份上漲2.9%。

一般說,30%是房租收入比的“黃金分割”點,超過這一比例,其他消費的空間就會被大大壓縮,人們的生活幸福感就會明顯下降。

針對近期媒體關於個別住房租賃企業哄抬租金搶佔房源的報道,北京市住建委高度重視,聯合市銀監局、市金融局、市稅務局等部門於8月17日集中約談自如、相寓、蛋殼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賃企業負責人。

但房租上漲帶來的盈利預期,對有房屋租賃業務的上市公司顯然是個利好。20日上午,房屋租賃概念股就表現搶眼,截至午間收盤,市北高新、三六五網均封漲停板,世聯行、我愛我家、萬科A等個股均有較大漲幅。

房租暴涨正在奖励“我爱我家”们:一场资本狂欢今日正式上演

資本爭相佈局

貝殼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中國住房租賃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我國擁有13.7億人口,住房租賃人口約為1.68億,根據人口規模測算,目前租金GMV約為1.2萬億元。由於婚育年齡推遲、單身貴族崛起、月供與月租金的剪刀差擴大,預計2025年租金GMV將接近3萬億元人民幣,租賃人口2.3億;2030年,租金GMV將達到4.6萬億元,租賃人口達2.7億。

1.68億的租房人,上萬億的市場,而去年以來國家一系列支持住房租賃的政策的出臺,吸引了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長租公寓行業,各類長租公寓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據瞭解,長租公寓市場目前有三類玩家,房產開發商、中介服務商以及互聯網企業。

房產開發商方面:

萬科是中國最早進入租賃住房市場的開發商,早在2007年就開始佈局。萬科在其2017年年報中表示,截至報告期末,泊寓業務已覆蓋29個一線及二線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10萬間,累計開業超過3萬間。


龍湖集團CEO邵明曉則在上月對媒體公開表示,2017年,龍湖在全國開了1.5萬間長租公寓。


目前,國內排名Top100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已有超過30家涉足長租公寓領域,進軍長租公寓已成為房企拓展新的業務的一大趨勢。

房產中介服務商針對長租公寓也早有佈局:

鏈家旗下的自如,在管規模約70萬間。


世聯行在其2017年年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旗下的紅璞公寓全國簽約間數突破10萬間,在管運營房間約3.5萬間,平均出租率81%。


我愛我家在今年5月接受機構調研時候表示,目前共擁有3300多家門店(含448家加盟店)、5萬餘名經紀人,住宅資產管理業務擁有27萬套、55萬間的在管房屋套數,是中國最大的房屋資產管理服務商。

互聯網企業主要以魔方集團為代表,規模約為4萬間。

以上類型的公寓運營成本各有不同,據央視財經此前報道:

鏈家旗下品牌自如的公寓,這種一般被稱為分散式公寓,自如從原先的業主手中收房進行統一裝修,再通過線上平臺將裝修完成的公寓租出去。一套70平米兩室公寓的裝修費用平均下來在3萬元左右。裝修費用較低的原因是,直接從供貨商拿貨壓低了傢俱等成本。在自如官網上,一所上海市閔行區的兩室一廳的公寓,每月房租6000元,也就是說出租5個月就可以把裝修成本收回來。


另一種長租公寓是集中式公寓,以魔方為代表,房企直接將一棟樓統一裝修,並配備一些公共區域和服務。魔方位於上海市靜安區1號線地鐵口的一棟公寓,月房租在5000元左右。這樣一間25平米左右的帶衛生間和簡易廚房的長租公寓,整體風格偏酒店式,配置了沙發、茶几、床等傢俱,從毛坯到裝修完成整體的花費在6萬元左右,也就是說出租12個月可以把裝修成本收回來。

鏈家旗下貝殼研究院提供的報告《北京租金上漲的真相》中,把主要原因歸於拆違行動導致房源供應的減少;而此時恰逢畢業季,也提高了對房源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長租公寓先將房源集中籤下再進行改造提高房屋品質、後進行租賃的模式,進一步拉高部分出租房價格,

極速放大了當下的房源供需矛盾。

盈利模式仍在尋找階段

雖然行業前景可期,但市場參與者光想靠租金就把成本收回來顯然不現實。8月19日,地產大佬潘石屹就在一場論壇上指出,

“以下我的這段話有可能要火。現有的情況下我不建議去做長租公寓,原因很簡單,就是你一定會有銀行貸款,你如果是從銀行貸款來的利息,按照銀行的基準利率是4.9%,你可能4.9%拿不到,得5%、6%,你把款貸過來建成公寓,你租出去,你的回報率最高超不過1%,租房的價格再翻一番還是虧本的。”

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他對媒體直言,“目前看不到長租公寓的盈利模式。”根據他的測算,按照租賃的方式運營,上海住宅市場的投資回報率只有1%左右。如果未來5年租金翻一番的話,投資回報率也僅為3%到4%,無法覆蓋租金成本。況且指望租金大幅上漲本身就不現實。

既然自我造血功能不足,長租公寓正能靠外部輸血不斷融資。蜂鳥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分散式品牌公寓TOP10(自如、優客逸家、蛋殼公寓、青客公寓、愛上租、魔飛公寓等),總融資金融約為75.792億元;而集中式品牌公寓TOP10(魔方公寓、V領地、安歆公寓、灣流國際等)融資總額約為71.15億元。

一旦融資不暢,後果便是資金鍊斷裂,公司倒閉。有媒體通過對2017年以來“陣亡”的11家知名長租公寓品牌的研究發現,有9家是由於資金鍊斷裂、經營不善而造成,這一方面反映出運營能力對於長租公寓運營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說明,在盈利能力不足、難以形成穩定現金流的情況下,很多長租公寓品牌仍然高度依賴融資。

到目前為止,尚未有長租公寓品牌宣佈整體盈利,相反,根據《白皮書》的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公寓門店關店率達到3.6%。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