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領銜與德國學者對話,「歐洲火車頭」將與中國共同推進全球自由貿易

for English version

周小川领衔与德国学者对话,“欧洲火车头”将与中国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

攝像:劉佳

本週, 由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顧問周小川擔任團長的中國智庫專家代表團訪問布魯塞爾、日內瓦和柏林, 在中美貿易戰加劇背景下與歐洲智庫進行深度交流。

週五, 在由德國科爾伯基金會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共同舉辦的主題為“中德經貿關係及未來影響”的研討會上,他們坦誠互見, 以凝聚共識加強合作, 保護全球多邊貿易體系。

周小川在致辭中強調,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方高度重視同歐盟,特別是同德國的關係。雙方雙邊關係的穩定發展,有利於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對抗貿易保護主義,支持開放市場、自由貿易。

中方代表團名單

周小川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顧問

魏建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朱光耀 財政部原副部長

胡凱紅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

張燕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阮宗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張建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宗良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

張維為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

白重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楊曉忠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

周小川還回答了幾個歐方關注的問題,比如知識產權保護,重申了中國政府保護知識產權和加強執法的立場。他表示強制性技術轉讓是明確禁止的,但我們鼓勵知識和技術的交流。

德國外交事務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亞洲研究項目負責人伯恩特·伯傑認為,雙方應深化合作,歐盟的“亞歐互連互通”新戰略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沒有衝突。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雖然價值觀和社會制度存在差異,中國和德國都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總的來說,中德都是多邊主義和和平發展的維護者。

來自中歐雙方的高端智庫代表通過坦率、自由的討論,針對雙方目前存在的疑點、熱點和焦點問題,提出各自的解決方案和思路,同時為雙方下一步交流和合作提出了新思路。

周小川领衔与德国学者对话,“欧洲火车头”将与中国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

伯恩特·伯傑(Bernt Berger), 德國外交事務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亞洲研究項目負責人

攝像:劉佳

歐盟的互聯互通新戰略並不是和絲綢之路戰略或“一帶一路”倡議並駕齊驅的模式,它主要關切的是眼前利益,以及歐盟如何藉此擴大自己的利益。我們的主要興趣之一在於如何規範競爭並避免衝突,以及我們如何才能使整個對接過程更加透明。

我認為中歐間合作的潛力很大。不過,因為“一帶一路”倡議是很多小項目的集合,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需要協調,而協調則主要取決於實施項目的人。所以我認為中歐應該在規則和機制上加強合作。我們應該共同思考什麼樣的實施過程將真正有利於歐洲,中國以及沿途國家。

我想說的並不是主宰權,而是有時候粗放行事難以真正滿足實際的特定需求。中國發展模式下形成的在中國運轉良好的道路和機場可能不一定在其他國家以同種方式運作。如果這些基建項目修成,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但這些國家無法產生償還債務所需的價值,那麼,這就會是一個問題。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透明度和合理的機制來確保項目管理,以便各方都真正從中受益。

周小川领衔与德国学者对话,“欧洲火车头”将与中国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

周小川,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顧問

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歐貿易關係非常緊密。中方高度重視同歐盟、特別是同德國的關係。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雙方增進了解,有利於雙邊長期穩定的發展,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對抗貿易保護體系,共同參與WTO的改革。支持開放市場、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

中德經濟合作是整體關係的壓艙石,我們繼續探討如何加強經濟合作基礎,跨境投資,擴大雙向開放,營造公平開放的環境和制度框架。助力推動中歐之間的投資協定,當前信息化、新一輪技術革命不斷髮展,雙方開放技術合作、人才交流、科技教育高效、企業之間的創新合作,很大潛力。

另外,雙方企業合作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覺得溝通是有益的,能增進理解,也很重視德國商會在中德合作中提出的多項意見和建議。

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加劇,美國媒體出現了很多對中國的批評,有些事情是不真實的,有些把小問題誇大了,有些把個別案例說成是系統性問題。我們也想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大家可以給出更精準的建議。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現在是方針政策和法律都非常明確,執法力度還有待改進。中國政府方面是明令不準搞強制性技術轉讓。但是我們還是鼓勵知識和技術的交流。另外,企業間,企業層面上的談判和政府的政策也要加以融合。

我們也討論了中國的大型銀行是否只對國有銀行貸款,另外這些貸款是不是有補貼,這些問題都存在著需要討論的方面。

此外,我們也討論了一下中美貿易戰,如果按照當前這種情況,走向惡化的狀態,大家對情勢都怎麼估計。包括一些數學模型所計算的,當前這些措施對中國的GDP增長有多大的影響。

我們在發言中也提到了,中國現在GDP增速有所減緩最主要的還是國內的原因。就是中國經濟在面臨著艱難轉型,在轉型過程中會有一些減速的現象。另外,追求過高的速度對中國經濟也不健康,也不可持續。

中國對於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也制定了一些初步的應對想法,諸如擴大內需,出口目的地國別的多元化。中國也在重點發展服務業。

周小川领衔与德国学者对话,“欧洲火车头”将与中国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

麥克斯·哈尼施(Max Hanisch), 德國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攝像:劉佳

深化貿易關係是一個好主意,但它取決於很多條件以及這些關係的未來走勢。因此,貿易雙方都有常見的抱怨,但不會就此止步。

歐盟在中美貿易爭端中所能做的,就是希望能夠在雙方之間發揮聯繫的作用。我們希望獲取的是,中國想要以什麼價格進入美國市場或歐盟市場,和如何使兩者價格都降低。

中歐關係依然牢固。我們雙方的互補是非常穩定的。保持和進一步完善雙方的關係很重要。也許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新的方式來完善對方。我認為有可能建立一個雙方國家和地區都可以合作的新市場。

如果你從歐洲的角度來看,進入中國市場對歐洲來講至關重要。

我們應該回到消除貿易障礙的思路,減少貿易障礙是主要目標,這也應該是未來的主要目標。

周小川领衔与德国学者对话,“欧洲火车头”将与中国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

魏建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攝像:劉佳

建立中歐智庫交流機制這個問題很重要。

高端的智庫,權威領域裡面的權威人士,在講權威的中國聲音,這是正確的中國聲音,不是歪曲的,被曲解的聲音。權威的理解比什麼都重要。

不要強求一致,不要硬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出去。但通過做工作,我們請大家認識到,什麼是對大家最好的、對大家都有益的、公正的、透明的、規則的多邊治理體系。

歐方覺得我們來的少,多年不來,像這種高端的智庫交流,常年不見;如果建立經常性的溝通機制,他們是歡迎的。

劉佳(柏林) 付敬 劉毅 布英娜 王哲 謝嘉韻(北京)整理報道

熱文推薦

周小川领衔与德国学者对话,“欧洲火车头”将与中国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
周小川领衔与德国学者对话,“欧洲火车头”将与中国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