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以後又有共享按摩椅 躺著把錢賺了能實現嗎?

共享單車以後又有共享按摩椅 躺著把錢賺了能實現嗎?

2017年最火的概念是什麼?共享經濟絕對可以佔得一席之地,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再到最近又開始浮出水面的共享按摩椅。城頭變幻大王旗 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些打著共享經濟概念旗號的項目究竟靠譜不?能否有持久性?

作為這輪共享經濟的鼻祖,共享單車年底的倒閉潮給共享經濟熱潑了一盆冷水,即使是頭部企業摩拜、OFO,在寒冷的冬天,一邊是因為騎車人大幅減少而扎堆佔地,一邊是現金流壓力下合併聲音不時傳出。

那麼共享按摩椅是否又能獨善其身呢?

共享單車以後又有共享按摩椅 躺著把錢賺了能實現嗎?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共享經濟的定義,通常來說,共享經濟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判斷是否共享經濟的很重要一點是是否增加了新的社會資源,從這點來看,短租領域的代表Airbnb、螞蟻短租,打車出行領域的順風車都屬於共享經濟領域。而包括滴滴專車、摩拜、OFO都屬於偽共享經濟。共享充電寶和共享按摩椅也是如此。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比較經典的段子,一個人說,說他突發奇想,想起了一個共享電腦的創意,租一個固定場地,買來電腦、接好寬帶,按用時收費。後面有人回覆:這個不就是傳說中的“網吧”嗎?

所以,所謂共享按摩椅其實也是一種租賃業務。目前來看,按摩椅的優點是佔用的時間短,佔用地放小,公共場景也更為多樣。主要出現在電影院、機場、KTV、大型商場等一些公共場所,通過二維碼掃碼支付,獲得一定時間的服務。

共享按摩椅是否能盈利?

共享單車以後又有共享按摩椅 躺著把錢賺了能實現嗎?

目前來看,頭部企業尚可,根據第三方數據,按摩椅排名前幾名的品牌,在市場上投放共享按摩椅都已經過萬臺,營收過億,年化收益在100%-300%,看起來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數據,但是涉及到跟場地方分成,產品折舊維護等,所以並非每一家共享按摩椅都能實際盈利。

按摩椅能否成功取決於按摩椅的成本、運營模式等諸多原因,目前來看,按摩椅的成本較高,一臺普通的按摩椅的成本至少也要3000元起,高端一點按摩椅成本在1萬—2萬。雖然通過掃碼支付可以節省人力成本,但維護的成本也不低。

其次,按摩椅並非像自行車一樣,屬於出行的剛性需求,並非高頻需求。移動手機的出現,讓人們的空閒時間都被手機佔用,而按摩椅是為數不多的不“耽誤”玩手機的休閒工具。在實際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電影院,等待看電影的觀眾一邊躺在按摩椅上,一邊玩著手機,很大一部分是嚐鮮。

歸根到底,所謂的共享按摩椅只不過是因為產能過剩、庫存壓力大,倒逼上游廠商“曲線救國”,變賣為租的方式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