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陆军第46军军史——第十一章 第四节

军史|陆军第46军军史——第十一章 第四节

第十一章

适应和平时期部队建设要求加强部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

第四节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大抓基层建设

1954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遵循。1960年10月,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成为一个时期指导军队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第46军党委认真贯彻《政治工作条例》和中央军委《决议》,按照“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典型带一般”的思路,认真开展整风运动,组织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雷锋等先进典型,开展争创“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活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

一、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纠正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一次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6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全军坚持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方针,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开展整风,目的是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克服主观主义(主要是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重点解决官兵之间、上下之间、军民之间的矛盾。

第46军整风运动,大体分为检查批判、反右派斗争、专题整改、反省提高4个阶段。整风开始后,各级认真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重点学习讨论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掌握思想武器,宣传解释上级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精神,引导大家解除顾虑,以对党对人民对军队建设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坦诚交流。团以上党委、机关采取个别谈心、党小组会、官兵座谈会、军地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广大指战员对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表现,进行了批评,提出了建议。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机关从政治上、思想上普遍进行自我检查,并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进行整改。许多团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劳动,亲身体验基层和群众的疾苦,研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在此期间,由于社会上极少数右派分子乘所谓“大鸣”“大放”之机,大肆散布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引起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警惕。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的指示》。14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进行反击右派的教育和声援反击的指示》。据此,整风运动转向了反右派斗争。在反右派教育中,军采取团以上机关编组学习、营以下干部分批

集训、战土集中时间讨论的方式,重点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辩论,借以端正认识,明确立场,提高阶级觉悟。但是,由于受大的政治气候的影响,部队反右斗争也出现了扩大化的问题,对一些思想上有模糊认识、有一定历史问题及其他一般性问题的人进行了错误批判,共划定15人为所谓的“右派分子",并分别给于党内和行政处分。这些人于1975年全部得到平反并落实了有关政策。

反右派斗争之后,整风转入专题整改阶段。为加强整改阶段的组织领导,团以上单位成立了整改小组。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对农业合作化、统购统销政策和市场供应紧张等表示疑虑和不满的思想及言论,以及部分干部存在的个人主义等问题,各级注重发动官兵积极参与,进行大鸣大放、大整大改。期间,对包括厉行节约、精简机构、干部下放、家属返乡、改造思想、调整关系、改进作风、整顿纪律等8个问题,进行了专题整改。军党委提出了四项整改措施:(一)鼓足干劲,掀起朝气,肃清暮气;(二)打掉官气,深人实际,深入群众;(三)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树立勤俭建军的风气;(四)树立民主团结作风。在专题整改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双反”运动(反浪费、反保守),横扫“五气"(官、暮、阔、骄、娇),部队15天就贴出大字报170余万张,浪费、保守、“五气”等不良现象受到了揭发批判。1958年初,整风进入第四阶段,主要是针对整风揭发出的问题,学习文件,批评反省,提出整改措施。整风运动于1958年5月基本结束。

整风运动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从“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大鸣大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和纠正了领导干部、领导机关中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增强了党内团结和官兵关系,提高了官兵的思想觉悟。但是,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问题,整风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1959年2月13~19日,中共第46军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吉林市召开。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233人,列席代表177人。大会贯彻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1958年各项工作,着重检查思想作风,特别是批判了工作中的浮夸作风。大会选举产生了军第二届党的委员会和党的监察委员会。二届一次全会选举萧全夫、高德西、徐其海、谢正荣、赵靖远、周克柳、张绍仪为军党委常委,萧全夫为第一书记,高德西为第二书记。

根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指示,1959年9月,第46军以四级(军、师、团、营)党、团员干部会的形式,开展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4972名党、团员干部分两批参加了会议。四级干部会议之后,用25天时间,在所有连队和机关的士兵中进行了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心是反右倾、鼓干劲、保卫总路线、拥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这次运动中,军共错误划定“右傾机会主义分子"13人,“中右”10人。1962年,这些被错判的人员经甄别全部予以平反。

二、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后,根据总政治部统一部署,军首先在干部中开展了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活动。1960年7月,总政治部批转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关于组织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报告》,要求全军各级领导机关热情支持和领导广大青年士兵学习毛泽东著作。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发行后,根据总政治部指示,全军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当年,第46军有4470名干部(占干部总数的90%)参加了军区、军、师组织的学习毛泽东著作集训队。在军集训队的考核中,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83.8%和43.9%。1961年,军党委作出《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掀起群众性的学习毛泽东思想新高潮的决定》,号召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采取具体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地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运动,掀起群众性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新高潮。随后,军、师、团各级都建立了学习中心组,坚持经常学习。军党委委员全部阅读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军利用20天时间集训了209名团营干部。各师在抓好普遍学习的同时,也组织了连排干部集训。沈阳军区政治部转发了第133师党委结合工作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情况报告。

1962年1月18~24日,中共第46军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462名。大会重点检査、总结了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的情况,研究部署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等重要问题。大会选举产生了军第三届党的委员会和党委监察委员会。三届一次全会选举高德西、谢正荣、程登志、赵靖远、王振东、皋峰、周克柳为军党委常委,高德西为第一书记,谢正荣为第二书记。

此后,军党委在指导毛泽东著作学习活动中,更加注重抓好各级党委“班子”思想革命化,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火车头”作用,以自身思想革命化带动部队的思想革命化。军党委每年进行一次整风交心,沟通思想,增进团结。特别是1963年在团以上党委中开展的以反铺张浪费、反特殊化、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五反洗澡”活动,深入扎实、严肃认真,取得较好效果,推动了各级党委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1965年6月21~30日,中共第46军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吉林市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69名。大会审议通过了第三届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监委工作报告,讨论研究了学习毛泽东著作、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党的委员会和党委监察委员会。四届一次全会选举了军党委常委,刘光涛为第一书记,谢正荣为第二书记。11月24日~12月9日,军党委召开军、师、团三级党委书记会议,总结交流党委建设经验,炮兵第517团等8个单位党委作了经验介绍。

在抓毛泽东著作学习活动中,第46军党委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讲究学习成效,要求各级做到“四个结合”、抓好“三个环节”。“四个结合”,就是结合国内外斗争形势学,结合不同任务和环境特点学,结合政治教育学,结合部队现实思想学。“三个环节”,即学习前调查研究,确定重点;学习中联系实际,反复对照;学习后狠抓实践,指导行动。同时强调,要突破一般化,学出新水平,不断克服只抓时数、篇数、人头数、心得笔记数的倾向,注重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提高学习质量上下功夫,在推动部队建设上见成效。在各级党委的正确引导和带动影响下,学习毛泽东著作日渐成为干部战士的自觉行动,并涌现出了一批学用毛泽东著作的积极分子和先进典型。第397团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促进了部队建设全面发展,以“生产粮食超百万、军事训练满堂红”的过硬事迹,成为沈阳军区先进典型。第46军在该团召开了基层政治工作现场会,着重推广他们开展训练中政治工作的经验。1958年12月,该团政委李锡文被挑选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第137师党委联系实际学习毛泽东著作,破官立勤,狠斗名利思想,开门、走出门、请上门接受群众帮助,在思想革命化方面成效显著,被沈阳军区树为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典型和先进师党委。第137师防化连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被沈阳军区树为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连队,荣立二等功。第137师家属农场的37户家属,在毛泽东思想的鼓舞下,不做“官太太”,要当“女八路”,艰苦奋斗办农场,被沈阳军区树为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集体。军通信营架设连排长曹惠臣,不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被沈阳军区树为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

通过学习毛泽东著作,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对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改造世界观,增强斗志,改进工作方法,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林彪推行的“走捷径”“背警句”等“左”的影响,学习活动也出现了庸俗化、简单化等偏差。

三、开展学习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先进典型活动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人民解放军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开展树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和学习毛泽东著作等活动,先后涌现出雷锋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一批先进集体。他们不仅是人民解放军的楷模,而且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雷锋是沈阳军区工程兵第10团运输连班长。他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自觉改造世界观;工作勤勤肯肯,干ー行、爱一行、钻一行,是沈阳军区的先进典型。第46军广大官兵积极响应沈阳军区号召,学雷锋、当先进逐渐形成氛围。1962年8月雷锋牺牲后,国防部授予雷锋所在班“雷锋班”荣誉称号,总政治部发出宣传和学习雷锋模范事迹的通知。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刊发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学习雷锋的热潮迅速从沈阳军区扩大到全军、全国。第46军政治部也及时发出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指示,各单位充分利用广播、幻灯、板报、专刊等形式宣传雷锋的思想和事迹,组织干部战士认真学习中央领导人的题词,阅读《雷锋日记》和《雷锋的故事》。为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4月,军召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表彩了一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第409团3连指导员黄显万,当战士是优秀战土,当干部是模范干部,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被沈阳军区树为学习雷锋标兵。此后,部队学习雷锋活动不断深入,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不断涌现。第136师医院炊事员李华金工作勤奋、敬业精业,服务态度周到,炊事技术过硬,在军内外表演炊事技术200多场,受到广泛好评,被沈阳军区树为先进典型。第406团6连班长于连坤乐于助人,做了大量好事,在一次国防施工中,为了战友的安全,奋勇排险,光荣牺牲,被誉为雷锋、王杰式的人物。军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作出《关于开展向于连坤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在部队组织了事迹巡回展览。

1963年3月30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艰苦作风,代代相传》的通讯和“好八连”的故事,介绍了上海警备区警备团3营8连的事迹。该连于1947年8月组建于山东省菜阳,上海解放后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担负警卫和巡逻任务。全连官兵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艰苦奋斗的作风代代相传。他们克己奉公,動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4月25日,国防部授于8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第46军部队在学雷锋的同时,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学习“好八连”的活动,并结合争创“四好连队”运动,表彰了一批“好八连”式的先进集体。

此后,部队又开展了学习王杰、“硬骨头六连”等活动。学习先进典型活动,极大激发了官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热爱岗位的政治热忱,营造了部队良好的道德风尚,对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推动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进行政治教育

这期间的政治教育突出阶级教育这个主题。1961年1~2月,部队利用1个月时间,进行了以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査斗志、查工作为中心内容的“两忆三査”教育。其中以忆苦思甜为重点,采取忆“三史"(家史、村史、党史),请“三老”(老贫农、老工人、老干部)作报告,参观日军残害中国军民的“万人坑”、阶级教育展览等,激发阶级仇恨,提高阶级觉悟,使全体官兵认清形势,站稳立场,树立战胜暂时困难的信心,坚定对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确领导的信念。1962年,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妄图窜犯大陆。为做好应战准备,军于7月份集中时间进行了控诉美蒋罪行教育,使广大官兵加深了对美蒋反动本质的认识,提高了革命警惕,树立了常备不懈的思想。1963年初,军第一次在部队中进行中苏两党分歧公开化的教育,下半年和1964年春又进行了两次反苏修教育,都取得了明显效果。1965年人民解放军取消军衔、减薪定级。第46军及时组织专项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正确对待军队制度改革,确保了部队思想稳定。

五、大抓基层建设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第46军就十分注重抓基层打基础,较好地实现了“战转平”的平稳过渡。1956年,各部队以迁入新营房为契机,深人开展以落实共同条令、建立正规秩序为中心的正规化建设活动,促进了基层部队的全面建设1958年,军党委着眼加强基层建设、改进领导作风,又提出了领导和机关干部下部队的“四、六、八”制度和干部下连当兵制度,规定军、师、团的领导和机关干部每年下部队蹲点时间分别为4、6、8个月,期间编入班排当兵时间不少于1个月,没有当过兵或者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青年干部首次体验当兵的时间至少半年。军长萧全夫带头到第409团9连7班当兵1个月,与战士实行“五同”。在军、师领导的带动下,部队共有1000多名干部下连当兵,并帮助基层解決了许多困难,密切了官兵关系,促进了官兵团结,有力推动了基层建设。1960年,军党委在年度工作纲要中,进一步提出加强连队建设的5条标准。4月14~20日,军二届二次党员代表会议作出决议,强调要反对官僚主义,改进领导作风。7月,军党委进一步提出,要切实克服“三多三少”(上层活动多,深入基层少;文件报表多,总结经验少;一般号召多,具体帮助少),关“四闸”(会议闸、文件报表闸、集训闸、借人闸),树立面向连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作风。当年,还抽调1028人次的干部,组成336个工作组,分4批对35个连队党支部、营党委及部分小单位党支部进行了整顿,37.6%的后进党支部经过整顿迈入先进行列。1961年,又对66个党支部和所有团支部进行整顿,恢复建立连队军人委员会。为保证基层干部力量,军党委要求各级严格控制连队干部的流动,连队干部出现临时缺额时,要安排机关干部下连代职,保证所有连队长期有70%以上的干部在职在位。同时,对干部进行了普遍审查,较大幅度地调整了连队主官。1962年之后,部队全面学习贯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政治指导员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连队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连队支部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基层政治工作日趋正规和活跃。

在加强基层建设的过程中,第46军坚持把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作为重要载体。1958年,根据总政治部《在连队中开展“五好”运动的指示),军深入开展了以“学习好,爱护武器装备好,消灭事故好,节约好,身体好”为基本内容的争当“五好战士”活动,并主动与第38军相约开展友谊竞赛,在部队营造了一个比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1960年9月,中央军委对“五好战士”标准作了重新规定,确定为“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1961年全军争创“四好连队、五好战士”运动全面展开后,军党委又作出《创造“四好连队”的决定》,创造“四好连队、五好战士”运动随即掀起热潮,并成为基层建设的目标和经常性工作。当年,共评出“四好连队”82个,占连队总数的26%。1962~1965年,共评出“四好连队"288个,“五好战士"3万余人次。“四好”“五好”运动的开展,使部队各行各业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各项工作,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1964年8月,军召开“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会议,表彰了59个先进单位和个人。

1964年林彪提出“突出政治”"之后,强调“政治挂帅”,以政治思想好这个“一好"带动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三好”,政治思想好的内容也突出了阶级斗争等“左”的观念,使“四好连队”“五好战士”运动发生了偏差,出现了形式主义、锦标主义等倾向,部队也发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故。仅1964年就发生各种事故107起,其中政治性事故和刑事案件18起,行政责任事故89起,亡7人、伤59人,对部队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

“四好连队”,即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调练好、生活管理好。“五好战士”,即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技术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

军史|陆军第46军军史——第十一章 第四节

PLA136137138133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部队大院子弟】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

PLA136

PLAPLA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