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校,我深深地懷念你

卫校,我深深地怀念你

衛校,我深深地懷念你

1947年“五四”青年節這天,我和同學40餘人,為了解放戰爭的需要,從冀東軍區“魯藝”調到衛生學校來,很快舉行開學典禮,進入了緊張的學習。我們軍醫三期,基礎課如解剖學、生理衛生學、拉丁文相繼開課。這一期學員40餘名。有的來自建國學院,大部分來自魯藝學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有。儘管學校師資水平較高,有的老師是“南滿醫科大學”畢業的,有的老師是從北京大學來的。但面對這樣文化水平學員教學,不能不說是一個難題。可是我們的老師自編教材,講解通俗易懂,不懂再講,不怕麻煩,課堂不懂,課後個別輔導。教拉丁文的陳路丁老師,把a、b、e、d、e拉丁字母編成歌,把藥物編成曲,邊學邊唱,便於記憶。這樣大家學起來就容易多了。總之,老師們想方設法把每天所教的課程,通過討論,讓學生們進一步消化吸收。老師在課堂教課,隨時提問、答疑;講完一個章節,也合上書本測驗。每期也集中考核兩次,記錄觀察評價教學效果。

由於處在戰爭環境裡,學員沒有固定的校園和宿舍。當時的校舍選在了灤水之北,長城以南的遷安縣太平寨。這是一個東西長約一華里多的街道,分前後兩個街。街的東半區是軍區衛生部和附屬醫院的駐地;西邊的前後街是校部教職員工和學生(軍醫二期、軍醫三四期,調劑二期、護訓隊)駐地。大家都住在老鄉家裡。我們三期是在鎮中間后街的一個破廟裡上課。開始是以揹包做凳子,雙膝為桌子,後來找些舊木片拼成一排排窄板,作為僅能記錄寫字的課桌,條件十分艱難。但太平寨倒不宣鬧,無噪音干擾。它被群山環抱,我所住老鄉家的後院牆就是天然的屏障一一山。山坡上有部分梯田,蒼松翠柏,舉目可見。有時還能看到披著美麗羽毛的山雞飛來飛去,景色十分秀麗迷人!環境優靜,真是我們上學讀書的好地方。

學員們過著緊張的軍事生活。晨起,居住分散的學員,聽聲立即起來,整好軍裝,打起裹腿,跑向集合點,然後由值星員帶隊操練,每班要留下兩人搞內務衛生,給老鄉打掃院子、擔水。大家十分認真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鄉親們對子弟兵的感情很深,有的學員病了,大娘還做雞蛋麵湯送來,軍民關係,魚水情深。業餘時間,各有一塊菜地,從種到收都由學員自理。星期日有時安排到長城外山上去砍柴,以減少伙房燒柴的負擔。每週學員有一次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政治學習也抓得緊,每天有讀報時間,集體閱讀。政治課內講時事、社會發展簡史等。學習生活緊張有序,校領導按照抗大的辦學模式,將衛校辦成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解放區特有的學校。在戰爭年代,我們的老校長劉韶九,在資金缺乏又無設備的情況下,創造了奇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白衣戰士。這些學員,雖然有的後來改行,但都成了新中國衛生戰線和各行各業中的骨幹力量!

劉韶九簡歷(來自網絡):1907年出生于山東省濰縣,1937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醫科大學第四分校校長,熱河醫學院院長。劉韶九,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方總部衛生學校教員,晉察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教員,冀東軍區衛生部副部長、部長,冀東軍區衛生學校校長。建國後,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教育處處長,瀋陽軍區後勤部獸醫處副處長,吉林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吉林省科學協會副主席。

——選自四十六軍內部刊物[愛晚情音]1999.5.15。

向[愛晚情音]前輩致敬!

感謝[愛晚情音]主創者後代!

卫校,我深深地怀念你

PLA136137138133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