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爲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黃 河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劉 大 為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我一生有無數的朋友,但情同兄弟的只有兩個人:長我兩歲的管樺和小我一歲的劉大為。兩年前剛剛送走了管樺,他的英魂還未在還鄉河的竹林中散盡;今秋,又接大為突然辭世的噩耗。我仰天長嘆,伏案痛哭。一而再、再而三地送亡靈,追亡魂,真令我唏噓不盡。他過八十歲生日時,向雲曾約我,同返北京附近的百花山——當年抗日戰爭中的舊戰場,去山中野餐敘舊。而我因腳疾未能前往,不料他竟以典型的劉大為風格,匆匆棄我獨去;家中的案頭上,撂下一摞一摞剛剛出版的,160多萬字的《劉大為文集》,扉頁上的簽字還墨跡末幹。這一切的一切使我陷入了難以忍受的悲痛之中......!

1943年我從後方調到冀東軍區的尖兵劇社,認識了在抗日軍民中小有名氣的管樺劉大為,年輕氣盛的我們,在懂不懂“三一律”爭論中,不打不成交地結下了友誼。從此,持續了六十二年的友誼幾乎涵蓋了我們的一生。熟悉我們的同志,常把我們三人,戲稱為冀東文藝戰線上的“三劍客”。更由於我和大為同姓(我本姓劉),又常被人誤為親兄弟。在那個時代,能被人們稱道,是在極其艱苦,考驗意志的戰火中,用勇敢,用不惜生命,用對戰友的俠義,對正義事業的執著,對侵路者倔強不屈的品格而換取的!劉大為就是這樣的一個英雄,一個俠客,一個在殘酷的革命生活中,還保持了浪漫主義精神的"騎士”。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劉大為就參加了革命。1938年秋,他在家鄉冀東唐山地區參加了黨領導的二十萬冀東人民舉行的抗日大暴動。從此,便棄學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革命道路。幼年時,他讀過大量的文學作品,從郭沫若的早期譯著《屠場》、《石灰王》到蘇俄的作品《鐵流》,《毀滅》,《夏伯陽》——其中的人文主義和為無產者謀利益的革命主義,為他的人生注入了全新的認知,成為他追隨抗日救國隊伍,投入歌聲嘹亮,紅旗飄飄的軍旅生活的動力。

後來,大為參加了肖克將軍領導的八路軍的挺進軍,在平西、平北、冀東遊擊區,勇敢地參加了無數次和日本侵路者的廝殺和戰鬥。後來,由於戰爭的需要,他和幾位同志,辦起了一張戰地報《尖兵報》。從編輯到記者,一共五人;自刻蠟板,油印出版,長城兩側的山凹是報紙的辦公地,馬背馱著報社所有家當。但是,在當時的游擊區,它是人們心中的一張“大報”。多少人依著這張報紙,得到前線的消息;多少人依著這張報紙,得到了抗日精神的鼓舞。

我軍攻打昌黎,大為前去作戰地採訪。當時,他不顧危險,竟和攻城部隊攀上了城牆,一邊戰鬥一邊採寫部隊的英雄事蹟。回來後,他興奮地說,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實感真情。他調來尖兵劇社,從事文藝創作後,我們吃住行軍都在一起;又一起寫歌,寫詩,編劇本;你彈我唱,同臺演出;親切之情,形同手足。一九四三年冬,我們在盤山宿營時,不幸被日寇包圍。地形複雜的盤山那時已是冰凌世界,我們不得不忍受著寒冷和飢餓,準備戰鬥突圍,同時心中也暗暗企望,敵人進山不會成為事實。我記得,可能是為了給自己鼓氣,大為、我和其他的同志們爬到山頂,唱起了戰歌。敵人始終沒有進山,可能是怕盤山有重兵埋伏,也可能是聽到了我們的決一死戰的歌聲,被“嚇“跑了。

在解放玉田的激烈巷戰中,大為冒著亂飛的槍彈塗寫宣傳標語。極巧的是,我正好從敵人手中繳獲了一架照相機,就將他手提白灰桶,在一塊雕有石獅的牆面上書寫著“勝利的時候到了”的身影拍了下來。這張保存了半個世紀的照片今天也被收入到剛出版的《劉大為文集》。

冀東是華北與東北之間重要的戰略通道,因此,日寇不惜重兵在冀東地區瘋狂掃蕩,進行“集家並村”,燒殺搶掠,搞無人區,到處是封鎖溝,地雷,碉堡,鹿柴和鐵絲網。在這樣殘酷的遊擊環境裡,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如何生存,"保存自己,消天敵人"。所以,即使是文藝隊伍,也要一手拿筆,一手拿槍,隨時準備和敵人戰鬥。回想那時的我們,年輕健壯,橫眉怒發,意氣方剛。而大為,更是以他突出的人格魅力,成為抗日戰爭中文藝戰士們的驕傲。他驍勇,在戰鬥中不懼槍林彈雨;他幽默,在艱苦生活中不失童真幽默;他俠義,在同志當中用真情實意結交了朋友無數。

在解放後的日子裡,每當年關或節日,常有一些曾在一起戰鬥過的老區農民朋友從唐山,盤山,捎帶著家鄉的核桃大棗進城來看他。大為他不棄寒微,不居高臨下,不改誠摯坦蕩,與人為善、充滿情懷的美德。他人氣十足,朋友中像黃永玉,黃胄,李可染,吳作人,趙丹、李德倫、黃宗江等等,都是與他動過真情的朋友。我見過吳作人留給大為的一個便籤,上面就簡直地寫著:大為,快來,帶小妹來吃飯吧。

大為他不卑不亢,從不屈尊媚上。建國後,他從空軍政治部調任解放軍報記者。在採寫抗美援朝空戰中,張積慧打下美國王牌飛行員”空中霸王”戴維斯的事蹟後,媒體不發表,上邊不表態。他索性直接給周恩來總理寫信請示。終於得到總理的批准,為報道志願軍空戰的消息打開了通道。五十年代末,他曾寫過一篇“迎接我們的貴賓——伏洛希洛夫訪華的報導。文中寫道,我與新華社記者,登上"南昌號"軍艦,駛出吳淞口迎接蘇聯貴賓。我看到旭日升起,藍色的大海鋪上了一條金色的大道。文章發表時,金色的大道被改成‘’藍色的大道"。他嘆道,坐在編輯部辦公室裡,怎麼能體會到蔚藍的大海上,在初升陽光的照耀下,顏色多彩多姿的變化呢。這不禁使人想到,蘇聯作家西蒙諾夫,在衛國戰爭的戰場上,描寫雨時,寫過"在炮火硝煙瀰漫的黑夜,電閃雷鳴映照下的紫色的雨…“我們編譯時,竟將“紫色的雨”改成了“傾盆大雨‘’。西蒙諾夫知道後,憤怒地說,要把改譯的人拉到紫色的大雨中澆他一頓,讓他親身去體驗一下自然界顏色的微妙。

大為走了。

他越是遠去,就越令人感到他的存在。‘’人生頭白西風裡,況此千山萬水。‘’晚年的他身體日漸衰老,疾病纏身,聽力失聰、語言障礙,甚至吞食都發生困難。但他堅毅地忍耐著,勤奮地憶往敘今,樸實無華地寫完他人生最後的樂章。他曾在自述中寫道:我長時間地追求寫作,描寫我心中的英雄、戰友,但我始終沒有過追求權勢的慾望。

人們啊,就是在這生生死死,去去來來中循環往復地輪迴,逝者如斯,如斯斯矣。然而他們所創造的無限精神財富卻永遠地留在了人間。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戰爭年代三個生死與共的戰友建國後成了三個親如兄弟的家庭

(左)劉大為夫婦、(中)管樺夫婦、(右)黃河夫婦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三劍客和小提琴手

五十年代初管樺黃河劉大為蘇志遠在北京北海公園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黃河(左)、管樺(右)在戰爭年代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抗戰初期,穿著繳獲的日軍大衣在冀東

(左)劉大為、(右)黃河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晚年黃河和劉大為在三亞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劉大為(左)、管樺(右)在戰爭年代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晚年管樺、劉大為在中央電視臺專題節目中當嘉賓講述冀東抗戰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高竹臨巨浪

管樺

高竹臨巨浪,

風雲吼聲急,

枝立風雨中,

葉閃電光裡,

內心何平靜,

默然寂無聲。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走進我思想的竹林

管樺

我沒有任何理由

要求別人承認

我認為的美好事物

但是我以最快的腳步

走進我思想的竹林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祖國頌

管樺

為什麼走進無邊竹林的時候,總會給我一種新的喜悅和力量,挺拔雄健的氣概,覆蔭大地的繁枝密葉,冰雪風霜裡也不曾褪色的蒼翠碧綠,使我想到偉大祖國和她深藏著的一切神聖的東西。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

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朱德詩一首 黃河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彈指四十年,又臨寶塔山。

試尋舊時路,一步一留連。

——1983年隨中國文聯代表團重訪離別四十四年的延安,於延安文藝座談會舊址感賦五言一首志念 黃河

附管樺簡介:

管樺 (1921~2002)

原名鮑化普。河北豐潤人。中共黨員。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1942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系。歷任冀東區黨委機關報《救國報》隨軍記者,冀東軍區政治部尖兵劇社文藝隊副隊長、隊長,冀察熱遼軍區文工團副團長,東北野戰軍九縱(4野46軍)文工團副團長,東北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員,中央樂團創作員,北京市作協駐會作家。

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北京分會主席,一級教授。

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將軍河》、《深淵》,中篇小說《辛俊地》,短篇小說集《三隻火把》、《山谷中》,詩集《兒童詩歌選》,《管樺中短篇小說集》,《管樺文集》(六卷)等。

解放戰爭中曾立大功一次。歌劇劇本《歸隊立功》(合作)受到冀察熱遼軍區通令嘉獎並榮獲朱德獎章,《飛虎山故事大合唱》獲國際三等獎,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及同作曲家合作的歌曲《快樂的節日》、《我們的田野》、《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等均獲國家一等獎。

附黃河簡介:

黃河(1923~2013)

河北霸州人,早年就讀於河北省立師範學校,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離校參加革命。1937年底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深造,抗日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尖兵劇社音樂隊隊長,後一直在部隊從事隨軍記者,宣傳文化,藝術工作,先後任東北野戰軍九縱、4野46軍、兵團,軍區及空軍文工團團長、空一軍政治部副主任、空軍文化部部長及空軍政治部研究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早年習音樂作曲,晚年專攻書法。為中國文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炎黃文化協會理事,中國先秦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及空軍書法家協會副會長。

附劉大為簡介:

劉大為,(1925-2004)

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共黨員。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入黨。1939年至1940年在冀熱察黨校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十三團宣傳隊長、軍區特務二連指導員、軍區政治部幹事、軍區尖兵報編輯、冀熱遼軍區尖兵劇社文藝隊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新華社駐東北野戰軍隨軍記者、東北野戰軍九縱二十七師(4野46軍138師)團政治處主任、師宣傳科長等職。建國後任軍委空軍文化部首任文藝科長。抗美援朝時期參加第一、二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任代表兼總團文工團副政委。《解放軍報》機動記者。總政文工團編導等職。

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冀察晉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冀熱遼分會副會長。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一第二屆全國文代會代表。主要作品有散文《南進路上》三聯出版社出版、通訊《志願軍英雄張積慧》新華社、人民日報通稿、話劇《安第斯山風暴》(與丁裡、白雲亭合作)總政文工團演出、歌曲《我們的旗幟到處飄揚》(劉大為詞黃河曲)抗戰時期曾流傳於國共兩軍、併入選九.一八以來名歌選、電影《水庫上的歌聲》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等。作品《南進路上》曾被選入建國初期中學語文教材。作品結集《劉大為文集》4卷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選自四十六軍內部刊物[愛晚情音]2004.12.12。

向[愛晚情音]前輩致敬!

感謝[愛晚情音]主創者後代!

人生的永恆——痛悼摯友劉大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