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歌並沒有消失

战歌并没有消失

黃 河

《 戰歌並沒有消失 》

一、海濱的來信

書案上,有封寄自秦皇島的來信,寄信人是這個海濱城市的文聯副主席。他在信中說:“去年,我寫了一篇《打開挺進東北的大門》的回憶錄。引用了劉大為和黃河在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時,歡慶抗戰勝利時寫的歌。那歌詞是:

像雷在轟動,

海在呼嘯。

中華民族戰勝了日本強盜!

八年來,

我們苦戰在敵人的心臟。

我們血流在親愛的土地上。

如今啊,

苦戰八年的土地開了花,

血汗換來了偉大的報賞……。

文章在《汪洋》上發表之後,一些當年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同志反映很好,來信說:看到這首歌,引起了對日寇投降時,我們抗日大軍,收復失地的一些回憶。感謝歌曲的作者,及時寫出了這首歌。那時,我們走路也唱,睡覺也唱。今天,我們心上還回蕩著這首歌。這首歌的歌詞我們至今還能背誦下來,可是歌的名字已忘記了,請你們方便時寫信告訴我,並把這首歌的寫作經過也告訴我們。”

二、四十二年前

信中提到的這首歌,叫做《我們的旗幟到處飄揚》,它作於1945年。可是,今天它在我們記憶的長河裡還不斷掀起浪花。

一九四五年八月,我們尖兵劇社跟隨著冀熱遼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活動在唐山、豐潤、玉田一帶。一天,我們宿營在一個小村子裡,南街住的是政治部,我們住在北街,司令部則住在就近一個大村子裡。這一天午飯後,我們正準備排練文藝節目,晚上好給駐地的群眾演出。突然,一個人站在屋頂上大聲喊叫著:同志們!老鄉們!報告你們一個驚人的好消息,日本鬼子投降了!這消息真像雷在轟動,我們半信半疑地被這突如其來的大喜訊驚呆了,跟著,司令部又傳來了電話,說是軍區司令部軍事電臺,剛剛抄收到延安總部發出的電報,通知解放區全體軍民,日本政府宣佈投降了!並命令全國各解放區準備做好接收敵偽投降的工作;朱總司令還下達了給我們冀熱遼解放軍的指令,命令李運昌司令員率領大軍,迅速開赴東北,收復失地,解放三千萬東北同胞。

我們尖兵劇社指導員郭東俊立即集合我們全體同志,他向大家正式宣佈了這個好消息。他激動地說日本鬼子投降了,我們苦戰八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此時此刻我們怎能不想到我們的社長黃天同志,音樂隊長今歌同志,還有其他許多多烈士們,他們為了今天,為了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貢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尤其是黃天、今歌、楊子臣、楊素蘭等同志,僅僅差了一個多月,他們沒能親眼看到他(她)們日日夜夜為之英勇奮鬥的光輝理想的實現,這太遺憾,太可惜了。講至此,郭東俊的聲音暗啞了,淚水如注,我們全體同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少同志竟失聲痛哭起來!

是的,就在這年七月四日的早晨,黃天,今歌和劇社大部分同志,隨軍區副參謀長オ山率領的一個連護送下,奉命從長城腳下,奔向還鄉河岸的指定地點,去參加紀念抗戰七週年的慶祝大會,並準備演出新創作的四幕歌劇《地獄人間》。頭天午夜行軍至遵化楊家峪,就在這小小的山村宿營下來,誰料,敵人的坐探發現了我們,連夜向敵方彙報。一千多敵人,拂曉前包圍了我們,一場突圍戰開始了。同志們奮不顧身同敵人展開了肉博戰,就在突圍的時候,黃天、今歌、楊子臣、楊素蘭,以及我們的副參謀長才山同志,不幸倒在血泊裡,為了抗戰的勝利,他們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她)們的血灑在了冀東親愛的土地上,殷紅的血染紅了祖國的土地。

三、心靈深處的歌

我們曾在一些文藝作品和電影裡,看到過對日寇投降時的描寫:大家歡呼,有的燃鞭炮,有的敲起險盆,跳上桌子倒立,翻筋斗,在山頭上燃起火把,照得天地通紅。可是,你能想到嗎?我們全體卻是在悲欣交集之中,呼喚著犧牲戰友的名字,慟哭失聲的情況下,迎來了這最後的勝利。接著,我們又擦乾眼淚,立即投入了創作迎接勝利的新作品的任務裡。這封信中說:在大家商量著連夜趕寫一個慶祝抗戰勝利的獨幕話劇時候,黃河向劉大為提出要立刻寫出一歌,歌唱勝利的歌,並且要馬上就交給他。離天亮只有兩三個小時了,寫的成嗎?黃河斷然地說:“一定要寫成!我馬上譜曲,明天,我們就讓這歌聲伴隨著冀熱遼的軍民去奪取新的勝利,去收復失地,挺進東北!"

據大為回憶,當時他一個人走出樹林外,沐浴在晨曦下的寶石般的冀東大地,已是秋意很濃了,那村前的小河,那佈滿在大平原上的嵌著整齊的綠色菜畦的一戶戶的院落十分安詳。“然而,在腦海裡映現出的卻是我們全體集合起來,慶祝勝利的不尋常的場面,以及不久前,我和管樺剛從渤海邊上開展工作回來的情景,這時彷彿又一次看到了大海,海也在歡騰著喧鬧著和我們一起迎接勝利。”於是,出現了這開始的二句:

像雷在轟動,海在呼嘯,

中華民族戰勝了日本強盜!

接下去閃現出黃天、今歌和那無數個為了抗戰勝利而犧牲的烈土的身影,很快寫下去:

八年來,我們苦戰在敵人的心臟,

我們血流在親愛的土地上,

如今啊,苦戰八年的土地開了花,

血汗換來了偉大的報賞;

在勝利的歡呼聲中,有一個最強者,那就是朱總司令代表黨中央給我們下達的繼續進軍的命令,命令我們向前,向前,向前!於是便形成了下列的詩句:

軍隊和人民勇敢向前,

勝利的旗幟到處飄揚。

飄在長城上

飄在揚子江,

飄在失去的東北,

飄在祖國的邊疆。

我們的旗幟鮮明,

我們的隊伍堅強,

我們高呼萬歲啊,

我們的幸福永無疆!

就這樣,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了這首詞。這是我一生中寫過的歌詞中寫得最快的一首:也是流行最廣的一首,自然,這和幾十分鐘之後,黃河同志為這首歌譜曲,為他插上旋律的翅膀是分不開的。

那麼,下面就請黃河同志接著寫吧。

四、成曲

大為同志前面已經講述了這支歌寫作時的情況,這已是近四十年的往事了,時間很久遠了。然而,這段火熱戰爭生活,卻是始終難以忘懷的,回憶起來,當時的情景,仍是那樣清晰地浮現在腦際,歷歷往事,猶如昨日。

這首歌的曲調,同歌詞一樣,都是在很短的時間裡急救譜寫的,當然了,當時尖兵劇社大多數作品,話劇、歌劇、快板、詩歌,以及大量的歌曲,幾乎都是在極有限的時間裡一氣呵成的,有時一個夜行軍,一部戲的構思就出來了。那時,沒多少時間切磋推敲,戰爭環境,不允許這麼做,像和平環境中,一句話,一個音也要挖空心思捉摸好幾天那樣。這首歌寫作時的情景,至今令人難忘,當時,日本戰敗投降這一消息,猶如平空裡炸響的一聲奔雷,頓時,人們便浸沉在極度的歡樂之中了,戰土們老鄉們,欣喜若狂,驗上淌滿著淚水,以一切可能的方式表達著前所未有過的激情和歡樂。

此刻,人們多麼需要一首歌呀,一首歌唱自己,歌唱祖國重見天日的勝利的歌,一首能抒發人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歌呀!這些,便是創作這首歌當時的主要情景。後來,這支歌很快在冀東軍民中傳唱起來,也在整個東北地區傳唱開了,不久,它被收入了直友同志編輯的、由東北書店發行的《九一八以來中國名歌選集》。

一九八三年春北京

战歌并没有消失

六十年代黃河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战歌并没有消失

六十年代接受總政治部主任肖華頒獎

作者黃河簡介:

黃河,字靜之,河北霸州人,一九二三年生,早年就讀於河北省立師範學校,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離校參加革命。後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深造,抗日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尖兵劇社音樂隊長,並和劉大為、管樺被人們稱為冀東文化戰線上的三劍客。後曾從事隨軍記者,宣傳文化,藝術工作,先後任46軍、兵團,軍區及空軍文工團團長、空一軍政治部副主任、空軍文化部部長及空軍政治部研究員等職。早年習音樂作曲,晚年專攻書法。為中國音協理事,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炎黃文化協會理事,中國先秦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及空軍書法家協會副會長。

战歌并没有消失

PLA136137138133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