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珍:給7萬畝滾滾黃沙穿上層層綠衣

殷玉珍:给7万亩滚滚黄沙穿上层层绿衣

殷玉珍(左四)向前來參觀的人員介紹經驗

殷玉珍:给7万亩滚滚黄沙穿上层层绿衣

護理樹苗

殷玉珍:给7万亩滚滚黄沙穿上层层绿衣

她32年的堅守,讓7萬多畝沙地變成了綠地;她32年的堅守,讓毛烏素沙漠變成了綠色王國……她就是殷玉珍。如今,52歲的她依然很忙,每天都會到植樹造林現場堅守。

父親把她嫁到不毛之地

“30多年前,我爹在內蒙古給人放馬,認識了在路上歇腳的一對叔侄。那個叔叔懇請我爹幫他侄子找個媳婦。不久後,那個叔叔就去世了。出於同情,也是看對方老實憨厚,1985年正月,我嫁給了他的侄子。他叫白萬祥,家在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河南鄉爾林川村井背塘。嫁過去5個月後,我爹來看我,見我住的是地窖,人進家還得貓著腰,地上鋪的柴草就是炕,窗戶上只有巴掌大的一塊玻璃,而我瘦得只有一把骨頭了,他頓時拍胸痛哭,回到家一病不起,3個月後就去世了。”2017年4月26日,殷玉珍講起她嫁到烏審旗的經過時依然唏噓不已。

殷玉珍說:“爹還以為我能過上好日子,沒想到他把我嫁到了一個沙窩窩裡,這裡荒無人煙,幾十天見不到一個人,偶爾見到一個人,我就會很激動。當人走了,我就把腳印用盆子扣住,沒事時看看,就好像看自己的親人一樣。”

那裡黃沙一刮就是40多天,遮天蔽日,呼嘯狂吼,人滿身滿嘴,就連鼻孔都灌滿了沙子,憋得人喘不上氣來。沙漠裡的大豆牛牛蟲,一撞一頭,嚇得殷玉珍沒處藏,不敢睡覺。家裡窮,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再加上惡劣的環境,她的心情十分沮喪,只知道哭,有一次傷心得一連7天沒吃一口飯,只喝了幾口水。

“我嫁過來沒法兒活,恨我爹,尋過死。但是想到我媽和弟弟,我不能扔下他們,於是我決定活下來。我不相信沙子能吃人!我要栽樹,寧可治沙累死,也不願意被黃沙欺負死。” 殷玉珍說。

艱難植綠路

土地沙化,連起碼的生存都難,更別說是發家致富了。1986年春天,殷玉珍和丈夫用打工掙來的錢購買了600棵樹苗,把它們種在房子周圍,每天細心照料。那時,殷玉珍每天除了給樹澆水,其餘大部分時間就呆呆地瞅著這些小樹。

冬去春來,經歷了風霜和乾旱之後,栽下的600棵小樹只活了不到10棵。但殷玉珍並沒有失望,反而看到了希望,只要有一棵樹能活,就說明有希望,看到那些在風沙中飄搖的小樹,殷玉珍和丈夫開心得好像看到了一片片綠洲。

有了這一次的種樹經驗,殷玉珍和丈夫決心在春秋兩季多栽多種些樹。他們起早貪黑越幹越來勁兒,每天早出晚歸,餓了就吃乾糧喝冷水,累了就在沙地上歇一歇,腳下不知燙出了多少個泡,頭上的汗水不知往沙裡流了多少,一年不知用壞了幾把鐵鍬。

殷玉珍記得,有一次她和丈夫從幾十裡地以外的鄉苗圃聯繫好了5萬棵楊樹苗,夜裡三點多起來,趕上牛,想早點馱回來把樹栽上。沒想到回來的路上遇上了狂風,沙子打得人睜不開眼,只好拽著牛尾巴讓牛拉著他們往前走。大風一次次把馱在牛背上的樹苗刮下來,他們一次次搬上去。風吹著他們,沙想埋住他們,殷玉珍就不信栽下這些樹還擋不住風沙的威風,這一次她下了狠心,“你不讓我栽,我就要多栽,跟沙子賭一把,看看誰厲害。”

毛烏素沙漠的風沙,刮起來確實嚇人。就在殷玉珍把這5萬棵樹栽好後,突然有一天狂風驟起,天昏地暗,沙塵暴卷地而來。她和丈夫扔下手裡的活就往家跑,丈夫握著鐵鍬在前面找路,她抓著鍬把緊跟在後面,怕被風捲跑。走著走著,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多虧聽到家裡的狗聲才摸回了家。狂風整整颳了一天一夜,殷玉珍沒有心思睡,擔心樹被颳倒了。等風停了,她到地裡一看,大部分樹被連根拔掉,颳得無影無蹤。連急帶氣,她病倒了,幾天爬不起來。這期間,她反覆仔細琢磨,是不是種樹的方法有問題?於是,她跑到地裡找原因。最後,她終於得出結論,要讓樹刮不走,就得先壓風障,先種灌木,擋風固沙、蓄水保墑。

殷玉珍和丈夫找來沙柳、葵花稈和柴草,捆紮在一起,先擋住風、固住流沙,層層設防,栽一片鞏固一片,逐步向前推進。從此,樹苗再也沒被風颳跑過。

“人有靈性,樹木有靈性,和我朝夕相處的騾子也通人性。記得我評上勞模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鮮花掛在騾子的頭上,我摸著它的頭說:‘我是勞模,你也是勞模!’當我累得抱不起樹苗時,騾子就把腿儘量往前伸,好讓身子低下來,讓我放樹苗。有幾次我累得在騾背上睡著了,掉在沙灘裡醒不來,騾子就站在我身邊等我醒來。” 殷玉珍笑著對記者說。

32年,殷玉珍植樹7萬多畝。自從栽上樹,風不再狂吼,變得溫柔起來。綠樹成林,引來了小鳥來此安家,她這個地地道道的沙漠女不再寂寞,她把話說給小樹小鳥聽。

獲得多項榮譽

流沙固定了,環境改善了,殷玉珍成了遠近聞名的人物,榮譽也接踵而至。她先後榮獲中國老區婦女之友特別獎,感動老區十佳人物榮譽,全區“雙學雙比”十大標兵光榮稱號,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稱號,內蒙古自治區首屆感動內蒙古人物,全國“三八綠色獎章”,全國綠化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全國綠化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中華環境獎提名獎,全國“十大綠化女狀元”榮譽稱號,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個人稱號,第四屆中國十大女傑榮譽稱號,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聯合國2005年全球千名婦女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會議上,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名入圍人選。2009年7月,8個國家環保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在她的“玉珍沙漠綠洲生態園”召開沙漠治理研討會。2010年9月她在蒙古國召開的沙漠治理研討會上第一個作報告。同年10月在韓國婦女與防治荒漠化國際會議上榮獲國際水環境“蓋婭”(GAIA)獎一等獎,12月在香港召開的全球和平婦女會上第一個作報告。2012年3月13日她被邀請參加在法國馬賽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水論壇部長級會議並在大會上發言。2013年6月8日榮獲瑞士索馬齊和平及人權突出貢獻獎。2014年5月20日榮獲中國老區“築夢老區 出彩女性”光榮稱號……她共榮獲國內國外獎項80餘項,並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韓國國家電視臺將她的事蹟製作成多語電視專題片在全球播出。

從沙裡種樹到沙裡淘金

在外人看來,名利雙收的殷玉珍似乎可以吃幾天安樂茶飯了,但天生“一根筋”的她建起了“玉珍沙漠綠洲生態園”,成立了內蒙古綠洲治沙造林有限公司。從沙裡種樹到沙裡淘金,她的目標不僅是治好沙、管好沙,更要用好沙。

如今,殷玉珍在市、旗、鎮三級政府的幫助下在自己的生態園中建起了1000平方米生態餐廳和400多平方米二層辦公樓,5300平方米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體已經完工,預計今年6月投入使用。

“玉珍沙漠綠洲生態園”由主題生態園、生態觀光農業示範區、配套功能區和運動休閒區組成,可以概括為“一廊”“一院”“一營”“一居”“一園”“一廳”“兩基地”。“一廊”:即建設一條從園區大門口到園區中心的綠色長廊,兩旁以栽植樟子松為主,搭配些花草;“一院”:即建設1處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農家大院,主要體現陝北餐飲文化;“一營”:即建設1處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蒙古大營,主要體現蒙古族餐飲文化;“一居”:即建設1處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農家鄉土居,展示塞外居住風情;“一園”:即建設1處佔地500畝的生態園;“一廳”:即建設1處勞模事蹟展廳,展示殷玉珍治沙造林過程中的實物和圖片;“兩基地”,即建設以西瓜、葡萄、蘋果、土豆、小米等為主的林果基地和以樟子松、雲杉、國槐等園林樹種為主的經濟林基地,其中,樟子松造林密度為6×6米,每畝27株,苗高不低於1.5米,目前已種植20000多畝約50萬株,她爭取到2020年將7萬多畝單一的楊樹逐步改成多種樹種混合的造林基地,使其成為打造“毛烏素沙地祖國北疆綠色長城”的核心示範基地。

在殷玉珍的帶動下,周邊農牧民掀起了造林治沙的熱潮,湧現300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240戶,全旗森林覆蓋率達32.3%,近10萬畝荒沙披上了綠裝。殷玉珍的造林治沙事蹟,為有效改善人居環境、防治沙漠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提供了成功範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