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63式自動步槍,爲何僅僅裝備了9年就退出了現役?

假如時光倒流_


1959年,國內開始研發第一把自動步槍,1963年設計定型,被命名為1963年式7.62毫米自動步槍,1969年投入大量生產並裝備陸軍野戰部隊。

63式自動步槍,從1959年開始研發,至1978年停產,從部隊徹底撤裝,前後將近20年時間,服役不足10年時間,共生產了數百萬支,走過了一條由盛到衰的道路。

本身研發目的,就是為了取代56式衝鋒槍(實際上連發精度很差的自動步槍),以及火力明顯偏弱僅10發彈倉供彈的56式半自動步槍,但最終結果卻是停產、撤裝,部隊又重新裝備了原來撤裝的56式半自動步槍,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但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

撤裝的主要原因,還是63式自動步槍的質量問題,部隊反映剛校正好的槍,卻打不上靶,射擊精度還沒有撤裝的56式半自動步槍那麼高,據稱當時有9個軍區打報告要求換槍。

由於設計上的先天不足,發生射擊時向後冒火星現象,有的火星可以噴射到射手的臉上傷害眼睛,嚴重威脅射手的安全,戰士們意見比較大。

63式全槍過長,已並不符合戰術要求,特別是車載步兵越來越多的前提下,步兵需要槍身短且火力猛、精度高的自動步槍,適合近戰、山地戰、叢林戰或城市街道的突擊作戰。


但全槍卻保留了老式步槍的特性,突出其遠距離射程,拼刺刀作用,忽視了短小輕便的要求,20發彈匣供彈,火力也明顯不足,全槍長且笨重,降低了自動步槍的突擊作戰效能。

國平軍史總結,當年63式自動步槍研發時,受軍界元老們刺刀見紅、步衝合一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全槍刺刀打開時,竟然有1.342米長,即使刺刀摺疊時,也有 1.032米長,所以其整體設計水平,尚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水平。

此外,關於撤裝除了質量問題以外,明顯受到受軍界元老的影響,因為軍方高層說裝備了63式自動步槍,士兵們都愛打全自動了,太浪費子彈了,咱們國家還是以厲行節約、艱苦樸素為主。

這究註定了63式自動步槍,是一款曇花一現的軍品,不過此槍在國外,卻大受歡迎,原因此槍是國內研製,不象56半和56衝,都是仿國外產品的版本。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據我瞭解,63式自動步槍,設計初衷是想在武器性能和威力等方面,超過56式半自動步槍的性能,但是,63式自動步槍是在“文革”中大量生產的,在生產流程等方面為了簡化生產流程,採用衝壓等工藝,從而使機匣等處應力集中(從材料力學而言)。當63式自動步槍裝備部隊使用一段時間後,槍械在射擊時,槍的機匣等處產生裂紋,射擊精度也不如56式半自動步槍,部隊對該槍的質量反映十分強烈,只好又將退役的56式半自動步槍,緊急替換63式自動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