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期數學動不動考140分、150分的學霸都是什麼樣的人?

崔亞玲


看到很多人講例子,那我也講我高中時期的兩個人的例子吧。

學生A

沒見他買過一本課外輔導書,沒見他熬過夜……但是年級第一(重點高中),全科無死角,尤其是數理化最強。

別說人家偷偷學什麼的,因為我倆是舍友,那個年代我們每週只能回家住一晚,其他時間都是在一起。

高考放棄報送,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所985,本科畢業就出國繼續深造了,目前在國外定居。

學生B

每天熄燈後拿著手電筒學到凌晨兩三點,算上中午一個小時的午休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各種習題集做完一本又一本,各種卷子做完一套又一套,玩命的學!

但是,成績從來沒有超過A同學,別說超了,在班裡也僅僅能拍個十幾名而已,年級就更不用說了。

此生也是數理化更好一些,並且也多次參加各種競賽。最後也考上了一所985。

這人是我。

有些差距不是勤奮就能彌補的

我自認為即使時光倒流,讓我重新上一次高中,也沒信心比過去做的更好!當時,除了個別真的是很神(班上有兩位神人)的同學之外,其他人大都在拼勤奮!

雖然偶爾我們會比他們好一些,但是這種偶爾真的是少的可憐!

人家就是聽一遍就能舉一反三了,我們就是聽三遍也未必能反出來個0.5!

說真的,面對這種差距,真的是一點生氣的情緒都沒有!

“天賦”,可遇不可求!

凡人還是多數,勤奮是制勝法寶

好在“天才”並不多,所以我也很“大度”的原諒他們了,也“原諒”了爹媽沒給自己一套突變的基因,因為那三年的堅持、拼命真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雖然無法登上金字塔尖,但是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與之接近!我越是努力,離著它也就越近!

畢竟多數人還是普通人!

更多時候拼的就是耐力和堅持!

最重要的是,經過這種努力之後對自己的信心,對自己未來的持續學習真的是帶來了太大的幫助!

做不成別人眼裡的“學神”、“學霸”沒關係,那就做最好的自己,做到自己成為自己的“學神”、“學霸”好了,從不斷的超越自己開始做起?如此,即使成績不是滿分,但是過程依舊可以滿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閒話少說,直接上圖,這是我班今年三個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

第一個同學,數學150分!

第二個同學數學149分!

第三個同學,數學143分!

這三個同學的高考數學成績都很厲害,那麼她們都是什麼樣的人的?

她們都是普通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天份。

第一,她們三個同學都是女生,誰說女生學不好數學的?

第二,他們的高考數學成績是高中三年中考的最好的一次!第一個同學,平時數學在130多分,好的時候能考到140,但是從來沒有考過150分,而高考她做到了。第二個同學情況類似!第三個同學,數學一直是薄弱學科,經常考110、120多分,而高考竟然考到了143分!這足以說明,高考並不可怕,高考題目更嚴謹,搭配更科學,更容易考好!

第三,她們的總成績,並不突出!文理分班之前,有兩個同學在班級只是中上游的水平,並不是班級的佼佼者,更不要說在年級的排名了!

以上三點說明了什麼?

紮實學習,努力奮鬥在高考中,比天賦更重要!這裡並不排除極具天賦的學生。但是,在我看來,有些天賦不錯的學生,由於學習不紮實,數學往往會在一些基礎題目上失分,成績並不比這些雖然天賦不明顯但是紮實學習的學生學習要好!

那麼,普通學生,如何成為數學學霸?下面是幾點學習建議:

1.時間上的保證:高中三年,時間多分配一點給數學絕對不吃虧。這些學生學習文科後,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做數學題,這是很關鍵的因素。

2.題量上的保障:要做題,但是不要盲目或者隨大流刷題,要知道自己的優勢章節、題型和不足的章節和題型。

3.抓住課堂這塊主陣地:上課認真聽講,跟好老師節奏,老師的提問就算再簡單也要回答,防止走神。

4.獨立思考很關鍵:遇到難題別急著看答案或者搜答案,會形成依賴。一般想想剛學的東西用進去就能解決。

5.錯題本不要美觀,要實用:錯題本,一是要分模塊整理。二是記了就及時看多多看,千萬別想著到考試前再看。三是記思路記題型,千萬不要原題答案再抄一遍。

6.不要應付作業,更不要抄作業,做一道就會一道。

最後一點很重要,高考有規律,考試有技巧!我在考前給她們的一個小技巧,對她們的提分起到了很關鍵因素。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中教學和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高中時期不管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高中數學都讓無數學生望而卻步,足見數學之難,然而偏偏有部分學生動不動就考140分,甚至滿分,這些神一樣存在的學霸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天賦!這個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比如說大數學家高斯,4歲就在自己父親的賬本中發現了錯誤,17歲利用複平面解決了17等分圓周尺規作圖。當然這種天賦是極少數的人才有的,能夠考滿分的也有很多是沒有這種天賦的。


其次,勤奮!要取得高分,就要避免失誤以及各種低級錯誤,每次考完都有很多人抱怨這個不小心錯了,那個粗心大意了,這樣有用嗎?再怎麼抱怨都沒有用,所以必須要做到會的必須全對,要想做到這點,就要有紮實的基礎,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另外,題海戰術是避免不了的,大量的做習題真的很重要,很多考高分的同學都把歷年高考數學題做了一遍又一遍,就像愛迪生說的:天才就是1%天賦加上99%汗水,如果你沒那麼高的天分,那你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最後,課堂時間一定要認真聽講

。很多人覺得課上時間是課下能夠補回來的,其實課堂上45分鐘是很重要的,這些都是老師的思路,也是老師精心備課以及多年總結的經驗。


能夠取得數學高分的學霸,更多的也是普通人,他們只是比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善於總結更多的學習經驗。


決勝網


想想當年自己高考,數學也是考了142分的人(滿分150)。但是也沒覺得自己是學霸,反而總感覺自己是學渣啊。特別是語文和英語,那個時候慘不忍睹。不過現在看英文文獻多了,外加經常寫英文論文,所以英文水平還是有較大提升。語文還是那樣,看我問答就知道了。

大學時,最得意的還是數學,別人不會的微積分,我曾經考過滿分和差兩分不到滿分。不過,其它學科就馬馬虎虎了。

後來,我分析了一下數學好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剛上小學時,其實自己數學並不好,到了一年級連數數還不會,這別人上學前可都是早學了的。老師教的珠算,更是一竅不通。二年級乘法口訣也是背的一塌糊塗。不過,等到三年級的時候,自己突然感覺好像開了點竅,數學慢慢會了。到了四年級,尤其明顯。不過還是因為學習不好,被留了一級。這是個轉折,留級後自己真的像被開光了一樣,很容易就把以前不理解的理解了,感覺數學真是很簡單啊。同學們都抄自己作業,應用題他們都不會就自己會,這種巨大的獲得感,更加促使自己喜歡數學。甚至是課下主動尋找數學相關書籍看,看一些超前的內容,高年級學的內容。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了高中,高三時自己買了大學的微積分教材就開始看微積分了。而這一切,都是興趣的使然。

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學不好某個課程,而是我們沒辦心思放在上面,興趣不夠!


PhD肖


高中時期的數學讓很多人頭疼,很多人考完試先不問,題難不難,而是先為題做完沒?但是在高中時期,仍有一些學霸,動不動就考140分,150分,那麼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興趣。

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感興趣,那麼他會廢寢忘食得去幹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可能讓他很有成就感,所以說,在高中時期要想學好數學,首先要對數學感興趣,但絕不是偏科。上高中的時候有個同學,他對數學就特別感興趣,每天首次完成的作業就是數學作業,當然更別提上課了,在上課時間,她更是熱情積極的投入到老師的課堂,下課的時候與老師不斷的去交流溝通,因為他對數學感興趣,所以,每天他的數學作業給他的成就感很深。


其次細心

說到這裡,我覺得每個學科都需要細心的去對待,在數學學習方面,它需要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在這裡必須要細心。如果你很難做到細心的話,你可以將一道題,自己講給自己聽,自己讀題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做題的突破口,所以說,處處留心皆學問。

最後勤奮。

勤能補拙,想當初上高三的時候,我們對待數學的那種態度,把老師講過的題都要重新在草稿紙上,自己給自己講一遍,或者是重新做一遍,或者就是獨立的去做,自己找的一些題,時間特別緊的時候就是自己抽空,擠時間來完成一些數學題,但是那時候絕對不能,只要數量不要質量。


其實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應該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一些方法並不是屬於所有的人,其中一名高中生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邊學習邊總結。


饕餮視聽


高中數學得滿分,確實很不容易的。因為高中數學已經涉獵很廣了,函數、幾何、導數、統計、數列等等。

但是偏偏每次考試就有很多得滿分的,包括高考。據我所知僅僅一個河北衡水中學今年高考得滿分的就有221人,至於考得140分以上的更是數以千計。


至於這些學生得滿分的原因,具體有什麼訣竅?我想應該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學生的性格和天賦。

到了高中以後,數學的運算、解析就已經很複雜了。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在做題時有著冷靜的頭腦,平和的心態和極強的推理能力。

但是有些學生一做數學題偏偏遇題就慌,愈慌愈亂,以至於做題根本找不到頭緒。

所以在數學方面真的需要天賦的,推理能力當然可以通過鍛鍊來增強,但是後天的培養絕對比不上先天的具備。


二:好的學習方法

不但是數學,不管哪個學科,都得有它相應的學習方法。

首先,對於數學來說,就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所以一定要把平時的公式記牢。

而記公式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如果把公式集中在一起死記硬背,肯定就會記混記亂的,那麼效果也不大好。

這時候就應該採用比對法,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反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端正的學習態度

在學習態度上一定要端正,需要認真而不是消極,需要明白自己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自己而學習。

我一個鄰居家的男孩高一時數學成績不大理想,到了高二卻有了很大進步,問他什麼原因,他竟然說高二的數學老師長的很漂亮,他喜歡那個老師,所以也能認真聽講也能努力學習。

當然這對他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假如到了高三他遇到了一個長的不漂亮的數學老師又該咋辦?


萬霖學堂


首先,牛人,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鑄就的。然而沒有那1%的天賦,99%的努力是徒勞的。最後這句話,年輕的時候很相信,覺得沒有天賦就沒有機會。年紀大了,才發現99%的努力,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必不可少,因為成功的人沒有幾個是天賦超群的,有的只是平凡的智慧以及孜孜不倦永不放棄的精神!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高中要想數學考140+肯定不是靠上課認真聽講考到的;

2 有次出題出簡單了,全班一半人150分,我還以為自己多厲害呢;

3 我覺得天賦最重要,我高中那麼努力,高考數學68,我承認我確實沒有數學天賦。我就是那種數學語文不要學的,怎麼考都能靠近滿分,英語也不要學的,怎麼考都考不及格。勉強上了大學,回頭想想課外天天踢球打球哪有時間看書;

4 我高中數學也考滿分,全年級兩個滿分,然而我沒有考上大學,英語二三十分,我是女生;

6 考140和考150差別還是很大的,考140的,是因為有10分沒做對或者不會做,考150的,是因為總分只有150。

7 數學這事,天賦比努力更重要。數學課都沒好好上過,輕輕鬆140,英語課上到吐血,數理化課上都在看英語。高考最後英語120,數學140,理綜272。所以我覺得高中拼的是天賦;

8 說真的,河北700多分考生200多,但老師們當年有幾個考試滿分的。學霸一般都是自學,跨越不了老師你想滿分很難。

9 我大女兒,小兒子,數學都是140以上,上課隨鞭聽一下,二女兒,就是學不好數學,比那兩傢伙勤多了。不過英語,語文,比他們好!

結束語:為什麼數學考150?因為總分只有150!


遊戲大咖王


數學考140,150的不見得就是學霸,至於是什麼人,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是普通人。

我高二會考前摸底考試數學147,全市並列五個第一的其中一個,當然,我的數學老師告訴我說,閱卷老師是個大度的人,因為我一手螃蟹字他也看懂了而且還不計較扣分。高三有一次物理考試,全班只有一個及格的,很不好意思是我,而且我還九十幾分,那我得出的結論是,我是個讀書很懶的人,也是個無法專心學習的人,還是個對事情基本都是三分鐘熱度的人。十年過去了,我是個普通人。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有自己的缺點,學霸只是在學習上有天賦而已,其他地方不見得比你牛,當然那種智商完全碾壓大眾的不算。最強大腦裡的那些牛人,其實問問他們自己,我敢說十個有八個不敢說自己真牛,因為他真的不牛,只是某一方面湊巧比他們理解接觸的深一些而已。

問問題的這位朋友最重要的不是瞭解他們是怎樣的境界,而是要去平視他們。說個我的糗事,我學騎摩托學了至少五六回,學會了過幾個月沒機會摸到摩托,不好意思,我得重學一遍,為此村裡人好多人說我二,而且是二的不要不要的。

呵呵,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有可以吹的往事,也有完全被人蔑視的地方呢?


飄在水上的風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高中學習生涯的時刻中仰望著佔據年級寶座的前幾位。當然,你會發現這幾位的數學成績都是接近滿分或者滿分,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又是否能成為這樣的人?


第一、仔細審題,不漏過任何知識點 在做題的前提下肯定是要基礎穩固好,在年級成績中游的同學通常只是在120分左右徘徊,畢竟排除掉自己不會的題目和一些不會的知識點,得到這個分數也是很困難的了。那麼學霸們是如何做到拿到接近滿分,甚至滿分的變態成績呢?

我們平常做題過程中因為馬虎而錯掉的題目,少說也有十分了。但是這些拿到滿分的高手們就不會犯這個錯誤,畢竟因為這些低級錯誤就丟掉分數,如果不改進,甚至會在高考中犯這些錯誤就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通常拿到高分的學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丟掉分數,所以我們要嚴格標準要求自己。


第二、天賦也是取得成績的關鍵

都說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堆積而成,這裡重點強調了勤奮的重要性。但是我要在這裡給你潑一盆冷水,沒有百分之一的勤奮作為鋪墊,剩下的再多的百分之九十九也是徒勞。所以,我也要在這裡強調天分的重要性。

這個天分是與生俱來的,就像是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埃瓦里斯特·伽羅瓦。雖然說是英年早逝,但其年紀輕輕就提出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作為現代群論的創始人之一,這個沒有天賦作為背景的話是說不過去的。但是隻單單靠天賦也是很難走下去的。

第三、勤奮才是所有成功的第一要義

只單單靠天賦,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是走不下去的。不然你看看這些接近滿分的數學學霸,哪一個不是埋首於課桌上學習,哪一個只單單的靠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就能拿到高分的成績。所以說,僅靠天賦吃飯就能取得異於別人的優秀是不可能的。

你還要付出足夠的精力去學習,去鑽研難題,去鞏固自己的基礎,去與同學討論老師出題的思路,這些哪一項都是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才能進行下去。所以你也不要太灰心,認為自己在起跑線就輸了別人一步,但是隻要你後天更加努力的去在這方面下功夫,你會與他們不差分毫的。

相信我說了這麼多,你已經對數學成績能拿到高分,甚至滿分的同學們有一個較為大體的認識。有了認識之後,相信你也會明白這個差距,會付出努力去彌補。


優學優考策略


這類孩子是極少數,因為高中的知識,對於小學初中簡直不是難了一點點,特別是理科類的,數學是令最多高中學生頭疼的事情,很多人的高考失敗就因為數學。但是這樣每次都能考140分、甚至150分的人,到底是經歷怎樣的學習生活呢?


我高中就有個同學是數學成績很不錯的,一開始高一還不明顯,只是偶爾月考能考出全班第一,分數在120到130之間,班級中有比較多這樣的學生,但是後來就不一樣了,到了高二學習成績突然提升一個檔次,不僅是各科成績的都有提高,甚至數學提高到了140分以上,後來我們交流了一下,原來他父母是都是老師,從下在學習上都非常嚴格,而且更加註重方法的指導,並且父母從小就開始挖掘孩子學習天賦等等,所以到來成績一直很穩定,所以知識越難越能體現出他的優勢。


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客觀的分析:這個孩子的學習幾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父母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是教師,所以對於知識的規律掌握很好,那麼在孩子的指導上非常到位,其次是孩子的天賦挖掘,數學這個成績到了一定高度,的確需要天賦來支撐,如果光是後天的學習,在天賦上的限制是很有可能影響學習進一步提高的;第三是父母嚴格管教,讓孩子在學習上有了好的習慣和方法,作為教師給孩子輔導學習方法肯定是比較適合自己的孩子的,而且長期訓練下,基本保障了學習方法的進步,然後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只有方法,沒有習慣,也是會大打折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