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再有七年,機器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就將超過人類!

全球自動化的發展勢頭有多快?再有七年,機器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就將超過人類。

世界經濟論壇週一(9月17日)發佈《2018年未來就業報告》顯示,到2022年,機器將覆蓋全球42%的工作任務,這一數字遠高於當前的29%。而在三年後的2025年,機器所佔份額還將進一步增長至52%。

世界经济论坛:再有七年,机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就将超过人类!

通過對12個行業和20個發達與新興經濟體(共佔全球GDP的70%)進行調研,報告看到,就總工作時間而言,目前預計並無任何工作主要由機器或算法完成。但未來,這一版圖將出現改變,機器在管理、決策、搜索和接收相關信息等工作方面,佔據的份額將繼續擴大。

比如,到2022年,一個組織中62%的信息數據處理、信息搜索和傳輸工作將由機器接手,這一佔比較當前的46%顯然更上一層樓。

如此一來,到2022年,將有7500萬個工作崗位被機器所取代。但報告指出,若有適當的就業技能再培訓,屆時全球將新增1.33億個職位,勞動力前景還是頗為樂觀。

分行業看,數據錄入員、記賬員和薪資結算員最為危險,在流失職位排行榜單上排名前列;行政秘書、裝配工、客戶信息及服務相關人員緊隨其後,預計將供過於求;會計和審計員也屬於最有可能被機器取而代之的“高危”職業。

相比之下,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專家、IT服務人員和從事應用軟件分析和工作的相關人員等新興技術崗位需求激增,成了市場的香餑餑;業務經理、銷售與市場營銷專家等職位的“銷路”也非常不錯。

縱覽各個行業,到2022年,在報告的受訪企業當中,新興職位就業比例將從現在的16%增長至27%,流失崗位的就業比例則將從目前的31%下降至21%。

世界经济论坛:再有七年,机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就将超过人类!

與此同時,全球各個地區對不同職位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未來,財務和投資顧問將在東亞和西歐地區大受歡迎;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中東與南亞地區仍舊十分需要裝配工和工廠工人;在北美地區最吃香的職業則是電工工程師。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之下,如何把握就業需求增長的良機?未來,所有行業預計都將形成可觀的技能差距,部分能力將越發重要,技能再培訓必不可少。

報告發現,到2022年,近54%的企業員工需要進行有效的技能再培訓。其中,約有35%的員工應接受不少於6個月的額外培訓,9%需要重新培訓6-12個月,10%所需要的培訓市場則達到一年以上。平均下來,每個人將需要101天(近三個月)的額外學習時間。

分行業看,對技能再培訓需求最高的是航空與旅遊業,醫療、化工、先進材料和生物技術等行業的企業領袖對員工進行技能再培訓的可能性最高。相比之下,交通運輸行業則是最不可能對現有員工進行再培訓的行業。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需要提高技能的員工實際接受培訓的可能性最小。超過半數的受訪企業表示,為加強企業戰略能力,將優先考慮培訓能為公司帶來較高價值的員工。其中,54%的企業計劃培訓員工中的關鍵性人物,53%的企業則計劃培訓將使用相關新型技術的一線員工,另有41%的企業將把再培訓的重點放在高績效員工身上。

屆時,分析性思維、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的潛力最為人所看重,技術設計和編程能力的重要性也急劇上升。但與此同時,原創能力、批判性思維、說服和談判等富有“人類”特徵的技能仍舊具有價值,情商、領導力和社會影響力同樣不可或缺,也會出現顯著增長。

反之,市場對於動手能力、忍耐力、記憶力、金融管理、技術維護等需求則會出現下降。

世界经济论坛:再有七年,机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就将超过人类!

世界經濟論壇新經濟與社會中心總監 Saadia Zahidi認為,在機器的時代,企業要想保持活力和競爭力,必須切實投資發展人力資本,使自動化與全面強化策略相互補充。

報告指出,約50%的受訪公司預計,到2022年,自動化將使其全職員工數量減少,近40%的公司則預計將擴大員工隊伍,超過四分之一的公司預計自動化將在企業內創造新職位。

為應對就業新形勢的挑戰,受訪企業主要提出了三大策略:長期僱傭掌握新技術相關技能的新員工;將工作任務完全自動化;重新培訓現有員工。還有不少公司預期將把工作分配給專業承包商、自由職業者和臨時工。

勞動力市場的轉型不僅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新技術可以推動業務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和對專業技能的需求。但對於部分適合自動化的工作而言,人類的地位將被機器取代。

無論是員工還是領導層,技能上的差距都能加速自動化的趨勢,但也可能有礙於新技術的採用,進而影響業務增長。

報告總結稱,若想把握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脈搏,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需要共同努力。

對政府而言,必須從多方面著手,處理新技術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包括升級教育系統,提高未來勞動者的技術和軟技能;制定社會政策,支持終身學習者的生態系統;建立社會保障網,管理勞動力轉型的社會影響;刺激就業創造,考慮當地和全球對新職位和新技能的需求。

對行業而言,隨著未來若干年熟練人才供不應求形勢的加劇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 應當支持現有勞動者提升技能,以適應技術要求更高的新職位,行業本身也將從中受益。行業還需要考慮如何擴大這些工作的範圍,應用於他們將更加倚重的零工、臨時和在線勞動者。

對勞動者而言,需要對當前轉型過程中的學習路徑負起責任,並更加適應終生學習的概念。

世界经济论坛:再有七年,机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就将超过人类!

新金融評論

聚焦新金融,獨家、專業,盡在新金融評論。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致力於新金融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舉辦, 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國際金融為特色的研究道路。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機構於2015年10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心是北京大學的二級機構,掛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心致力於開展數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領域的學術、政策、行業研究,向社會提供權威的研究分析,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的理論指導,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政策參考。

此外,為紀念我國卓越的世界經濟學家浦山先生,並推動我國國際金融與新金融的研究和發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於2016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並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主辦浦山獎。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小新!

世界经济论坛:再有七年,机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就将超过人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