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爲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眾所周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無條件投降,也就是日本不能附帶任何保留條件地投降,但是從日本所受懲罰之輕,以及戰後經濟迅速崛起來看,很有可能日本投降前是和美國達成了一定協議的,所謂的無條件很可能只是照顧盟軍面子的說辭。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日本無條件投降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日本無條件投降

為什麼說日本投降所受懲罰輕呢?作為法西斯兩大軸心國,德國在戰敗之後被四國瓜分,國家被分裂成東德西德,頭目希特勒的屍體也被運到蘇聯。而日本卻是另一番景象。日本不僅沒有被瓜分領土,而且頭目裕仁天皇也沒有被處死,就連戰爭賠款都得到了減免,而戰後要恢復建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尤其是精壯勞動力,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對日本非常厚待,在東亞、東南亞的投降日軍基本都被釋放回國了(當然也有很多被蘇聯抓去西伯利亞做苦力了)。其次,作為日本經濟、科技核心支柱的財團,比如三菱財團(經濟科技巨頭,同時也是軍工集團),在當時也僅僅是被美國強行分割成小財團,實力受限但是不受大的損失,戰後通過互相持股,基本上又恢復到了大財團格局。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強大的日本財團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強大的日本財團

再說日本的戰後經濟崛起,大家都知道,二戰後日本經濟迅猛恢復,幾年間就恢復到了二戰之前的水平,1968年,距離日本投降,距離那個被轟炸得滿目瘡痍的日本才23年時間,日本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發展速度可驚可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國內的普遍期待已經是要趕超美國做世界第一了。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迅速崛起,離不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大力扶持,在日本工廠最需要訂單的時候,日本成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後勤中心,戰爭訂單源源不斷,日本製造業從這裡崛起;在日本產能過剩的時候,美國打開貿易大門,大量採購日本商品;當日本需要產業升時,歐美及時進行了技術轉移,現在日本的半導體技術世界領先,就是站在美歐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日本工廠

那麼當時日本真的是無條件投降嗎?何以戰後美國和日本配合得如此之好,美國全力扶持日本,日本則成為美國遏制蘇聯、牽制中國的橋頭堡。首先,我們要理解,國家間的相爭與合作,都是極度理智、利益至上的,不可能說日本偷襲過珍珠港,美國就一根筋要和日本做仇人。其次,國家層次的戰略規劃,肯定是高瞻遠矚,為今後一個時代,今後幾十年服務的。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日本偷襲珍珠港

二戰後期,隨著德國投降,法西斯的失敗結局已經毫無疑問,當時的情況是,蘇聯極其強大,尤其是陸上裝甲力量對歐洲形成巨大壓力,而亞洲,共產主義中國也在崛起。對於美國來說,在亞洲扶持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日本以遏制蘇聯和中國是最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島鏈封鎖

而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雖然戰爭敗局已定,但是仍然可以通過手中的資源,作為籌碼,跟美國、蘇聯談判,為爭取最優投降條件、戰後自身發展要價。首先就是戰後倒向美國還是蘇聯的問題,美國需要日本做盟友,在亞洲牽制蘇聯,而如果日本能夠成為蘇聯盟友,將同樣牽制美國,使得蘇聯可以全力威懾歐洲。其次是日本殘留的幾百萬軍隊,尤其是在中國戰場上還有上百萬精銳軍隊,這些軍隊戰鬥力強,手裡有武器,駐守著一些重要城市,這些軍隊向誰投降,選擇權在日本,而這種選擇將會深刻影響中國未來成為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中國戰場上的日軍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中國戰場上的日軍

二戰後期,我們知道150萬蘇聯紅軍閃擊了中國東北,數十萬日本關東軍投降,大量武器裝備、工廠落入蘇聯之手,這場戰鬥僅僅進行了一個星期左右,日軍表現得不堪一擊,簡直一觸即潰,原因是多方面的,當時的蘇聯紅軍都是經歷西線戰事的精銳,武器裝備優良,尤其是裝甲坦克領先日軍太多,而關東軍本來也是日軍精銳,但是實質上,其精銳人員和裝備大多被抽調到了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到蘇聯進攻之前的關東軍,已經是個被掏空的花架子,關東軍能依賴的只有多年陸續修建的大量防禦工事。儘管如此,仍然存在一種可能,就是日本對蘇聯放水了,執行了消極抵抗命令,目的就是刺激美國:不答應我的投降條件,我就不抵抗蘇聯。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蘇聯紅軍佔領哈爾濱

深度解析,為什麼說日本二戰並未全敗

日本關東軍投降

那麼您覺得二戰中,日本是無條件投降,受到了應有的戰爭懲罰嗎?歡迎留言討論,可以點個關注,互相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