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互聯網保險產品最火?如果是幾年前,可能大家會眾口一詞地回答是理財型產品,但現在互聯網保險的下半場來了,風向顯然已經改變。
國華人壽網銷變調,新推終身重疾險產品
提及互聯網保險在國內的發展,國華人壽一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2012年淘寶網“雙12”期間其憑藉“三天1個億”的業績震驚業界:原來互聯網保險還可以這樣玩!引領一時互聯網理財險之風潮。互聯網理財險也因而成為國華人壽在眾人心中最鮮明的標籤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卻於近期在支付寶保險服務板塊上線了一款終身重疾險產品,大大顛覆人們既有印象。
8月7日,“好醫保重疾險(終身)”正式在支付寶保險服務板塊上線,這是國華人壽聯手螞蟻保險共同打造的首款線上銷售的、可以多次賠付的長期重疾險產品。
從具體的產品設計上來看,該款產品可謂誠意十足,一改往日互聯網保險產品簡單特徵,全面看齊線下產品。
近年來,各公司在保障型產品方面著墨頗多,競相在產品設計上下功夫,主要包括產品範圍、疾病數量、保障程度、理賠條件、輕症保障五個維度。
具體而言,一是產品範圍擴大,除主流的返還型重疾險外,保險公司紛紛推出更加側重於風險保障的消費型重疾險;二是疾病數量增加,超過100種疾病的產品已經出現不少;三是保障程度在深化,從以往的單次給付重疾,擴展到可理賠多次的重疾;四是理賠條件在放寬,例如惡性腫瘤多次賠付的等待期從以往的“五年無癌期”逐步優化為“三年確診期”,同時覆蓋惡性腫瘤持續、復發和轉移;五是輕症保障在加強,除輕症保障疾病範圍和次數的增加外,輕症豁免保費的產品也越來越多。
而國華人壽的“好醫保重疾險(終身)”正是符合這一潮流的產品之一,是同時滿足多次賠付、輕症重症兼顧的終身重疾險產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好醫保重疾險(終身)”的多次賠付是指當被保險人首次重大疾病理賠後,還可額外享有兩次惡性腫瘤賠付保障,只要每次間隔期滿三年,不管是惡性腫瘤的新發、復發、轉移、持續均可理賠,大大減少多次賠付重疾險對於病種的限制。
與此同時,該產品還提出“按投保年齡”和“連年體檢”“獎勵保額”概念 ,0-40歲的用戶,按照投保年齡不同,在投保前十年中,可獲50%或35%的獎勵保額;與此同時,為了鼓勵用戶更加關注自身身體健康,該產品首創了每年體檢贈送保額的激勵形式,客戶若每年按時體檢,可增加20%的保障額度。此外,針對在網上投保者主要是年輕人,而年輕人又收入偏低的特點,為進一步降低投保人保費負擔,該產品還設計了月繳保費的方案供客戶靈活選擇。
至於保費,也相當具有競爭力,30歲男性投保該產品,選擇基本保額50萬元,30年按月交費的話,每月保費719.8元,前10年還可獲得25萬元額外保額,如果每年上傳體檢報告,還可多獲10萬元體檢額外保額。
長期、保障型、健康、靈活、正向激勵……國華人壽網銷新產品集這些特徵於一身,所反映的其實也恰恰是國華人壽最篤定的轉型新方向。國華人壽表示,公司將從“降低負債成本、拉長負債久期,優化繳費結構,增加保障內容”四個方面入手,銀保、互聯網、個險多渠道共同發展,重新構築更為穩定的,以高價值業務、長期期繳業務、續期業務為主的保費平臺,推動公司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從互聯網產品策略轉變看網民保險需求轉變
從理財型產品到保障型產品,表面看來,這是新時代監管“保險姓保”要求之下的應變之舉,實際卻也是市場需求邏輯轉變的必然結果。
互聯網保險的爆發式增長是從2012年至今保險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無論是以退貨運費險為代表的場景化碎片險也好,還是在網銷渠道長期佔據重要地位的理財險也好,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令保險從一種專業的金融產品變身為一般消費品或一般投資理財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互聯網保險固有的產品形式簡單、利益單純,一切交易通過網絡進行的特點,又大大降低了銷售誤導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年輕一代對於保險業的好感度。
螞蟻金服2016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首度明確“互聯網保民”這一概念,並宣稱這一人群在2015年出現了高達42.5%的同比增速,總量達到3.3億人次,且大多數都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如今,這些人往往已經或開始組建家庭,成為家庭經濟支柱,首次為人父母,正是保險需求最強烈之時。
如果說互聯網保險在過去幾年的大發展起到了知識普及的作用,其影響還只是潛移默化的,那麼一件又一件觸目驚心的風險事故的發生則起到了最直接的催化作用。2018年初,一篇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引發公眾對於中產家庭抗風險能力的高度關注;前不久,一部火爆的《我不是藥神》則直接被視為最佳保險宣傳片,帶火了保險產品的銷售。螞蟻保險提供的數據顯示,《我不是藥神》熱映,保險類支付寶小程序訪問量居然同比直線增長4. 14 倍。
顯然,經歷了場景保險、理財保險領銜的互聯網保險上半場,監管政策要求、市場需求轉變的雙重促動之下,下半場已經啟幕,這一階段,不在侷限於線上與線上競爭,線下與線下競爭,而是線上與線下界線愈發模糊,走向融合,一切以消費者體驗馬首是瞻,健康險領銜的保障型產品將迎來黃金時代。
近些年來,以健康險為代表的保障型產品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保險當中熱度最高的一類產品,中保協發佈的《2017年度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受監管政策影響,2017年互聯網人身保險規模保費首次出現負增長,且負增長幅度高達23%,與此同時,健康保險卻實現了同比85.5%的高增長。中保協上述報告甚至直接指出,保障型產品將成為下個互聯網保險“爆發窗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幾年的互聯網健康險大發展中,百萬醫療險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只是這類短期醫療險產品註定只能滿足消費者部分健康險需求,可以一次性甚至多次性賠付大量資金的長期重疾險開始受到越來越多關注。而據螞蟻保險有關負責人介紹,與國華人壽合作開發“好醫保重疾險(終身)”最直接的動力就來自於支付寶保民公社用戶強烈的呼籲,他們希望有這樣一款產品出現。
國華人壽作為靈活務實的民營保險企業之一,早就嗅到了市場需求轉變當中的機遇,2015年,正值互聯網理財險最火熱之時,其網銷部門卻開始率先轉型,到2016年2月末,已全面停止網銷中短存續期產品,全面轉向銷售中長期的保障型產品。
較早的轉型令國華人壽及時適應了網銷中長期保障型產品的節奏,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據悉,過去5年間,國華人壽網銷渠道長期期交保障型產品保費增長達327倍,到2017年已經達到2.46億元,其中一款熱銷單品也一度創造“三天過千萬”的好成績。這些業務實踐反過來又進一步堅定了國華人壽網銷部門轉型的決心,在他們看來,長期期交型保障產品只要產品好、能切實滿足客戶需求,同樣可以在線上取得好成績。
產品策略改變倒逼險企能力升級
互聯網保障型產品火爆,但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卻也開始漸漸顯露。很顯然,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如果只是單純的產品設計創新,其模仿成本註定很低,唯有將服務門檻調高,才能形成真正的差異化的競爭,真正構築所謂“競爭壁壘”。
其實,隨著互聯網產品類型由單純的理財型產品向複雜的保障型產品演進,其本身對於險企的要求也正變得越來越高。如果說理財險產品更多考驗險企投資能力;那以定期壽險為代表的保障型產品在考驗險企投資能力的同時,還考驗其定價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健康險產品則更加複雜,還事關險企的健康服務能力。
當然,互聯網保險經營對於保險公司能力的考驗,還遠遠不止上述幾類,還包括險企自身的IT技術能力、服務響應能力等。國華人壽對此亦早有體會,2012年,在他們與互聯網巨頭合作之初就發現,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保險公司服務理念有著很大差別,以理賠環節為例,傳統的保險理賠流程複雜而冗長,往往需要較長時間,但是與互聯網巨頭合作,服務響應快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且要求親切、營銷意味不能過濃,須真正做到客戶體驗至上。
與互聯網巨頭長期合作給了國華人壽很深刻的觸動,也成為其服務理念轉變的一個起始點。此次,其新推的好醫保重疾險(終身)產品,除提供正常的保險保障服務以及額外的保額獎勵服務之外,還附加了就醫VIP服務:一年內提供不限次數的電話醫生服務;等待期後至保單生效後2年內,若發生合同所列輕症或重疾,協助安排全國三甲醫院優質專家資源解決門診、住院、手術等難題;等待期後至保單生效後一年內,若發生合同所列重疾將提供本人及一名家屬可報銷不超過2000元異地就醫的交通和住宿費用。
這種服務本身,是國華人壽對於客戶的一種貼心承諾,更是對於自身的一種嚴厲要求。畢竟產品設計從理財險到健康險尚算簡單,服務能力的提升卻必須真刀實槍上陣、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摸索方才有可能摸得門道。此次“好醫保重疾險(終身)”的附加VIP服務或許還只是一次試水,但對於國華人壽的未來,已經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閱讀更多 慧保天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