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韓琳琳

一位理科學霸,卻做了文化人。她是回聲書店創始人,暢遊於文學藝術的海洋;她是潛伏的作家,每個字都清新理性沉靜犀利。今天,她終於給海寶君發了一篇文章:知味之年。

知味之年

三十三歲那年,我才開始對廚房產生了一點興趣,起因是為自己的小店增加餐品,要研究菜式口味。

我是極喜歡看書的,便一頭扎入老饕們的領地,但不看菜譜,覺得敘述乏味無趣,只喜愛那種對文字和味道同樣考究的作者。

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這幾年就看了汪曾祺的《做飯》、《唐魯孫談吃》、北大路魯山人的《日本味道》、韓良露的《不敢不樂》、苗煒的《麵包會有的》、莊祖宜的《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舒國治的《臺北小吃札記》等等。

這些書都很下飯,我覺得他們治好了我的味覺麻痺症,讓我發現,食物的滋味,音符的律動,繪畫的色彩,在心裡觸動的波紋,是可以聯通的。

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開書店那些年,書籍、音樂和酒精是全部,恨不得像吃藥一樣補充營養。那時候家裡的冰箱裡只有飲料和啤酒,而烤箱裡如果藏了只鞋子,我將永遠也找不到。

當年,我對於食物味道的麻木無知,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吃餃子的時候,如果有人問我是什麼餡的,會看到我一臉茫然,說,菜肉餡的……

生活在大連,我當然喜歡海物,可竟然覺得,蒸煮生鮮就是頂級美味了,所謂料理都是畫蛇添足的勾當。這大概就像否認插花和盆景也是藝術,沒看到它在細微處放大和讚美了自然。

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最好的一定是新鮮食材的原汁原味。但是當你大膽的將兩種味道混在一起時,通往未知味覺世界的入口就開啟了。

很多美食都源於不可思議的融合,彼此增進,比如我曾經在一個高級西餐廳吃到混入了黃喉的甜品雞蛋布丁,口感細膩中有脆爽的驚喜。

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餐廳叫Noma,它大部分時間並不對外開放,而是在一個實驗室一樣的地方,做各種食材味覺實驗,這家餐廳每年的體驗都完全不同,每道菜都像一場炫彩的演出,食客所有感官被打開,被衝擊,

他們離開時都不知道自己都品嚐了什麼,卻存儲了獨一無二的記憶。

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可我也認同北大路魯山人說的,“最高的美食,其實完全無味,卻有無窮的魅力”。大概需要品遍人間滋味才能達到那種境界,我還差遠了。

過去我是個大魚大肉愛好者,簡單粗暴的美好一餐要有海鮮、紅肉、雞蛋和辣椒,鮮香辣對我這未經訓練的舌頭,就是全部美味。

像小孩都愛吃甜食,我對美味的追求停留在青少年喜歡看漫畫書的程度很久,它最近幾年才懂得看舌頭上的文學。

於是我家廚房裡的各種調味品不斷增多,單醬油就有十幾種,而且,現在我堅信是非常有必要的。

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前幾年我賣書的時候,常要給客人推薦。“故事性不強的文學作品”不是首選,比如波拉尼奧,大概含有松露,需要有經驗的食客才能品出他的滋味,不會誤解或辜負廚師的用心。

而東野圭吾就像鰻魚飯一樣,可以給很多人帶來滿足感。如果一個客人進來就問我,最近什麼書好看?我會給他推薦像鰻魚飯、叉燒肉、宮保雞丁這類型的能讓人大吃大嚼的作者。

這不是說什麼作品更高明,就像沒有一種食材絕對更有價值,也沒有一樣東西,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更好的。所以,只有恰當的才合適吧。

回聲書店創始人韓琳琳發來一篇文章,不講讀書,是講……

在知味之年,我發覺“看人下菜碟”也可能是善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