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最近帶的實習生妹妹D,95後,她聽聞我學習中醫,歡喜不已,說是也想學。每天願意跟著我練習八段錦,晚上在宿舍她還帶著四五個同學一起練習。

我問:為什麼你們那麼年輕都會喜歡這些?

D說因為她們是佛系少女。

所謂佛系少女,正面意義的理解是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的人生態度,不隨波逐流,不討好,不跟流行。但看著她的臉色,我心中又想多跟她嘮叨幾句。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D的臉色,嘴巴周圍一圈都發黃,脾虛。現在很多姑娘都脾虛得很,上熱下冷,臉上長痘,臉色發黃,手腳冰涼。有一次上班時,我不經意回頭發現一個年輕的同事F整個臉色都黃得發暗,那黃色是浮在表面的,好像戴了一層黃色的面具。從發現開始糾結到夜裡十一點,說吧,怕她以為我發神經,不說吧,又過意不去。錯亂中還是發了短信讓她注意脾胃問題。

當脾胃運化出現問題,我們攝入的營養就沒辦法很好的吸收和轉化,會成為溼,溼會困住氣血循環的速率,久了後臉色就會暗,沒有光澤,不能透紅。要解決的辦法仍然是健脾胃,讓脾胃能夠運轉的更好。

初秋後怎麼健脾呢?

脾胃,在整個人體中,位置在中,從三焦看,屬於中焦。脾胃屬土,是後天之本,對應的顏色為黃色。黃色的食物有很多,秋天摘果,又能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就是栗子了。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栗子,也叫板慄,甘,溫,入脾胃,形狀似腎,也入腎。《經驗方》裡寫到“仍需細嚼,連液吞嚥,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傷脾矣”,《本草衍義》寫“小兒不可多食,生者難化,熟即滯氣隔食”。古人之所以謹慎提醒,也是告訴我們,好東西不能一下吃太多,適量就好。而栗子蒸飯,栗子搭配著大米飯,既能保存栗子的香甜之氣,又不會擔心消化不好。還在蒸制過程中就能聞到栗子和大米的原生態的香噴噴的味道,讓人心生歡喜。

其實,我是愛吃生栗子,它生硬得很,咬起來咯咯咯,但是慢慢地嚼,會有甘甜味。記得小時候會跟著遠房親戚去山上摘栗子。栗子樹很高很大,大人們在樹上用竹竿敲,小孩在樹下撿。樹上敲下來的是慄毛球,都是尖尖的刺。我一個不小心就中了頭彩了,腦袋上被一個慄毛球砸中了,刺紮在頭皮了,疼得我齜牙咧嘴。後來我覺得自己笨笨的,跟這個有關。再後來學了針灸,發現純屬於針感而已,那為什麼我沒能變聰穎呢?大概是天資過於愚鈍之故吧。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豬油板栗燜飯

材料:栗子適量,大米適量,豬油適量

做法:

1新鮮板栗剝殼切丁。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2 鍋內放少量豬油,熱後下板栗丁翻炒片刻,加入大米炒勻,加適量水,加蓋燜熟即可。注意豬油量不要太多。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一週歲以內的寶寶可以做成板栗粥,喜歡清淡口味的可以做成板栗蒸飯。主食為大米,大米量要多些。栗子少許。)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現在秋風起了,早晚都有涼意了。早晚的溫差大,如果住所周圍有草地的,會發現小草上有圓滾滾的閃亮的露珠了。這是天地之氣開始交互肅降,往回收起能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我們人體也是順應著自然的節奏和規律的。體內的陽氣開始回縮,收斂,腸胃開始慢慢變得溫熱。秋冬養陰,秋天本來是秋高氣爽的,但是北風一起,氣溫又還高,就回成了燥。有很多人出現口乾,咽乾,眼乾,舌質紅,皮膚乾燥等問題。這時,我們也可以如同天降露珠一樣,給身體來點滋潤養陰補津液的湯品。

所以飯有了,還得搭配點湯品,養一養津液。

說到養陰補津液,沙參玉竹湯是廣東人愛喝的老火湯之一,超市裡都會有賣沙參玉竹。如果加入麥冬和梨子,味道更為清甜。清清爽爽的甜,不同於平時老廣煲的老火湯放入蜜棗的那種甜膩,就像清涼的秋風吹過湖面帶來的清新的涼意。

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許多藥材和食材也是秋天採挖的。而沙參玉竹麥冬的原植物是妥妥的高顏值的。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沙參,有南、北沙參的區別。煲湯的,以北沙參為口感好,是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乾燥根。甘、微苦,微寒。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於肺熱燥咳,胃陰不足,熱病津傷,咽乾口渴。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玉竹,百合科植物,開著一排小鈴鐺一樣白色的花。味甘;微苦;性微寒。能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以根入藥。風寒咳嗽不能食用。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麥冬,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可以在家花盆養著做觀賞,懶人花,不需要怎麼打理,入藥部位小塊根,有生津解渴、潤肺止咳之效。性味,《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

《神農本草經》將麥冬列為養陰潤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飢”。現代研究結果表明,麥冬能改善心肌收縮力,對心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它是常用中藥方劑生脈飲的主藥,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生脈”或“復脈”的效果。麥冬並非人人適合,脾胃虛寒、感冒的人不要隨便食用。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梨子,梨肉白色,對應“秋白”,生津潤燥,秋天應季水果之一。甘,微酸,涼。《溫病條辨》的雪梨漿,能治太陰溫病,口渴甚者,做法是把雪梨切薄片,用涼水浸泡,搗汁。梨汁還可以用來熬膏,加薑汁,蜂蜜,可以清熱止咳。

沙參玉竹麥冬雪梨湯

材料:沙參5g玉竹5g麥冬5g,梨子洗淨切塊,取50g (小兒一人份,大人量2倍)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做法:把四種食材放入小燉盅,放適量水,大火滾了之後小火燉煮30分鐘即可。不需放油放鹽。

沙參玉竹麥冬雪梨湯都是屬於藥食同源,偏性不太大,整體偏涼,建議風寒感冒者暫時不用。

如果有蒸鍋或者高壓鍋,湯和飯可以放在一起蒸。剩下的時間,我喜歡去刷刷近期熱播的沉穩大氣的《如懿傳》,最愛劇裡那些聽上去精緻無比的美食,心思非凡。比如如懿給皇上做的點心,雖然我次次聽做法都有點暈暈乎乎,不過,還好,我不是嬪妃,家裡也並無皇上需要伺候,只需借鑑一下里面花樣百出的做食物的點子,弄弄簡單的湯品和飯,權當給生活潤色了。至於需要補補津液,潤潤肺,健健脾什麼的,就選擇適宜的材料,稍做增減,也是很OK的。


來,一湯一飯:健脾養津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