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壓力,先學會呼吸

呼吸,這個再平常不過,簡單的生理過程,無意識之間,完全不受主觀意志控制的行為。看似普通,卻幾乎,直接決定著,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態,決定著身體處理傷害、以及舒緩平復壓力的能力。

嬰兒出生,從護士的一巴掌拍打,呱呱墜地,生命即從哭聲,正式開始了。嬰兒的第一聲哭泣,背後反應出來的,正是這個身體,從母體脫離之後,要開始運用自己的肺部進行氣血交換,幫助推動整個血液系統的循環,通過循環,把氧氣和養料,運輸到從頭到腳的每一個部位。

對於醫療體系而言,停止呼吸意味著死亡,人體需要運用氧氣進行有氧代謝,給身體提供持續的能量供應。從身體整體結構來分析,所有任何的亞健康、慢性疾病,都源自於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細胞死亡。那麼,分析疾病的原因,就變成了,什麼情況下,身體會局部缺血或者缺氧?

緩解壓力,先學會呼吸

血液由動脈被送出,攜帶豐富的氧氣、各種養料(這部分養料實際上就是營養學第一課中所提到的7大類40多種必須營養素),運送到每一個器官、組織和細胞。第一部分,如果在負責運輸的血液中,營養不均衡、不完整或者不夠量,當養分被運輸到目的地後,不足以分配給每一個細胞,部分細胞沒辦法得到充分的營養物質,哪怕是一點點的蛋白質、或者是一絲絲礦物質,要麼是一點點脂肪,缺了這一點點,細胞必然失去正常功能,而面臨兩個選擇,要麼成為變異細胞,要麼直接死亡。人體有60兆億個細胞,一天死亡20萬個細胞,都不可能讓我們有所察覺,關鍵在於,每一天死亡20萬個,如果這種累積,持續10天,200萬個細胞死亡,帶來的就是一個一毫米的皺紋,這個就叫做衰老。以上這部分就是基礎,在滿足了基礎的情況下,另外一部分,就在於即使營養足夠和均衡,但是運輸過程,出現了障礙,也就是身體的血液循環系統被幹擾,氧氣和養分,也必然沒辦法更好的進行分配。

在養料運輸這一部分,我們暫時不探討運輸通道,即血管的彈性、淤堵、潤滑性等等,這部分血管本身的質量和健康程度。今天這堂課我們來分析,影響現代人的最大、最難、同時又是如此好解決的根本原因,這部分來自於壓力。

緩解壓力,先學會呼吸

壓力會包含心裡的不安、焦慮、緊張和煩躁,這部分情緒代表著身體在進行對抗,任何的對抗行為,必然引起身體的應激反應。一旦身體處於應激狀態,必然會給神經系統一個指令,導致內分泌系統的紊亂,激素紊亂帶來的後果就是,血液循環的模式,被重新調整,氧氣養料,都被進行重新的分配。而在身體的應激狀態下,大腦和四肢會被優先分配養料氧氣,血壓會被升高,用來提高養料配送的效率,血糖升高發配到四肢和大腦,用來應對對抗模式的資源需求(這個模式的轉變,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形象的解釋,如在草原上悠閒的正在吃草的羊,迎面而來一隻兇殘、準備捕食的餓狼,在這種請款下,羊的身體內部發生的變化就是這個過程,同樣可被叫做對抗應激狀態)。於此同時,第一,免疫力、自愈力、消化吸收能力都被完全的抑制,第二除了大腦和四肢之外的身體絕大多數部位,都會嚴重因為缺血而導致缺乏養料供應。

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遭遇到來自各個角度方面,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壓力,我遇到的幾乎所有人,尤其是女性,在處理壓力的時候,首先都是焦慮和著急。這兩種情緒行為,首先會帶來身體的嚴重缺氧,在前面關於身體氧氣運用的課程,我們講到了兩個重要的身體利用氧氣過程,第一是在氧氣充足的狀態下發生的身體代謝代謝:1個葡萄糖分子+(足夠)O2=38個ATP,第二是缺氧或者氧氣不足狀態的代謝過程:1個葡萄糖分子+無氧酵解(缺氧)=2個ATP+乳酸。很簡單的化學式,缺氧首先帶來能量轉化的嚴重不足,然後會額外增加乳酸的堆積,乳酸就是讓身體感覺到疲憊、痠痛、無力的疲物質。

緩解壓力,先學會呼吸

根源就在於,絕大多數人,有壓力就憤怒、就緊張、就感覺到著急、就會呼吸急促……這樣的習慣模式,不僅無益於消除壓力,並且還會給身體帶來,更為嚴重的負擔,後果就是導致身體絕大多數部位,都會缺氧氣和養料,同時,身體利用能源的效率大打折扣。我想,如果我們都能在繁忙、緊張的生活中,培養自己深呼吸的能力,管他別人如何著急如何憤怒,我們只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呼吸,這一點就足夠,讓我們在經歷壓力的狀況下,第一保護好身體,第二你必然會變得越來越成熟和冷靜。緩解壓力的能力,我把他理解成為,找一個舒服的作為,用你感覺最舒服的姿態坐下,然後放空大腦、深呼吸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