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爲什麼進行增資擴股?對奇瑞的影響如何?

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為什麼進行增資擴股?對奇瑞的影響如何?



丨五糧液或“陪跑”?

經國產汽車公司的佼佼者奇瑞汽車,走到了“十字路口”。

據時間財經報導,9月17日,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股份”),在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掛出增資擴股預公告。

公告顯示,本次增資擴股的底價為162.44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償還對金融機構的借款以及奇瑞控股、奇瑞股份現有業務、新業務的發展及日常經營,具體資金使用用途將按照本次增資完成後章程約定的審議程序審議。

據悉,奇瑞股份、奇瑞控股的增資擴股方案於9月12日召開的董事會會議及股東會審議通過,並獲得蕪湖市人民政府批覆。

奇瑞股份是一家國有控股的地方車企,奇瑞控股是第一大股東,持股39.86%,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2.23%,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8.42%,蕪湖瑞創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27%。

根據公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奇瑞控股的資產總額為744.72億元,負債總額達到553.5億元,負債率高達74.32%。奇瑞股份的資產總額為765億元,負債總額達到565.47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74%;淨利潤方面,上半年,奇瑞控股淨利潤為1.5億元,奇瑞股份淨利潤為負7.14億元。

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為什麼進行增資擴股?對奇瑞的影響如何?

奇瑞控股董事長、奇瑞股份董事長尹同躍今天在《致全體奇瑞人的一封信》中表示,在“奇瑞 2025 戰略”規劃中,在新產品、新技術等方面的規劃落地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需要引入戰略資本;同時,響應中央“去槓桿”號召,奇瑞希望通過增資擴股降低企業成本,推動企業做大做強,這些是增資擴股的初衷。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時間財經表示,奇瑞近期盈利狀況不是很好,上市難度很大,增資擴股是引入外部資本和經營管理模式非常好的途徑。至於最終誰將入主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他覺得更多的可能是金融或房地產資本,造酒企業可能性很小。


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為什麼進行增資擴股?對奇瑞的影響如何?



丨控股權仍未突破

跟長安、華晨等企業局部試水股權改革不同,奇瑞的這次變革是全局性的,更引發外界關注。

從去年開始,關於奇瑞混改、引資的消息就開始流出。2018年5月,有傳言稱寶能集團擬出資250億至270億元,藉助增資擴股的方式,入主奇瑞汽車,成為奇瑞大股東,開啟奇瑞私有化的進程。隨後,尹同躍回應稱“胡說八道”。奇瑞官方也發佈聲明表示,該傳言不屬實,並提到“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任何資本的進入都需要奇瑞汽車公開掛牌進行產權交易,並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同意。”

不過,5月底,奇瑞股份舉行了職工代表大會,針對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意,公司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最後全票通過。奇瑞股份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以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奇瑞股份估值預期達500億。

說到這股權犧牲品事件,我們不約而同都會想到曾經的萬科,最意外的當選人祝九勝,曾經被認為是股權事件犧牲品。

祝九勝給萬科帶來什麼?

經歷“萬寶”之爭、深鐵入局,在2017年6月大局已定新一屆萬科領導團隊名單確定,唯一的懸念就是成為董事會主席的鬱亮將會把萬科總裁的接力棒交給誰。

彼時新董事會候選名單中,來自管理層的還有王文金和張旭。王文金是現任董事,51歲,曾任萬科首席財務官,專攻財務線。現年54歲的張旭曾任萬科武漢公司總經理,熟悉業務鏈條,有實操經驗。而鬱亮出身財務,曾任萬科財務負責人。

但是,張旭和王文金均已年過五旬,與鬱亮年齡相仿,既不符合萬科管理層年齡分佈的傳統慣例(王石66歲,鬱亮52歲),也不利於培養人才梯隊。而萬科的新一代中高層管理人員中,孫嘉、劉肖、王海武等現任大區首腦資歷尚淺,尚不足以令各方諸侯信服。

此時祝九勝從幕後走向臺前,成為最意想不到的總裁接任人。

相比一直不願承認“財經背景”的鬱亮,祝九勝的個人標籤更為鮮明。經濟學博士科班出身,加入萬科前,1993年至2012年,祝九勝在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工作,歷任福田支行副行長(主持工作)、分行信貸部總經理、公司部總經理、分行副行長等。

祝九勝任職建行深圳分行期間,是深圳房地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尤其在2007年至2012年間,時任中國建行上海分行行長的田惠宇調任深圳分行,在建行圈業務十分突出的田惠宇也將在上海的雷厲風行帶到深圳,並通過當時對公業務的迅速擴張受到關注。

“萬科以現金流為基礎是祝九勝帶進來的”

鬱亮在媒體見面會中提到,“萬科總的經營指導方針是:以客戶為中心,以現金流為基礎,堅持合夥奮鬥,持續創造更多的增值價值,實現有質量的發展。其中以客戶為中心是過去提倡的,以現金流為基礎就來自於祝九勝為萬科做的貢獻之一。”

鬱亮坦陳,多年來萬科對現金流最為關注,回款率達到業內最高,“這是祝九勝加入萬科之後帶來的變化”。從數據看,萬科融資情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比如2013~2015年早期淨負債比率由30.7%降至-27.4%。

作為20年以來國內房地產行業的領軍企業,鬱亮將萬科的金融成就歸功於祝九勝的加入未免有“抬高”之嫌,不過從萬科資管計劃的建立到“寶萬之爭”中的主動離開,祝九勝確實成為了王石和鬱亮最信賴的人。

2012年加入萬科任職高級副總裁後,祝九勝分管集團資金管理部。這其中,包括分管銀行、信託等信貸渠道的融資工作,掌管萬科所有資金的調度權利,還有萬科事業合夥人持股平臺盈安合夥使用的資管計劃。

當時該資管計劃成立後一週內,代表萬科事業合夥人集體的盈安財務顧問企業(下稱盈安合夥)連續四次增持萬科股票,累計投入資金約12.44億元,持股比例已達1.34%,一舉躍升為萬科A第二大股東,僅次於華潤。


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為什麼進行增資擴股?對奇瑞的影響如何?



根據萬科提供的信息,深圳市盈安財務顧問有限公司是萬科事業合夥人集體委託管理經濟利潤獎金集體賬戶的第三方。多年以來,華潤以財務投資者身份牢牢佔據萬科第一大股東席位,而通過祝九勝操盤的資管計劃,王石鬱亮及萬科管理層以利潤獎金為槓桿保證了在股權上的地位,不僅如此,據知情人士透露也有高管通過這份資管計劃實現“財務自由”,因此萬科管理層內部很認可祝九勝。

此後,該資管計劃一度在“寶萬之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與此同時一篇題為《孫建波:應抵制萬科高層持股計劃》的文章廣為流傳。該文章指出盈安合夥人計劃違背了中國證監會於2014年6月20日製定併發布《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精神,作者孫建波為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而在2015年最後一天,萬科發佈內部郵件稱:祝九勝不再擔任萬科高級副總裁。彼時,市場多為傳言掌管萬科集團資金調度權力的他,成為了萬科股權事件的“犧牲品”,萬科事業合夥人持股計劃以及企業股中心設立的資管計劃備受質疑。

不過辭去副總裁職務後的祝九勝,一直都是“萬科的人”,2016年至2018年1月,他擔任萬科合營企業深圳市鵬鼎創盈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該公司旗下全資擁有互聯網金融平臺“鵬金所”,萬科是第一大股東。

都滿意的結局

在祝九勝隱於幕後的2年時間,萬科從內至外一直在發生改變。無論是“寶萬之爭”中深圳地鐵最終成為最大股東,還是在頻繁的商業收購中愈發明顯的金融思維,“國企化”和“基金化”成為外界對其兩種路徑猜想。

“萬科不會成為‘中國的黑石’,很多年前王石曾經跟我們分享,如果我們簡單學別人,那麼永遠是追趕的,是不可能超越別人的。在這麼一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國家,我們要做一些有意義的探索。”祝九勝表示,而同時雖然第一大股東為國企,但是萬科管理層依舊在決策上表現出很大自主性。

但從另一角度來說,祝九勝的背景與專業度,做到了讓政府和市場都滿意的平衡狀態。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注意到,2016年12月祝九勝創立參與創立的中長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長勝”)在深圳阿里雲大廈舉行開業儀式,當時深圳地鐵董事長林茂德出席為之站臺。

此外,記者瞭解到祝九勝在深圳建行分行時就與深圳地鐵集團交往頗多。彼時在深圳地鐵二期建設過程中,這個深圳建市以來最大的國家級基礎設施項目,計劃於2003年年底試開工,2010年建成,而建行深圳分行也參與其中。

根據當時報道,深圳地鐵一期工程總投資105.85億元,政府和銀行投資七三開:其餘30%由銀行放貸——國家開發銀行貸款10億元、工商銀行貸款10億元、中國銀行貸款8.6億元。而二期工程政府態度卻發生了兩方面變化:首先,政府將承諾出資比例由一期的70%減為40%,其剩餘約60%由深圳地鐵有限公司自行引資解決,這意味著深圳地鐵將承擔相當沉重的引資計劃。

在深圳地鐵一期項目中“痛失先手”的建行深圳分行,在二期項目中率先跟進,打破了深圳銀行界短暫的觀望態勢。建行深圳分行在遞交地鐵公司的承諾函中明確表示,在不需要市政府安慰函的條件下,願意提供全額最低利率的信用貸款。此後建行深圳分行頻頻出現在深圳地鐵2號、3號、5號引資名單中。

但祝九勝是誰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是將萬科帶向何方的人。

雖然鬱亮在發佈會上明確“萬科不會完全金融化”,但是作為與金融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行業,通過資本實現企業理想依然是必走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