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的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會失敗?

股權激勵很受歡迎,全國各地都有辦班的,這是好現象,但是交流以後卻發現很多人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學得多用得少,也有很多人只是當作一種知識在學,學了就學了,回去以後還和沒學一樣,正所謂“學得激動,聽得感動,回去不動”,也有的雖然實施了股權激勵,效果並沒有想象的好。理性分析一下,背後還是有原因的。

一、股權激勵為什麼會熱?

■股權激勵會熱,和中國老闆特別是中小企業老闆的現狀有關係。

中國的企業老闆其實是一個龐大的迷失的群體,在企業經營這條路上很難清晰地知道路該如何走,當他們迷茫的時候,就會向外界尋求方法和途徑。曾經的成功學熱、國學熱、資本熱以及各種培訓大師熱,都是迎合了中國老闆的迷失和盲從。中國老闆是一個非理性的群體,容易隨波逐流,什麼都學,學什麼又都沉不下心來,不知道自己真正缺什麼,熱過之後卻發現好像什麼都不好用。就這樣學了很多,用了很多,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此時的股權激勵如同黑暗中的一點星光給大家帶來了希望,自然就熱起來了。如此來看,股權激勵實際上承載了太多的責任和使命。

■股權激勵會熱,還與老闆的某些心理有關係。

中國老闆因為曾經受“假大空”的絕對化、標準化教育的影響而忽視人性特點,總是寄希望於員工主動發揮人性中的優點、自覺屏蔽人性中的弱點,並不重視規範化管理的建設,心存僥倖。當一個社會盛行拜物思想的時候,這種冀望就是空想,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管理的不規範給企業帶來的混亂和傷害就凸顯出來,而把管理規範起來是一個很慢、很累的過程,特別是基礎管理的完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當大家習慣了一種相對混亂的管理環境時再去改變,難度非常大,而改變又勢在必行,所以老闆就想找一個簡便快捷的方法,把大家拴在一條船上,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樣一種走捷徑的心理,也是股權激勵會熱的一個原因。

■股權激勵會熱,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老闆累了。

做企業,對老闆來說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做企業很多年,財富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但是管理未必能跟得上,而重新做規範的管理,做調整,面對思想和行為的慣性這一阻力,沒有精力,主要是人也累了,錢也掙夠了,股份就給大家分分,同甘苦共患難吧,這也是股權激勵會熱的另一個原因。但是從動機上來講,是老闆累了,想讓大家和他一起承擔未來,並不是真正為了激勵員工使企業更健康規範地發展,從佛家來講,起心動念不純,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二、股權激勵為什麼是虛熱?

現階段股權激勵並不是真熱而是一種虛熱,具體表現就是雖然大家都在學、在談,但還是有很多老闆不想用、不敢用或者用了效果卻不好。為什麼呢?

三、股改失敗的原因解析

今天,股改企業眾多,而真正成功者卻較少。原因是這些企業總是在代理制的框架內,用股改對薪酬績效體系為主的激勵制度做修修補補,而不是從建立共享制的角度徹底改革,再造企業的激勵制度與勞資關係,比較如下:

【維繫代理制的股改特徵】

1. 對骨幹員工的激勵主體依然是薪酬績效,而不是股權分紅。在方案中員工永遠是打工的,不是合夥人。分紅分多少,怎樣分全由老闆說了算。員工在分紅上既無安全感更缺自豪感,從而難有主人翁的心志。最終股改只能淪落為替舊有薪酬績效體制打補丁,擦屁股,此類股改失敗是必然的。

2. 總怕給多,不怕給少。只怕自己吃虧,不顧員工感受。目標總是讓員工多幹活少拿錢,股改大多在“術”的層面上算計和糾結。因此,大多數基數指標只能每年一定,分紅就要年年重新算。費時費力又費心,老是鞭打快牛,員工永遠難以安心。老闆不願自己被約束,很少用章程、合同等法制化方式保護員工長期利益,使分紅制度化。員工無長期追求,則只能視分紅為績效考核一部分,激勵不到位,讓員工依然只看眼前,無長遠打算,此類股改無法成功。

3. 最怕自己吃虧,總在銀股上找出路,千方百計讓員工出錢買股份,認為員工出了錢,才能對自己忠心。逼著窮人幹富人的事,破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社會共贏原則,想用出錢“銬”住員工。這樣只能留住奴才,培養不出主人。從而,員工參與度大打折扣,信任度也會變得極低,沒有多少窮人願拿自己的錢去和富人共同試驗……多數方案尚未落地,已困死胎中。目前,多數上市公司的期權在無身股激勵的發放,大多屬於此例。

4. 股改源於老闆對“己利”的追求,並非企業家精神的體現。因此,股改同時往往調整薪酬績效體系,變換提成方法、福利制度,基數為分紅“封頂”。以確保老闆拿大頭,絕對利益不受“損傷”,這樣的股改失敗成為必然,也無法與企業傳承有效對接。

【建立共享制的股改特徵】


1. 對骨幹員工的激勵,以股權分紅為主,薪酬績效為輔。 老闆在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基礎上,科學確定勞資分紅比例。尋求長期穩定的制度化解決方案,讓員工既有安全感,又有自豪感,更注意培養員工的主人翁心志,股改才可能成功。

2. 不怕給多,只怕給少,不怕自己吃虧,首先關注員工感受。目標是讓員工幹同樣的活多拿錢,力爭在制度層面重塑勞資關係,由對抗轉為共贏。因此,股改起步特別強調基數一定三年不變,二期股改的指標,也在一期股改的第二年底給出並相應推出功勞身股、銀股、期權等,讓員工有長期打算,努力當家作主。特別重視正規動員,完善的合同制約,莊嚴的分紅儀式。在法制化全面保證員工利益的同時也保護了企業與老闆的利益。

為什麼你的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會失敗?


3. 著力推動以身股為主導的共享制建立,期權為特徵的銀股贈與計劃,讓員工有近期又有長遠利益。倡導老闆出錢,員工出力,使股改一起步就有了員工廣泛參與的基礎和積極性,員工就是不相信也可試一把。在上市公司股改中,特別強調身股為主與期權結合的整體推進,在共享制建立中,逐漸取得員工信任,勞資一體共享未來。

4. 股改源於企業家精神的體現,不是老闆“己利”的追求。為取信於員工,股改起步強調,過去薪酬績效體系不變。員工是在增量利潤中佔有大頭,最終合理穩定與老闆的共享比例。企業家是在追求財富絕對增長、安全和更高生活質量的同時,自願讓員工的佔有比例合理提高,最終讓員工拿分紅的大頭。這種共享制的建立,讓企業傳承變得易行、簡單。

四、“股改”難以治癒的硬傷

下述問題大多不屬於“股改方案七定”要求的內容,更多屬於“企業運營管理”範疇。

1、 激勵制度與“天時、地利、人和”。

2、 產品和服務的問題——以中關村電腦市場為案例說明。

3、 盲目投資,現金流無法支撐。

4、 老闆捨不得。

5、 一期股改和二期、三期的關聯問題。

6、 家族內部分裂,重要股東矛盾衝突。

五、制定股改起步方案的九大鐵律

1、企業家控制權的不容挑戰。

2、股改順序先利潤中心,後職能中心。

3、股改起步身股為主,銀股為輔,先推身股後作銀股,股改起步輕易不讓員工拿錢。

4、利潤基數的確定,必須讓員工信任、滿意和有明顯的大利可圖。

5、超額利潤員工分大,經理人與企業原有薪酬、提成、獎金利益不變。

6、定崗的寧缺毋濫,先易後難,先少後多。

7、模擬老闆的慎重選擇,重點激勵量要足夠。

8、崗位定人的反空降,堅決任用原崗位的人為主

9、股改到崗、合同到人、培訓到位、及時分紅、形式正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