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原本说好的“且听下回分解”,没有下一回了

斯人已逝,原本说好的“且听下回分解”,没有下一回了

小时候村里还不通电,唯二的电器是收音机和手电筒。手电筒经常电池没电,收音机倒是一直都有电,晚上七八点天黑了,睡觉也睡不着,家里点煤油灯,也不能像现在一样动辄深更半夜,所以只能跟着我爸听收音机。那会儿听最多的,就是评书和秦腔。

村里通电大概是在1987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村里也有人家开始有黑白电视了。有时候我在邻居家玩,就可以蹭着看看电视。那时候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袁阔成的评书。

单田芳的三侠五义、田连元的隋唐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都是先在广播和电视上听过他们说的评书之后,才找书来看的。当然,也是因为刚好我到了能看懂这些书的年纪,再小的时候不识字,也看不了,只能听他们说。

斯人已逝,原本说好的“且听下回分解”,没有下一回了

那时候电视节目还很少,基本上是电视上放啥,就只能看啥。电视上播的评书基本上就是这几个人,所以很长时间都以为,现在会说评书的就这几个人,说评书就都是这么说的,而不知道他们是这个行当的塔尖人物,下面还有很多人,只是没那么出名而已,更不知道他们在同行中处于什么水平。

网络普及以后,尤其是德云社、青曲社先后火起来之后,慢慢也知道了很多年轻人在说评书,也看过一些。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看过了其他很多人的评书,也包括郭德纲和德云社的一些年轻人,才知道为什么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袁阔成处在行业中的什么位置了。

斯人已逝,原本说好的“且听下回分解”,没有下一回了

比较了之后,更加觉得如果想听评书,还是愿意到网上去看老一辈的,实在是不愿意听那些年轻人的,包括一些现在在小众圈子里名气比较大的年轻一辈的人,都是这个感觉。虽然他们搞了很多创新,但在节奏、分寸和表演上,比老一辈真是差得还很多。

前几年看黄教主演的那个岳飞的电视剧,其实每天晚上最期待都是最后刘兰芳说的那段儿评书,电视剧本身也就那么回事。尤其是最后岳飞在风波亭被害那段,电视剧没有演,是刘兰芳用评书说的,说得非常动情,也很感人。现在的年轻人就很难有人说评书说到感动观众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